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适从的新生“断乳期”

来源 :青年心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rui0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默来我办公室的时候,并没有像大多数学生那样径直走到办公桌前面和我讲话。他背靠门框,手别别扭扭地背在身后,感觉随时都准备逃离的样子。看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关切地说:“过来坐吧,睡得不好吗?”他迟疑了一下,有点儿吃惊地看看我,慢慢走过来,拘谨地坐到离我最远的一把椅子上。我递上一杯水,他并不喝,放在桌上,端详一会儿又捧到手里,眼睛里显然对自己被“请”来办公室之后的种种预期有了怀疑。
  说实话,莫默并不是一个容易引人注目的学生。查阅新生档案的时候,我了解到他来自苏北农村,父母双全,独子,中小学期间曾任职务和所获奖励一栏几乎都是空白,学校也不是什么重点或名校。这样一个“普通”的孩子,开学不到两个月就备受关注。首先发现问题的是任课教师,虽然大学课堂的出勤率偏低并不罕见,但是在众多课程有限的几次考勤记录里,莫默的名字后面都是空白。问同学,大家也都对他的去向说不出所以然来;同宿舍的学生甚至表示,这个家伙的脾气太古怪了,总是早出晚归,独来独往,谁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有人说,在学校附近的网吧里经常可以看到他……
  在叙述自己入学不到两个月的生活时,莫默反复用了“发蒙”这个词。他脸色略显苍白,眼帘低垂,手心仿佛湿漉漉的样子,不时在腿上用力蹭一下。也许是体会到了那杯水带来关切,莫默的话逐渐多了起来。
  
  发蒙:从出站开始
  
  我和爸爸一块儿走出北京西站,一下子就蒙了,觉得自己像地上微不足道的蚂蚁和树叶。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人和车,老师,你可能觉得我很可笑,是吧?我们家是农村的,爸妈都在城里打工,我们那个小县城没有这么多人和车。出站的时候我找不到方向了,爸爸扛着我的行李,我们大包小包地被人流挤来挤去,父亲的汗水模糊了眼睛,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出站的时候,一个满口京腔的中年男人热情地上来搭讪,“你们那么多行李挺累吧,去哪儿?我有车,坐吗?方便,便宜!”心里一阵暖和,跟着这个男人出了站,无意间错过了接站的校车。上了车七拐八绕,堵车和眼前的目不暇接让父子两人“头大”不已,也就没有意识到已经上了“贼船”。车停到学校门口,司机大方地说,一看就知道你们从外地来的,出门在外不容易,这一趟本该100,你给80吧(后来听说那段路打车只要30左右)!父子俩呆住了,隐约感觉上了当却不知该与对方如何理论。车外熙熙攘攘,新生人流涌动,后面的车子不耐烦地按着喇叭。憋屈地付钱下了车,并不宏伟的校门呈现在眼前,我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我们狼狈地拖着行李去报到,虽然爸爸和我穿得并不破旧,但是和那些这个城市里的学生以及他们的父母相比,我们两个好像很“土”的样子,呆头呆脑的。
