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老爸的“天空育儿法”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zhij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位爸爸,在对女儿的教育上,独辟蹊径开创了鲜有的“天空育儿法”,让女儿在深深的好奇和浓浓的兴趣中爱上天文,爱上科学。他就是汪洁,一位深受小朋友喜爱的科普作家,著有《时间的变形》《外星人防御计划》等科普作品。
  认识天空——培养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汪洁的女儿6岁,叫汪若水,取自老子《道德经》里“上善若水”之句。若水虽然还在上幼儿园大班,但天文知识远远高于一个小学生的水平。这与汪洁发明的“天空育儿法”密不可分。
  从若水3岁开始,只要有空,汪洁就会带女儿认识天空,认识太阳,认识星星。他这样对女儿说:“宝宝,你看太阳是一个红红的大火球,会发光发热,当我们早晨看到太阳时,天就亮了,就是白天。当我们看不到太阳时,天就黑了,就是夜晚。”他还启发性地问若水:“宝宝想想,为什么晚上我们看不到太阳呢?”每当这时,他都会略微停顿一下,等若水眨着大大的眼睛想了一会儿,他才说出答案。“这是因为我们生活的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转到背向太阳的时候,就看不见它啦。”之所以停顿,是让孩子学会思考,激发她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让孩子认识月亮时,汪洁就运用对比的形式,拿月亮和太阳对比,先让若水看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感受光的温度。为了让若水有切身体会,白天他让若水站在太阳下闭上眼睛感受,若水说热;晚上他带若水到旷野,再让若水感受月亮的光,若水说凉。回家后,汪洁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镜子拿出来,让若水站在一个角度恰当的位置,他用镜子对着日光灯进行反光,这样光就射进了若水的眼里。他再向若水解释月亮,他告诉若水月亮是一个不会发光发热的冷“皮球”,但它能把太阳光反射到我们的眼里,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散发着冷冷亮光的月亮。
  用动手实验和模型讲解的方法,若水很快认识了太阳、月亮,还有地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九大行星。当若水熟悉了行星后,汪洁又在若水妈妈的配合下,再把这些行星制作成有拼音、图像、文字的卡片,教若水认读。浩瀚的宇宙成为若水最喜欢的世界,她经常会问爸爸关于天空中的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有彩虹?有没有外星人……
  对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汪洁都耐心仔细地给予回答,比如对若水最感兴趣的外星人问题,汪洁就直截了当地回答:我相信有,但外星人从未到访过地球。科学是重事实,讲道理,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会有明确的答案。只要有时间,他还会带若水一起上网畅游天文海洋,看故事,找图片。若水兴趣浓厚,乐此不疲。培养孩子好奇心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孩子的认知能力。
  天文课堂——培养孩子社交能力和想象力
  每逢暑假的夜晚,汪洁都会带上女儿和小区的孩子们到小区广场,给他们义务上天文课,普及天文知识。他先教孩子们认星星,如北极星。当孩子们找到北极星,他会解释北极星属小熊星座,距地球约400光年,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最稳定的恒星。
  为了方便孩子们观察,每次上课汪洁都会带上一支激光笔,每说到一颗星,他就会用激光笔指向那颗星,随着红色的光束打上天空,孩子们很快就能找到那颗星。而在这样的课堂里,若水更是聚精会神。碰到知道的,她会兴奋地大声说出来;碰到不知道的,她也和小伙伴们一起追随着红色激光去找寻,一旦找到,孩子们都兴奋得拍手欢呼。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汪洁爱用提问式上课。如火星,他会问“为什么火星是红的”,有的孩子说是因为上面着了火,还有的说是织女的红裙子变的,答案五花八门。
