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sky4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影《刮痧》是通过因中西方对中医疗法理解不同而引起的一场司法冲突为故事主线。并以此为切入点,比较了中西文化在人际交往、家族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刮痧》 中西文化 比较
  [中图分类号] G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113-02
  一、电影背景及故事内容
  电影《刮痧》的主人公许大同,怀揣美国梦在圣路易斯城打拼8年后,终于在其所在的游戏软件行业的年度颁奖礼上取得了成功。但不久,他5岁的儿子Denis闹肚发烧,在家守护的爷爷因看不懂药瓶上的英语说明,而采用民间老办法“刮痧”疗法为Denis退烧,因而给孙儿的背上留下了显眼的痕迹。后来被为Denis意外摔伤进行治疗的医生与护士发现,误以为这“活像一块烤牛排”的伤痕是因为Denis受到家庭虐待的缘故,于是联系了儿童保护组织。而许大同考虑到要为父亲拿到美国绿卡,便在法院取证时承担了给Denis刮痧的责任,而后被指控为虐待儿童。在法庭辩护时,许大同所引用的“七经八脉、丹田”这些术语根本无法为法官所理解。因为西医理论是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这些中医术语重在精神领会,与西方医术理论完全没有共通点。且许大同发现其最好的朋友与上司John居然作为证人来证明其教育方式粗暴,最后许大同被剥夺了监护权,觉得深受打击的许大同一怒之下也辞去了在John公司的工作。许大同为了保证儿子可以得到妻子的照顾,只好同意夫妻“分居”。这时许大同的美国梦已经完全梦碎,家庭分崩离析,老父亲回国,自己失业。但思儿心切的许大同,在圣诞夜为了见Denis,不顾危险爬窗外水管进入家中,但楼下警察已经在那里等着了。此刻,John与法官亲身试验过刮痧后收集相关证据及时赶到,许大同得以无罪释放。
  二、中西方人际交往的差异
  从《刮痧》是来看,让许大同得以实现美国梦的游戏软件公司上司John是其成功的助力。但在法院对质中,John却站在了许大同的对立面,作为人证证明许大同教育方式粗暴。但到了许大同即将被逮捕的关键时刻,John却坚定地站在了许大同这边,为其无罪释放提供了有力证据。其中的转变是由于深层次的中西方文化因素引起的。
  (一)面子问题
  让John对许大同产生不解的事情,是由于Denis与其儿子Paul起了冲突,许大同却不问理由,直接要求Denis向Paul道歉,被儿子拒绝后,许大同按中国人的思维,为了表达对老板的尊重,给老板面子,于是当着老板的面打了Denis。但在John看来,孩子之间是肯定会有冲突的,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发生了以下对话:
  John: You shouldn't have hit Denis.
  Datong: Why I hit him? Why? My own son? I hit him to show my respect for you, to give you face, you know?
  John: What kind of twisty Chinese logic exact! You hit your son so that you can show our respect for me?
  这段对话深刻地体现了中西方在面子上的理解差异。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由于地域原因靠个人奋斗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对于自身的独立性十分看重。相应的,在他们看来,孩子也是独立个体,他们之间的事情应该由他们自己判断解决。而不可能为家长的所谓面子而挨打,更何况其挨打的原因仅仅是为了让家长表现其对上司的尊重。而中国人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所有物,打孩子是家务事,那么打孩子不仅可以体现家长的威严,而且也证明自己对上司John的尊重。何况中国的家庭教育就是以孝为先,家长式教育的模式就是抹杀个性,力求共性。也就是在家长制的前提下,每个成员都是息息相关的,要力求个人意愿不得影响到整个家族的生存。但在西方人John看来,孩子与父母是平等关系,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没有权利去强制要求孩子言行如何,即使要教育,也只能是启发式教育。
  (二)交际问题
  中西方对于人际交往的理解不一样。总的来说,由于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对立面,也存在着统一面。人际交往,不论中西方都有着和谐相处与相互竞争的两面。如以下这段话:
  John: …Family law is a special land. It's a short time to ask a continuous day of hearing so that you can get someone who is qualified.
