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解了植物生长调节剂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120900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膨大剂”猕猴桃、“乒乓球”葡萄、“避孕”黄瓜、“空心”草莓……这些年,植物生长调节剂走进公众视野总是伴随着这些以讹传讹的谣言,虽然最终都证明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冤枉的,但不少消费者依然会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存在着“不安全”的固有印象。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特殊投入品,它用量很少,效果很好。主要作用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促进成熟,在国内外都有广泛应用。在我国登记的绝大多数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是低毒的,还有一些品种是豁免制定残留限量的,足见其高安全性。
  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的安全性调研结果也充分证明,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果蔬产品,安全性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量小,果蔬产品中检出的残留量都很低,平均残留值仅为0.001-0.049毫克/公斤,常常因低于检出限值而检不出来。即便是不规范使用导致的药害,只对作物植株生长和产品商品性,如口感、成熟期、果型有影响,影响的是种植户的经济效益,而不是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不过,即使实际使用的结果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安全,仍有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会倾向选择购买没有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果蔬。由于公众普遍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缺乏认识,再加上个别媒体的不实报道,使得公众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认知存在神秘化、夸大现象,不少人觉得其不安全,还有的会将其等同于动物激素,在一些谣言第一时间传播的时候,公众也缺乏判断和辨别能力。
  这显然不利于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业的发展,消费者恐慌还会给产业、农民造成不应有的严重损失。所以,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科普宣传亟待加强,可以通过梳理植物生长调节剂相关科普知识,编制大众易于阅读、理解和传播的宣传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植物生长调节剂科普工作,以提高公众和农民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认知,让人们客观理性看待它的作用和效果,消除疑虑和排斥心理。
  另一方面,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使用者技术要求很高,量的把握往往需要很精准,超量使用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还会带来副作用。所以要加强技术培训,规范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术,指导农民科学使用,让植物生长调节剂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音乐与文学渊源已久。劳动创造了人类,同时也孕育了一切艺术。诗和歌就是从人类为生存而开始繁重劳动的那一天就产生了,并且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古代的诗就是歌,如最早的“夯歌”、“纤夫歌”等,既是歌又是诗。诗和歌的交融也就是音乐与文学的最原始的结合。  文学语言能写出情感内容,而音乐语言则可以激发人的情感,达到情感的高度,故而文学离不开音乐。历代文学家往往也都是音乐家,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虽然没有音乐的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高中语文的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言文,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应体现工具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