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比较单孔腹腔镜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9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妇科良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手术之后首次下床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产生切口感染、出血以及切口疝等并发症的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单孔腹腔镜手术对妇科良性病变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妇科良性病变;单孔腹腔镜手术;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治疗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7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9-8011(2021)-15-0045-03
现在临床外科手术,已经从以往的开腹手术发展成为腹腔镜手术,妇科良性病变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属于主要操作形式。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微创性、切口更加美观等特点,单孔腹腔镜手术是随着腹腔镜手术逐渐发展而来的仅需要一个孔道进入患者盆腹腔的手术操作。和传统腹腔镜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普遍选择患者脐部天然瘢痕开展手术治疗,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创伤更小,并且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在患者的腹部留下疤痕,美观度良好,更加容易受到患者的接受与认可[1]。本文将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妇科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9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妇科良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为(37.50±3.47)岁;研究组患者的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为(37.13±3.4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手术前生化检查、电解质检查、凝血检查以及血尿常规检查结果全部正常。
排除标准:①有腹部手术史者;②临床资料缺失者;③依从性差者;④精神异常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让患者保持平卧位,为患者提供全麻,选择异丙酚(生产企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79)按照2.5 mg/kg的剂量在35 s之内完成静脉推注,因为不同患者对手术刺激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手术期间需要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通常能够追加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为20~40 mg,保证麻醉效果可以持续到手术完成。常规消毒与铺巾,留置导尿管,采取举宫器托举患者的子宫,提起腹壁,顺着脐轮切开1 cm的弧形切口,建立气腹,放置腹腔套管之后采取腹腔镜开展探查,在患者的脐孔、左下腹三个穿刺孔进行手术操作。
研究组患者采用单孔腹腔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让患者足部保持高位,头部处于低位,进行全身麻醉,选择异丙酚(生产企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79)按照2.5 mg/kg的剂量在35 s之内完成静脉推注,因为不同患者对于手术刺激反应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手术期间需要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通常能够追加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为20~40 mg,保证麻醉效果可以持续到手术完成,选取脐部边缘作为手术切口,通过脐部切口放置器械,观察腹腔肿瘤部位,病变部位,手术期间应用自制不锈钢带手柄穿刺针辅助进行手术操作,在腹部进行小切口,为主刀和助手的操作孔,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切除病变部位或缝合空腔脏器,放置腹腔引流管,有利于腹腔的充分引流[2]。
1.4 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治疗措施之后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以及手术之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切口出血、切口疝)出现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切口出血+切口疝)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妇科良性病变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妇科良性病变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治疗之后的手术时间、手术期间出血量以及手术之后首次下床时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妇科良性病变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切口出血以及切口疝等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妇科盆腔手术和外科腹部手术不同,在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之前,妇科医生需要具备传统腹腔镜手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实际操作中需要兼顾传统治疗方式的特点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单孔腹腔镜技术治疗妇科良性病变的可行性非常高,医护工作人员需要了解此种手术形式的基本操作,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尽可能地降低手术创伤、减少手术之后患者排气所需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4]。由于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临床妇科腹腔镜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但由于腹腔镜手术的先进性,设备的研究和开发不断受到各种各样的设备操作效果和操作人员的影响。术中为患者建立气腹时,患者的身体状况会影响手术效果,进而会产生各类并发症。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减少对患者腹部造成的损伤,手术自身不具有较大风险,但是操作流程更加复杂,因为妇科手术位置相对更加集中,操作期间会出现手术视野缺失等现象,使操作人员对于深度与距离的判断造成一定的影响[5]。目前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单孔腹腔镜手术获得了较多的认可,但是在日后发展中依旧需要不断的累积临床经验。对于子宫切除等相对比较大的手术来说,单孔腹腔镜手术可能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需要对患者开展良好的指导与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不同手术形式的治疗优势与劣势,特别是单孔腹腔镜手术所具有的特点,使患者接受合理的手术治疗,才有助于加快患者手术后身体的恢复速度。后续治疗中需要了解临床的实际治疗需求,为患者提供对症治疗[6]。由于现在腹腔镜手术难度升高,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随之升高,因此,要求手术操作人员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术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措施,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对策,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本研究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妇科良性病变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治疗之后的手术时间、手术期间出血量以及手术之后首次下床时间对比差异明显,产生切口感染、出血以及切口疝等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传统腹腔镜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对妇科良性病变的治疗安全性更高,可使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健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素丽,刘海燕,夏艳,等.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54例妇科良性病变的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6):97-100.
[2]李凯丽,徐晓涵,杨萍,等.围绝经及绝经期非子宫内膜病变妇科良性疾病患者术前常规内膜活检的价值评估[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9,35(10):760-764.
[3]何萍,柳柳.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用于妇科良性病变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0):131-132.
[4]王巧荣.单孔腹腔镜手术、传统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治疗妇科附件良性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2):105,107.
[5]罗武平,黄振杰,朱亚军,等.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对接受腹腔镜手术后的妇科良性病变患者进行镇痛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5):56-57.