  宿舍里的那些都是我的同学吗?推开门,一屋子的人,老老少少,甚至还有一只肥肥的哈巴狗向我吐舌头,在拥挤的桌凳和人腿间蹭来蹭去。后来才知道那是一个同学家的宠物狗,身价不菲,作为家庭一员特来送行。好像很多双眼睛都射向我了,那种感觉真难受。我硬着头皮挤出笑容来,却不知道该和谁打招呼。有两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孩儿冲我笑了笑,也不是很真诚的样子。我的床是靠窗的下铺,上面被堆满了零碎东西,脸盆、鞋盒子……我僵在那里,转身把书包放到桌上,谁知,立刻有个阿姨喊起来:“呀,看有东西,别压了我们的电脑!”我心里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明明是自己的床被侵占了嘛!好在床上的东西很快被一个叔叔收走,我和爸爸才开始收拾起来。屋子太小了,没有空调,不一会儿,我们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他们对爸爸问东问西,知道我们是江苏来的,流露出好奇的样子,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学校90%左右的学生都是北京生。而在那个时候,心里也开始莫名其妙的孤单和畏惧。中间爸爸用方言对我说,出门在外不要像在家里一样,要学会多和同学讲话,不要再像在家里那么腼腆。我莫名地心烦,狠狠瞪他一眼,低声告诉他不要再啰嗦下去,父亲果然就沉默了。
  然而即将离开的时候,爸爸定定地看着我,小声说:你长大了,不爱听我唠叨,可是一个人在外面,还是要……他的喉咙突然哽住了,好像卡了口痰在那里,我还看到了他那么多的白头发,我知道他要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这么伤心。我的心突然被前所未有的懊悔涨满,为什么刚才那样瞪他吼他!
  我很想说:“爸,别走啊,再陪我两天吧!”可我知道那根本是奢望,工地上很忙,他要坐傍晚的火车回去。本来打算让我一个人来报到,最后一天他突然改了主意。现在,不善言辞的爸爸就要走了,我的心咝咝啦啦地疼了起来,终于明白了朱自清的《背影》是什么滋味。
  我看到他消失在街的拐角,突然觉得自己被整个世界抛弃了,愣在原地很久才缓过神来。我害怕被人看到马上要溢出来的泪水,赶紧跑到最近的一座教学楼里。我把自己关在厕所里哭了很久,心里总算舒服了一点儿。
  晚上熄灯睡在床上的时候,我们谁都不说话,很羡慕两个离家近的同学报到之后又回了家里,而剩下我们躺在床上各怀心事。后来不知是谁为了缓和气氛聊起了游戏,魔兽啊、CS啊,那些嘛,我在家里的时候偶尔也和同学去玩的,没有瘾。几个人聊得渐渐热乎起来,我的眼前却一直晃着和爸爸离别的场景,说话的欲望一点儿也没有。我掐着时间计算他的火车现在到了哪里……后来,周围的几个人聊累了,全都睡熟了,我却辗转反侧,翻腾了一夜。第二天精神很差,感觉参加的所有活动,新生入学教育啊、班会啊……就像梦游一样蒙蒙的,提不起精神。
  一连几天都是这样,我睡不好觉,心里总是很酸楚,也很憋闷,看到宿舍里其他人说说笑笑的心里真气啊,我不知道该怎么加入他们,看他们的样子好像也不愿意我加入,因为没有谁主动和我搭话嘛!他们聊起北京的哪个地方,大家都熟悉都知道,只有我像个傻瓜一样。他们一出生就在大城市,见多识广,不像我……
  听宿舍同学聊天说,这个学校不是很著名,我看也是,房子都很破旧,也不是很大,记得高中时我们学校还有篮球馆呢,这里的学生打球还在露天。上周考到北京另外一所大学的同学约我去他那儿,很想和他见面,但还是回绝了。知道为什么吗?听说他的学校很大很漂亮,要是我去了,他哪天想来这里看看怎么办呢?我可丢不起这个脸!在高中我的成绩比他好,高考成绩也比他高,最后却弄成这样,报到那天一看到校门的样子,我觉得大学梦就要破碎了……
  我也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逃课的,坐在课堂上就像受刑一样,周围那么陌生,快要窒息了一样。老师嘛,喜欢用PPT不说,课讲得也随便,记得第一次上课,老师就说,教材只是用来做参考的,他的考试可不会根据课本出题。那些课程的内容都从耳朵边溜走了,一个大课下来,啥也没记住!
  
