带孔折断式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成人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s352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带孔折断式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成人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5月— 2017年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56例成人尺骨鹰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24例接受带孔折断式克氏针张力带固定(A组),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4.0±12.1)岁。Mayo分型:Ⅰ型7例,Ⅱ型17例。32例接受尺骨鹰嘴解剖钢板固定(B组),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6.5±11.4)岁。Mayo分型:Ⅰ型15例,Ⅱ型1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射次数、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皮肤激惹率及末次随访肘关节功能Broberg-Morrey评分等。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5~21个月,平均18个月。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射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皮肤激惹分别为(79.6±22.5)min、(111.3±26.2)ml 、(7.2±2.2)次、(3.7±0.6)个月、1例,B组分别为(94.3±27.5)min、(152.0±31.4)ml 、(11.0±3.4)次、(4.7±2.2)个月、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内固定失效、末次随访肘关节功能Broberg-Morre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解剖型钢板比较,带孔折断式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成人尺骨鹰嘴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透射次数,促进骨折愈合,尽可能避免术后皮肤激惹等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内踝骨质及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3月— 2018年6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5例内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2岁;右侧3例,左侧2例。均为内踝缺损,伴有邻近皮肤缺损。皮肤缺损范围3.0 cm×3.5 cm~6.0 cm×10.5 cm;骨缺损范围1.0 cm×1.0 cm~2.0 cm×3
目的探讨肱骨后外侧钢板与前外侧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6年10月天津医院收治的52例肱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18~56岁[(36.9±10.9)岁]。骨折AO/OTA分型:A型15例,B型32例,C型5例。23例采用肱骨远端后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固定(A组),29例采用肱骨前外侧锁定钢板固定(B
目的探讨微型钩状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掌指关节内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6月— 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3例掌指关节内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2~61岁[(46.0±2.3)岁]。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Pechlaner分型:A1型5例,B1型8例。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钩状锁定钛板及微型锁定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记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合理处理老年髋部骨折,由苏佳灿教授和张英泽院士组织制订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专家共识》,首次从骨科医师角度提出COVID-19疫情下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案选择及医务人员防护等策略。笔者对共识的临床指导价值和诊治要点进行解读,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共识并加强实际应用。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其病原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随后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疑似或确诊患者。中国已采取了空前严格的隔离和封闭管控措施来防止疫情蔓延。目前骨科门诊仅可收治已经排除COVID-19的患者,但创伤骨科仍收治需紧急手术的开放性骨折或合并严重创伤的COVID-19患者。因此,第一时间做好2019-nCoV感染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尽管从2020年2月4日起湖北以外省份的新增确诊患者连续下降,但COVID-19疫情防控仍然很严峻。随着多个行业复工,不可避免有一些高能量的创伤骨科患者和老年低能量骨折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室作为医护、医患、护患近距离接触的场所,增加了感染及传播的风险。基于当前创伤骨科患者需求,以及国家抗击COVID-19疫情的形势,笔者对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由人体中前所未见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所致。中国采取了史上最严格的隔离和封闭管理措施管控疫情,但COVID-19患者仍可能发生严重创伤。为了规范隐形感染、疑似感染或确诊COVID-19患者发生严重创伤后紧急手术及防护问题,由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组织牵头制订本专家共识。本共识阐述了COVID
虽然锁骨骨折常见,但胸锁关节脱位却罕见。由于胸锁关节特殊解剖学位置及解剖学形态的特殊性,手术风险较高,可能发生严重或致命性并发症。笔者采用胸锁钩接骨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观察其治疗效果,分析并探讨此类损伤发生的机制、危险因素及其临床处理措施。
自2019年12月开始,湖北省武汉市相继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并迅速扩散到整个湖北省乃至全国。其病原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其传染性强,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给COVID-19的防控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笔者基于部分创伤骨科患者具有急诊手术需求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及湖北省及全国多家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救治经验,结合目前国内外关
目的探讨3T高清MRI对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 2018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33例腕尺侧疼痛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女65例;年龄14~69岁,平均32.6岁。统一参数下行腕关节MRI检查,并在随后接受腕关节镜下探查或治疗。将TFCC损伤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中心型损伤,即三角纤维软骨盘损伤;第二类为边缘型损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