[6]范颖芳,胡予婷.腹腔镜子宫切除合并输卵管切除术对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反应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6):3821-3823.
关键词:妇科良性病变;单孔腹腔镜手术;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治疗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7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9-8011(2021)-15-0045-03
现在临床外科手术,已经从以往的开腹手术发展成为腹腔镜手术,妇科良性病变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属于主要操作形式。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微创性、切口更加美观等特点,单孔腹腔镜手术是随着腹腔镜手术逐渐发展而来的仅需要一个孔道进入患者盆腹腔的手术操作。和传统腹腔镜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普遍选择患者脐部天然瘢痕开展手术治疗,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创伤更小,并且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在患者的腹部留下疤痕,美观度良好,更加容易受到患者的接受与认可[1]。本文将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妇科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9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妇科良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为(37.50±3.47)岁;研究组患者的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为(37.13±3.4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手术前生化检查、电解质检查、凝血检查以及血尿常规检查结果全部正常。
排除标准:①有腹部手术史者;②临床资料缺失者;③依从性差者;④精神异常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让患者保持平卧位,为患者提供全麻,选择异丙酚(生产企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79)按照2.5 mg/kg的剂量在35 s之内完成静脉推注,因为不同患者对手术刺激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手术期间需要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通常能够追加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为20~40 mg,保证麻醉效果可以持续到手术完成。常规消毒与铺巾,留置导尿管,采取举宫器托举患者的子宫,提起腹壁,顺着脐轮切开1 cm的弧形切口,建立气腹,放置腹腔套管之后采取腹腔镜开展探查,在患者的脐孔、左下腹三个穿刺孔进行手术操作。
研究组患者采用单孔腹腔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让患者足部保持高位,头部处于低位,进行全身麻醉,选择异丙酚(生产企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79)按照2.5 mg/kg的剂量在35 s之内完成静脉推注,因为不同患者对于手术刺激反应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手术期间需要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通常能够追加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为20~40 mg,保证麻醉效果可以持续到手术完成,选取脐部边缘作为手术切口,通过脐部切口放置器械,观察腹腔肿瘤部位,病变部位,手术期间应用自制不锈钢带手柄穿刺针辅助进行手术操作,在腹部进行小切口,为主刀和助手的操作孔,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切除病变部位或缝合空腔脏器,放置腹腔引流管,有利于腹腔的充分引流[2]。
1.4 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治疗措施之后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以及手术之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切口出血、切口疝)出现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切口出血+切口疝)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妇科良性病变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妇科良性病变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治疗之后的手术时间、手术期间出血量以及手术之后首次下床时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妇科良性病变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切口出血以及切口疝等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妇科盆腔手术和外科腹部手术不同,在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之前,妇科医生需要具备传统腹腔镜手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实际操作中需要兼顾传统治疗方式的特点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单孔腹腔镜技术治疗妇科良性病变的可行性非常高,医护工作人员需要了解此种手术形式的基本操作,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尽可能地降低手术创伤、减少手术之后患者排气所需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4]。由于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临床妇科腹腔镜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但由于腹腔镜手术的先进性,设备的研究和开发不断受到各种各样的设备操作效果和操作人员的影响。术中为患者建立气腹时,患者的身体状况会影响手术效果,进而会产生各类并发症。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减少对患者腹部造成的损伤,手术自身不具有较大风险,但是操作流程更加复杂,因为妇科手术位置相对更加集中,操作期间会出现手术视野缺失等现象,使操作人员对于深度与距离的判断造成一定的影响[5]。目前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单孔腹腔镜手术获得了较多的认可,但是在日后发展中依旧需要不断的累积临床经验。对于子宫切除等相对比较大的手术来说,单孔腹腔镜手术可能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需要对患者开展良好的指导与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不同手术形式的治疗优势与劣势,特别是单孔腹腔镜手术所具有的特点,使患者接受合理的手术治疗,才有助于加快患者手术后身体的恢复速度。后续治疗中需要了解临床的实际治疗需求,为患者提供对症治疗[6]。由于现在腹腔镜手术难度升高,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随之升高,因此,要求手术操作人员严格掌握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术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措施,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对策,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本研究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妇科良性病变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治疗之后的手术时间、手术期间出血量以及手术之后首次下床时间对比差异明显,产生切口感染、出血以及切口疝等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传统腹腔镜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对妇科良性病变的治疗安全性更高,可使患者能够更快地恢复健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素丽,刘海燕,夏艳,等.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54例妇科良性病变的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6):97-100.
[2]李凯丽,徐晓涵,杨萍,等.围绝经及绝经期非子宫内膜病变妇科良性疾病患者术前常规内膜活检的价值评估[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9,35(10):760-764.
[3]何萍,柳柳.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用于妇科良性病变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0):131-132.
[4]王巧荣.单孔腹腔镜手术、传统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治疗妇科附件良性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2):105,107.
[5]罗武平,黄振杰,朱亚军,等.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对接受腹腔镜手术后的妇科良性病变患者进行镇痛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5):56-57.
[6]范颖芳,胡予婷.腹腔镜子宫切除合并输卵管切除术对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反应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6):3821-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