  断乳:找到那把“梳子”
  
  莫默有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老师你可能不相信,入学到现在我第一次和人说这么多话。我问他,说过这些之后你的感觉呢?你注意到自己坐的姿势已经放松些了吗?
  莫默正在经历的痛苦几乎在每一个入学新生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只不过在他身上,很多“新生期”遇到的问题如乱发般纠结在一起,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快教会他使用“梳子”。
  由于环境改变,莫默在心理适应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困惑和障碍,小家变成宿舍这个“大家”,熟人亲人换成了年纪相仿、来自不同地域的陌生人,学习环境从固定的班级变成了相对松散的大专业、大年级,学习方式比之于中学也变得更加自由和“不可捉摸”;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也是困扰的源头之一,从出站开始,莫默就被学校所在的城市“大环境”来了个下马威,自愧不如的感觉已经在心里潜滋暗长,人际环境(北京生源为主)使得这种感觉被强化。但从根本上讲,莫默的自我的意识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不够稳定,因而也就比较敏感,一旦遇到问题就会片面比较,灰心自卑;人际交往困难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莫默并不主动,处在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引发的是更加强烈的孤独感和焦虑感。客观上被他人理解为“孤癖”、“不合群”,还会促使这种交往困难愈演愈烈。而这些相对清晰的层面都被莫默的自卑所掩盖。
  当莫默逐渐认识到问题所在,他很主动要求预约学校的心理咨询,“我想学学怎么和别人交流”。
  一个月后,莫默的逃课情况明显好转。听说,他还利用周末和老乡转了几处老北京的知名景点;几次经过球场,都看到身材不算健壮的他在和室友大汗淋漓地投篮……
  编辑/芦淼
其他文献
《隐形的翅膀》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励志流行歌曲,其歌词“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入选2009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这首歌的原唱者——张韶涵,从被唱片公司拒之门外、上镜险遭换角,再到接受魔鬼特训,成为炙手可热的“乐坛小天后”,磕磕绊绊一路走来,几多坎坷,几多磨难。瘦小的她,同样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梦想:音乐是我隐形的翅膀     《青年心理
期刊
岳晓东,心理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现任教于香港城市大学。  一个乡下人第一次来到大城市。在一幢大楼里,他看到一个老太太走进一间很小的、没有窗户的门。门关上,不一会儿又开了,出来的却是一个漂亮的少妇。乡下人大惊,道:“早知道我真该把老婆也带来。”  初次听到这个笑话,相信你会为这乡下人的冷幽默莞尔一笑。但是,这种笑意并不会持久,因为其中缺少智慧。真正的幽默不等同于笑话,相信这一点大
期刊
喧闹的心理学大会上,忽然闯进了一个持枪歹徒。不过,不用担心,或者这正是揭开一个心理现象的钥匙……    会场惊魂    科学家们总是最大胆的一批人。他们有种盲目的热情,似乎总像舍身炼剑的工匠一样,不乏忽视危险的热情。因此,当又一期的心理学大会通知书发到手上的时候,没人考虑会场设在了一个以治安混乱闻名的城市。大家想的都是在这次会议上能够结识多少新朋友,能够听到多少新学问。  所以,当枪声响起的时候,
期刊
难缠的礼物    又快到结婚纪念日了。  每年这个时候,我总是很踌躇。原因很简单:我不知道该买什么礼物给他。  这个踌躇是近些年才有的。之前穷的时候,似乎没这种顾虑。那时买瓶擦脸油,或是买个打火机,都能让人兴奋很久。  可现在呢?手表,他不缺,前年我送过他一块;钢笔,他也不缺,去年的礼物就是钢笔;香水,他很少用香水,仅有的一瓶已经过保质期2年了。  有时候,我会和他提起我们刚认识那天的晚霞。那天我
期刊
心灵安全岛是一个专业的“80后心理工作者团队”,由国家认证的心理咨询师组成,为同龄人提供公益性质的心理咨询、心理援助。网络平台http://psyfine.qzone.qq.com     【感觉超载】“感觉超载”是一个社会心理学词汇,它形容我们的感觉系统就像电梯,有一个承载的上限。如果让我们的感官不断接收刺激,它就会“超载”,从而引发不良情绪。比如我们都明白妈妈的唠叨是一种关心,但如果她唠叨的时
期刊
天有绝人之路    如果有一项工作,工资少、强度高、没有空余时间、脏活累活还要抢着做,你会去做吗?  每个月120元收入,管住不管吃。虽然要穿制服,但制服总共只发一套。一入夏,忙活一天下来,那衣服就像被水洗了一遍似的。  朱良玉面临的情况就是这样。  他最开始没想过要来北京谋事。那年夏天高中毕业后,他本来想在家里做点儿农活谋个饭碗。田里,他种了玉米;家里,他养了些鸡和鱼。如果没有那场雨,他可能这辈
期刊
小时候,有尖子推荐自己的学习法宝:记笔记。但我却发现,无论多么专心,笔记上看到的内容始终进不到脑袋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将上课学的内容模仿老师的语气像模像样地读出来,却发现很久以后仍然牢记在心。  那时我才发现,别人的学习方法未必适合你。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决定最佳学习方法的,是你的学习类型。  心理学家做过的调查研究发现:有人善于通过观察来学习知识,被称为“视觉学习者”;有的人能牢牢记住自己朗
期刊
刚刚从教育的悲哀、就业的尴尬、创业的艰难中醒来的人们,欣喜地看到了这样的局面:从党中央、国务院到社会方方面面,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更加关注职业教育、更加注意广开创业就业门路、更加关注青年一代的成长成才,如果说“一味注重精英教育的时代结束了”这话还有些绝对的话,那么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中国在人才培养上,正在经历或业已完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伟大转变。  从青年新闻舆论界率先发起的“弟子规”
期刊
无所不在的安全感    不管什么时候,安全感都是人的第一需要。若论排序,有时候甚至在吃饱穿暖之上。  当然,如果从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角度来说,安全需要排在第二:第一是生理需要,要吃饱穿暖;第三是社会需要,要被爱,还要能有归属感;第四是尊重需要,要让人有被尊重的感觉;最高的需要则是自我实现,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实现的需要。  不过说起来,这安全需要现在是越来越重要了,甚至有转化为其他需要基础的趋势。
期刊
有人把爱情比做一场试验,因为爱情往往需要经历许多挑战和磨难,才能守得幸福的到来。而爱情中的表白无疑是初始阶段的最大挑战——如何巧妙地表达自己的爱意,如何成功打动对方的心灵,这是许多人苦求不得的艺术。  其实,爱情没有统一的表白方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才是最有效的。有的人热情奔放,他们的表白直截了当;有的人害羞胆怯,他们的表白含蓄耐寻;更多的人对表白感到忐忑不安,所以说话时也就多了些犹疑。这时候,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