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细胞血复苏失血性休克家兔对多器官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d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性粒细胞(PMNs)介导组织损伤(NMTI)在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过滤、应用药物或抗中性白细胞血清等方法消耗白细胞,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1,2].目前应用去白细胞血的方法复苏失血性休克对多器官再灌注损伤影响尚无定论.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回输去白细胞血和全血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重要器官组织(心、肺、肝、肾、肠)髓过氧化物酶(MPO)、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活性氧(OHo)的影响,探讨去白细胞血复苏失血性休克对多器官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其他文献
硬膜外镇痛因其镇痛效果好、促进术后恢复等优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由此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我院SICU科于1998年1月~2002年4月对920例术后患者实施硬膜外镇痛,现将有关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观察非心脏手术前后心肌缺血(MI)发生情况并探讨其预测因素.方法以动态心电图(DCG)监测非心脏手术患者150例,术前监测至少12 h,术后48 h.计算出术前、术后MI发生率、平均每小时MI次数、MI时间以及MI曲线下面积;同时记录可能影响MI的有关因素,如年龄、性别、体重、ASA级别、患病史、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血管药物用量、麻醉手术情况、实验室指标和其它生理指标.单因素分析明确MI的潜在
高钾血症是原位肝移植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而新肝再灌注即刻血钾可高达7~8mmo1儿以上,尤其在病人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临床表现更凶险[1],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心跳骤停.因此,防治再灌注后高钾血症对于肝移植麻醉管理尤为重要.胰岛素复合葡萄糖能降低健康人和肾衰病人的血钾水平[2],但肝功能失代偿的病人常有"胰岛素抵抗"[3],而且胰岛素能否控制新肝再灌注后的高钾血症尚无定论.本研究拟通过观察
期刊
目的 观察原位肝移植术(OLT)中三个不同时期(无肝前期、无肝期和新肝期)异丙酚血药浓度的变化.方法 10例男性ASAⅢ~Ⅳ级的OLT患者,年龄30~54岁,体重56~79kg,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完成后经一侧外周静脉连接异丙酚靶控输注(TCI)系统,预置靶浓度0.5 μg/ml,术中全程保持不变,在系统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浓度之间达到平衡后,从一侧桡动脉采血3ml,每个时期至少3次,用高效液相色谱
术后恶心呕吐(PDNV)是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可延长胃肠蠕动恢复时间[1].胃动素是调节消化道运动的重要物质,其功能复杂,主要调节胃消化间期Ⅲ相收缩[2].本研究拟观察芬太尼和曲马多静脉镇痛(PCIA)对于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探讨PONV发生的可能机理。
期刊
病人,女性,65岁,体重62kg,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肛裂外修内扎术和瘘管切除术.术前双下肢无感觉异常,心电图提示冠心病.病人右侧卧位,于L4~5腰椎间隙进行硬膜外阻滞,穿刺和置管均顺利,向头侧置管3.5 cm,操作中无下肢感觉或运动改变,无脑脊液流出,注气1ml试验无阻力.注射2%利多卡因(上海复兴朝晖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20402)5ml作为试验剂量,观察5 min,无麻醉平面过高或局麻药误入血
期刊
无静脉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转流费用以及转流相关并发症等,具有一定优越性.无静脉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在断流下行新肝血管吻合,对外科手术及麻醉管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术中可能更易引起血酸碱及电解质改变.本研究拟比较静脉-静脉转流与无静脉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血酸碱和电解质的变化,为临床麻醉提供据。
期刊
目的 动态观察围术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β2整合素族的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即CD11a/CD18)和巨噬细胞分化抗原(Mac-1即CD11b/CD18)阳性表达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不同手术创伤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24例,其中髋关节置换手术为Ⅰ组(n=10),下腹部手术为Ⅱ组(n=14).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且阻滞效果确切.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采集
目的 观察术中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硝普钠或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CH)时血液动力学、氧代谢的变化,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全麻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组Ⅰ AHH联合硝普钠CH;组ⅡAHH联合尼卡地平CH.手术开始后在30 min内输入15 ml·kg-1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溶液.同时,以MAP基础值的70%为目标,行CH.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AHH联合CH前(基础值,T0)、AH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其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医疗费用减少等优点,目前国外已广泛开展[1,2].其麻醉术后早清醒、早拔管,将使OPCAB更加完善,因此麻醉药的选择是关键.在传统的心脏手术麻醉中,常采取大剂量芬太尼(>50μg·kg-1)麻醉,使术后机械通气和气管拔管时间延长.瑞芬太尼为超短效阿片类麻醉镇痛药,作用时间短,可控性好,但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