  待孩子们回答完,汪洁开始解释。火星的岩石里含有很多铁元素,因为铁是红颜色,所以火星就成为红红的星球了。
  每周一次,每次半个小时。汪洁带着孩子们一起遨游太空,探索神秘的宇宙。因他的讲解形象生动、活泼有趣,越来越多的家长带孩子慕名来听,很多孩子回家后连心爱的动画片也顾不上看了,而是在报纸和杂志上找关于天文方面的知识,有的孩子还画出自己想象的外星人送给汪洁做为教师节的礼物。
  若水不仅因此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性格也从以前不太爱说话变得开朗、快乐。每次上课,她还是爸爸的小助手,碰到爸爸忙不过来时,她还会主动解答小朋友提出的自然现象,成为小朋友心目中的“小小天文老师”。
  挫折和真知——培养孩子好性格和科学观
  小时候,若水胆子比较小,碰到打雷和闪电都会惊恐不已。汪洁抱起小若水走到阳台,隔窗让她观察闪电,告诉她天上打雷是云朵在放电。孩子即使不懂放电现象,汪洁说那也没关系,只要记住“放电”就可以了,这是正确的科学知识。了解到打雷和闪电的原理,小若水自然不再害怕了。
  汪洁是上海天文博物馆的首席志愿讲解师,每次活动他都会带女儿一起参加。汪洁带若水参观了天文博物馆里大量珍贵的天文工具和天文图片;让若水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历;还给若水直观讲解“时间”和“时刻”有何不同、什么钟走得最准、世界上有哪些时间系统;并让若水在时间展馆里的行星秤称一下,让她知道自己在月球和其它行星上的体重分别是多少,等等。让孩子近距离地感受天文知识的博大精深。
  若水看到爸爸的讲座受到那么多孩子喜欢,特别骄傲。讲座一结束,她必定第一个扑向爸爸的怀抱,紧紧拉住爸爸的手,似乎要向周围的人证明自己的“特权”。碰到其他小朋友想要拉汪洁的手或请汪洁签名时,若水都不放。
  又一次航天博物馆讲座结束时,若水正要扑上去拉爸爸的手,没想到被拥挤过来的小朋友挤散。若水就眼巴巴地望着爸爸,大声喊爸爸。为了让若水学会与他人分享,汪洁装作没听见,用双手牵着其他小朋友去参观了。若水委屈地哭起来,被妈妈带到了外面。
  活动结束回到家,汪洁牵着若水的手散步说,因为若水天天都能牵着爸爸的手,而那些小朋友只是偶尔碰到,所以爸爸要照顾他们,关注他们。汪洁是要告诉女儿不牵她的手,是想让她知道“分享”是什么意思。
  现在的若水非常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宇宙的奥秘》等科普书和科教片。汪洁没给她报任何兴趣班,只是希望女儿随性而为,快乐成长。心底里,他希望女儿将来能成为一位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探索科学新奥秘。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其他文献
1  “我叫……古可可,今天我……”三年级的古可可低着头,咽了一下唾沫,“演讲的题目是……”他攥了攥手里的稿子,脑子里还在想着自己的演讲题目。  “《歌颂我的母亲——祖国!》”  下一句是什么呢?古可可嗫嚅的嘴唇,像只鲜艳的毛毛虫,小脸憋得通红,蔓延到了脖子根,简直和戴着的红领巾一个颜色。  古可可再也想不起下一句是什么了,他呆呆的,像一根圆滚滚的木桩站在那里,耳边传来同学们的笑声。  古可可很是
期刊
有位事业成功的女士,退休后多次向朋友倾诉一个难解的心结,那是发生在她儿子四五岁时的事。热爱事业的母亲每天都会提前一个半小时出门,先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再赶到单位上班,这样她才能保证自己在上班前半个小时到办公室。  一天,她照常领着孩子出门,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孩子说肚子疼要上厕所。懊恼的她一边高声埋怨一边粗暴催促,毫不搭理孩子脸上受伤的表情和眼中闪现的泪花。因为这件小插曲,她比平常晚了10分钟到单位,
期刊
国家质检总局联合中国儿童中心举办了“守护儿童,远离伤害——儿童用品安全行”主题活动,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在活动上发布了《童装消费指引》。  《童装消费指引》中建议,家长尽量到商场等正规经营场所购买童装。为防范化学污染,应尽量购买浅色、不含荧光增白剂或不含涂料印花的童装,尽量不要购买经过抗皱处理、或刺激性气味特别浓重的童装。购买时应查看产品标识是否齐全、内外标识内容是否一致,尤其要注意产品安全类
