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DCC、AP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un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p53、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CC)和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PC)三种抑癌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DCC和AP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中p53高表达,阳性率为68%;结直肠癌中DCC低表达,阳性率为27%;结直肠癌中APC低表达,阳性率为52%.应用检验的关联性分析,癌组织中的DCC基因的表达与APC基因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DCC的表达降低与APC的表达降低具有协同作用,p53、DCC和APC的多个基因表达的联合检测可能为判断结直肠癌恶性转化、临床病理过程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双水平及单水平通气模式转换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观察42例NIPPV双水平及单水平通气模式转换治疗的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OSAHS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P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多导睡眠监测(PSG)指标(AHI、SP
目的 探讨后路全椎板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21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均行后路全椎板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均采用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固定.结果 经6~48个月的随访,平均2年,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0.4%.结论 后路全椎板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
目的 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痛经的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开封县妇幼保健院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中重度痛经患者72例,给予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米非司酮6.25 mg/次,口服,1次/d,从月经第14天开始用药,连续使用4d后暂停,下个月经周期再重复该方案),连续治疗6个月经周期.记录治疗过程中每例患者每个月经周期的痛经疗效情况.结果 4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
目的 观察高压氧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IUGR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硝酸甘油加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全部孕妇均定期行超声检查及脐血流波形测定.结果 高压氧联合硝酸甘油综合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 (P<0.05).试验组脐动脉阻力指数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患儿,第4胎第3产,胎龄28+5周,因胎盘早剥自然分娩出生,出生体质量1.237 kg,出生后1 min评分10分,5 min评分6分,10 min评分4分,出生后出现进行性加重呼吸困难,出生后2 h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480 mg气管内注入并持续鼻导管吸氧;2 d行胸部CT示双肺炎症,给予抗感染治疗;3 d出现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3 d后撤机,后持续氧疗并液体支持治疗,患儿呼吸困难缓解,但于出生后
期刊
目的 探讨肾结石合并非特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学特点,了解与细菌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及细菌感染对微创经皮肾镜手术后发热、出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2例肾结石患者中段尿培养结果,分析尿培养结果与性别、结石种类、肾积水、肾功能的关系,以及与微创经皮肾镜手术后发热、出血的关系.结果 1132例肾结石患者中尿培养阳性396例,占34.99%,其中革兰阴性菌294例,占74.24%,革兰阳性菌102例
目的 综合比较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手术是否离断肩胛舌骨肌两种手术入路,以期指导手术操作.方法 6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行颈前路手术,分为离断肩胛舌骨肌入路组36例,未离断组32例.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离断肩胛舌骨肌组(83±11) min,未离断肩胛舌骨肌组(83±12) min;术中出血量离断肩胛舌骨肌组(76±61) ml,未离
目的 探讨经小切口阑尾切除加硫酸奈替米星局部治疗化脓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例诊断为化脓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小切口手术,对照组120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均治愈,平均住院时间7.5d;除1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或延期性线头反应外,其余患者切口全部甲级愈合,未发生腹腔感染、粘连性肠梗阻、残端炎和切口疝等并发症.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0.7
目的 探讨针灸和药物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其对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复方制剂舒利迭(50 μg/250μg);Ⅱ组单独应用针灸治疗;Ⅲ组药物与针灸联合治疗.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IL-6、TNF-α的变化.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均有所改善,但Ⅲ组治疗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性急性重症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0例老年性急性重症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通过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5.08,4.88,5.11,P<0.05),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pH值显著提高(t=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