  Datong: John, you know how much I love Denis! You're the best lawyer I know and my very best friend. I mean who is ready to help.
  John: But I am just a property right lawyer, I knew little about family law.
  Datong: Denis is my best creation, I have a property right over him, right? They made a mistake, and all that you should do is to point it out and I can take Denis home. I'm counting on you!
  从这段对话可知,许大同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认为,他之所以选择John作其辩护律师,是因为在他心里,John是其上司也是其最好的朋友,那么出于情感认同,许大同认为其会坚决站在他这边。但是John在对话中一直强调其只是版权法的律师,而不是民事律师。与许大同对话中所表示出来的强烈参与性相比,他的上司则是以独立性表达。在交际双方来看,如果在谈话中给予对方过多的关注与参与,那么就会影响到自身的权利与独立。所以,当许大同表示出强烈的参与时,也就侵犯到了对方的独立。这很容易理解,许大同是为了带回自己的Denis而采用了中式思维中的以情动人,希望通过以前的感情来触动John帮助自己,这也是中国的人情思维惯性。而实质上,许大同与其上司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本身就是不对等的,如果许大同是以融入的方式来进行与其上司的对话,就不会让John感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但显而易见,许大同忽视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西方文化是重实证与逻辑思维的,即使是朋友,他们也更看重证据与独立性。所以,在这段对话中就可以看出,John一直在强调其独立性,并没有从内心深处认同许大同的这种谈话方式。这也是造成听证会时,John指出了许大同曾为了尊重自己而打了Denis的事情,在他看来,这是应该对法官坦白的,如果隐瞒,是违背诚信原则的。而许大同则认为John背叛了自己,在中式思维里,情感关系里就应该有适当的付出,情感关系是习惯和利益关系绑在一块的。就像许大同为自己父亲承担了刮痧的责任一样。所以许大同认为其不配做朋友后,一怒之下就迅速辞职了。   由此可以知道,中西方文化里,西方人认为工作与私人感情是不一样的,即使我们是朋友,也应按原则办事。但中国文化里,倾向于把感情以外的事情也人情化,主张欠人情,还人情。而朋友相交越久,则认为互相间的责任越多,如果是好朋友,在利益问题上是要以人情为主要考虑标准的。
  (三)思维方面
  中西方在面对同一事物时的关注点也有不同。在许大同看来,自己父亲为Denis进行刮痧治疗是一种爱的体现。但在西方人看来,平等沟通的前提下,父母是有责任让子女保持健康的。但只有具备专业资格的人才可以进行医疗服务,在不知道其治疗副作用的情况下,擅自给孩子进行治疗就是一种对孩子生命的忽视,也就是西方人认为具有医生执照的人,才有处方权。所以,法官一直在强调许大同应该提供刮痧治疗有效性的证据。但许大同只能用西方无法理解的中医术语进行解释,如丹田、七经八脉等等。许的发言里“Dan tian”和“seven jing and eight mai”是完全无法让法官理解的,所以法官打断他的发言后说:“What does it say on every Missouri lessons plate? Show me states。”
  许大同无法用英文让法官理解中医理论,所以只好用中式思维对法官倾诉自己有多爱儿子,他认为情感上的共鸣可以让法官理解自己的苦心。但是法官的认识中,只要你能证明刮痧是一种有效的对症的医疗手段,那就可以判你无罪。即使你再表达如何爱儿子,也并不能影响到判决结果。但John是西方人,他明确地知道了关键点,于是在判决后许大同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他无法理解法官的思维,所以失去了努力的有效方向,只能寄希望于爬窗户见Denis。而John则身体力行,自己去体会了刮痧的过程,并进行了证据的采集,最终取信于法官,切实地帮到了许大同。
  三、结束语
  世界化的大形势下,中西方文化在不断进行融合与碰撞。为了保证沟通的顺利,避免误会的产生,在跨文化的交际中,要学习与总结文化间的差异,增进理解,促进沟通。
  [ 参 考 文 献 ]
  [1] 刘莉.电影《刮痧》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原因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2] 杨慧.从语篇整体论探析电影《刮痧》的中西方文化差异[J].电影文学,2011.