期刊
雪宁,定居台湾的北京妈妈,著名音乐家付林之女,华德福教育研修者、提倡者。2013年出版《爱和陪伴——乐活派妈妈的“慢教养”手记》,书中记述了这位北京妈妈在台北亲子生活的点点滴滴和育儿感悟。  当谈到对教育的理解时,雪宁写下: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的一份功课,借由与孩子的朝夕相伴,让我们重新体会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进而回溯自我,向孩子学习那最纯真的心。  让女儿浸润在传统文化中  在做母亲之前,雪宁靠着自
期刊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有: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捐献等等。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受到人类社会的积极肯定和鼓励。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具有亲社会品质的儿童取得的成就更高、社会生活的满意度更高、患有各类心理疾病的概率更低,同时亲子关系也更良好。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
期刊
名人小档案:  郑哲敏,出生于1924年10月2日,著名力学家、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年初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24年,郑哲敏出生于山东济南。父亲郑章斐是当时著名品牌钟表亨得利的合伙人,为人诚实,很有远见。身在商海的郑章斐在家中从不谈论生意经,总是劝勉子女好好念书,学点科学。在父亲的影响下,郑哲敏兄妹一心向学,个个学有所成。  睿智
期刊
皇甫军伟,著名教育实践家,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副组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家庭教育专家组组长。他倡导并践行“回归心灵深处”的教育理念,让无数家庭受益。  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和梦鸽的儿子李某由于涉嫌轮奸被公安机关拘留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个从小就披着名人之后光环的孩子有着令人羡慕的童年,他4岁入选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8岁学书法,获奖无数;10岁加入中国少年冰球队……然
期刊
我是本科学历,中学语文教师;儿子是初中生,语文、英语学得超烂,数理化兴趣浓厚。  我浪漫而感性,一首阿黛尔的《someone like you》,听一遍又一遍,泪流满面一次又一次。儿子睿智而理性,哪天不摆弄一下电阻器、发动机、试管、试剂等物理化学器材,不看《我们爱科学》之类的书就睡不着觉。  妈妈和儿子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交集不断,摩擦不断,令人无奈而又好笑。  吃午饭的时候,儿子吐出了红烧肉中的茨
期刊
8岁儿子看《西游降魔篇》被吓到了,怎么办?  江苏无锡市一家长来信咨询:8岁的儿子跟哥哥去看《西游降魔篇》,刚看就害怕了,要回家,哥哥不让,只好看完才一路哭着回到家。这两天儿子哪都不敢去,不敢独处、独自睡觉,吃饭吃得好好的,会突然哭起来。问他害怕什么,他说他不敢想,妖怪很吓人……请问我应该怎么做呢?  答:目前,国外有些国家对电影设有分级制度。比如,美国电影协会会组织由家长们组成的分级委员会,根据
期刊
源源是个任性、倔强、调皮、好动的孩子。开学第一天,他妈妈悄悄告诉我:“我家源源特别好动,不懂事,您就多费心了!”  果然,在自由活动中,源源一会儿爬上攀登架,来个“倒挂金钟”,一会儿在小椅子上“金鸡独立”,一会儿又在地上学猴子“翻筋斗”。今天刚上完美术课,他便打算从椅子上“飞”下来。我连忙上前:“不行不行,你快下来!”可源源却认真地告诉我:“没关系,我是孙悟空,我会腾云驾雾。”话刚说话,他便一个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