  [3] 文凯.观《刮痧》谈中西文化差异[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
  [4] 张敏.语篇分析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以电影《刮痧》为例[J].海外英语,2010.
  [5] 蒋敏.定远本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联系[J].大学教育,2012,(7).
  [6] 刘佳.中西文化差异背后留学生的交际问题[J].大学教育,2012,(6).
  [责任编辑:碧 瑶]
其他文献
[摘 要]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可从引导其具有良好的应对方式入手。发泄与回避、妥协、注意转移三个因素与就业压力各因子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适度的宣泄可缓解就业压力。在就业辅导中应引导学生采用积极应对方式,高校要加强学生有效应对技能的培养,以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压力,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关键词]就业压力 应对方式 就业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
期刊
[摘 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和创新的生力军。民办高校的生存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民办高校要取得长久发展,必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要实现内涵式的发展,人是最根本的要素。民办高校想吸引和留住高层次技术人才,要加强管理,稳定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立在职培训制度,处理好引入与培养的关系;拓宽师资来源的渠道;构建科学的薪酬体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办学者要吸纳并确定新的
期刊
[摘 要]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类专业本科研究型培养体系的建立和改革实践具有启发性和理论意义。按照地质类“三层次”、“三元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科生研究型培养体系包括:以研究型课程为导向的核心课程体系、以研究型实习和从业教育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主体的创新教育体系和以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为抓手的组织保障体系。  [关键词] 研究型培养体系 研究型课程 研究型实习 从业教育 地质类本
期刊
[摘 要]开展高效课堂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最终达到教学质量与学生消化并存的目的。高效课堂就是要优化教学结构以及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创建问题情境来辅助教学,让课堂鲜活生动并能引发学生自主探析。  [关键词]高职数学 有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研究讨论由来已久,如何改革才能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作“一周新闻回顾”是一种有效的尝试。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实现自身素质与教学能力的提升,达到创新课程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一周新闻回顾 学生主体 课程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
期刊
[摘 要]时代迫切呼唤创新人才的涌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担负着特殊而艰巨的使命,在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创造性人格特征、创新思维方式、文化创新环境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要求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树立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科学教育理念。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创新人才 教育理念 主体成长观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
期刊
[摘 要]文章分析了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研究生工程实践、毕业论文、工作站培养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如制订合理的培养方案、切实可行的工程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建设研究生试验平台,实现学校资源与企业工作站资源共享,建立企业工作站、学校与研究生之间的协调培养机制,确保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更趋完善与合理。  [关键词]全日
期刊
[摘 要]在全校实施大学英语教改的同时,广东省某高校将自建的网络题库考试系统应用于大学英语网考至今两年半。该校大英网考的顺利实施主要有赖于高效科学的后台管理和合理的发展规划。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英网考得到该校师生的一致认可。  [关键词]考易系统 大学英语网考 师生反馈 网考效益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086-02  一、
期刊
[摘 要]目前,数码印花因能有效解决纺织品贸易面临的单个纺织品花型订单越来越小,交货期越来越短,生产成本和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局面,得到快速发展,但数码印花人才需求紧缺严重。高校现有的纺织品设计专业建设中对数码印花技术涉及较少。只有从课程调整、产业调研、校企合作等方面对纺织品设计专业进行建设,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数码印花 纺织品设计 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 G
期刊
[摘 要]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一批正在成长中又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在网络成为随时随地都可以运用的前提下,对如何开展大学生利用网络、如何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进行了讨论,提出网络道德教育应是国家战略工程的观点。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道德 真善美 战略工程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9-00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