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庸教育不可或缺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班主任,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孩子:成绩非常优异,但却显得很偏执,似乎生命的全部就在于第一,输不起,也很难与他人相处。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这类孩子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呢?笔者通过对班上这类孩子的长期观察和总结,发现原来这类孩子之所以出这样的问题,与缺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让这类孩子走出偏执就必须加强中庸教育。
  【关键词】成绩优异的偏执孩子 中庸教育
  成绩优异的偏执孩子
  作为班主任,面对成绩优异的孩子当然很欣慰,然而,在成绩优异中的孩子却有这样一类让我们欣慰不起来,甚至,我们不得不为这类孩子深感担忧,除了成绩之外却再没有什么拿得出手、值得称道的地方,更为严重的是:他们虽然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但是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从不认输,常常会将别人无意的或友善的行为理解为恶意的或对他有伤害的,一旦输给了对手就会表現出极其强烈的自责感,很容易发怒。这部分孩子从症状的表现来看就是偏执型症状。
  形成偏执的原因很多,比如家庭关系的破裂,从小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或出生在长期的家庭暴力的阴影中等,但为什么很多家庭和睦的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里面的孩子最终也走向了偏执呢?
  笔者把那些成绩优异的正常孩子和具有偏执倾向的孩子做了一个比较,发现二者最大的差别在于懂不懂得分寸、懂不懂得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成绩优异的孩子虽然也很好胜,但他们从来不会太强求,即使败了他们也会很自然的去接受结果;面对对手他们也从来都持尊重的态度,不会给对手下不了台阶。
  其实,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懂不懂得分寸和度的把握就是懂不懂得中庸思想的运用。从这里我们也不难解释上面的意外发现,父母学文科的孩子出现偏执倾向的情况要明显少于父母学理工科的,原因就在于学文科的父母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所以,在教子过程中也就会有意无意的给孩子灌输一些中庸思想。当然,明确意识到这一宝贵思想并在教子过程中加以运用的,收到的效果就自然是更明显些。
  中庸一点也不平庸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现阶段之所以不重视中庸思想,不仅仅是因为不知道这个词,更是因为对这一思想存在误解。我们往往把“中”理解为“折中”,把“庸”理解为“平庸”。其实,这是对中庸的极大误解。
  “中庸”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孔子曾说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就是说,中庸是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可人们已经缺乏这种道德境界已很久了。子思更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一旦实现中和的最高境界,天地便各安其位,万物就生长繁育了,而“中”的目的也真在于达到“和”。
  所以,中庸可以解释为很自然、很平常的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的平衡状态。
  力求平衡的大智慧
  一件事情,最难的不是把它做成功,难的就是做到刚刚恰到好处,而要自然而然的就做到,并非刻意为之那就更难了。为什么很多人事情是做成功了,但却惹得一身骚或是众叛亲离或是落得“木秀于林、风必吹之”的结局,就是因为没有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所以,“中庸”不但不“平庸”,反倒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力求平衡以达和谐的大智慧,是把握万事万物的最高指导原则。
  而今,我们理解“中庸”也没有必要再局限于儒家的道德形成的方法和原则,而应该看作是我们为人处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人生智慧。
  加强中庸,塑造平衡
  所以,要解决成绩优异的孩子的偏执问题,就必须加强中庸教育。诚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形成偏执症状主要问题在于从小受到父母和老师不当的引导而造成,要从根源上防范孩子形成偏执,必须从小进行教育,这需要家长和老师长期正确的引导。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如何帮助这些已经形成偏执症状的孩子走出偏执。笔者针对班上的两个这样的孩子,以中庸教育为核心,尝试著做了一系列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两个孩子出现了明显的转变,现在,这两个孩子明显开朗了很多,也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不再那么让人感觉难以相处,人气指数大大提高,正在逐渐走出偏执。
  1、教会家长,不要把家长的功利意识传达给孩子,让孩子超越得失,明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孩子只有明白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道理,才会超越得失,避免在成功与失败的计较中走向偏执,也才能走向“中和”。作为老师,要首先教会这类孩子的家长走出功利化倾向,年级前十名与年级第一名,难道差距就这么大吗?让家长意识到孩子健全的人格的培养才是第一位的,而不是把第一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样,孩子才不会老是纠结于“必须考第一”这一错误的认识,也才不易走向偏执。
  2、教会这类孩子比较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只有让孩子懂得客观的评价和认识自己,孩子才不会太在意竞争的成败,无论输与赢都才会坦然面对,也才会尊重对手,这样,才不会走向偏执。
  “别人的短处,也许正是你所擅长的;别人的长处,也许正是你的短处。”
  对于学生的问题,发现了以后,必须及时教育,而不能拖。选取一个小故事这类看似“弱智”的方式,也能收到其效果。从长远来看,这个小故事对于这两个孩子走出偏执有着不容忽略的重要作用,正是这个简单的小故事使他们随时会去反思自己有没有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和他人,也才使得中庸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教会这类孩子学会放弃
  成绩优异的偏执孩子往往会给自己找对手作为目标来挑战,找目标本无可厚非,可这类孩子却经常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不击败对手誓不罢休。就像电视剧《梦幻华尔兹》里面那个立志一定要击败江直树(剧中主角)的优等生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本来自己可以有更好的发展、跟广阔的空间,可却把自己的人生局限于“击败江直树”的狭窄通道中不能自拔。
  对于这类孩子,似乎在他们的生命里就只有“进取”两个字,教会他们在“进取”与“放弃”之间学会选择,这本身就是对他们的一种中庸教育,也是他们最需要接受的教育。所以,作为老师应该引导他们关注自己是否用心了,而不是总去刺激他们的挑战欲。教会他们像有一些通过客观分析明知道自己完成不了的就没必要老师执着于此,可以,选择尝试放弃。对于,这类孩子教会他们学会放弃一些东西,反而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总而言之,“中庸教育”就是要教会孩子形成把握两极寻求平衡的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事的智慧。对于成绩优异的偏执孩子走出偏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简介】高杰(1981.2~),男,汉族,籍贯:宣威,学历:本科,工作单位:昆明三中,职称:昆明市政治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
其他文献
栽培种花生受许多种害虫为害,造成的损失从偶然觅食到全部植株接近枯死而失收。据Van Emder编入的77种主要作物的害虫目录中按害虫数量排列花生居第十位。Smith和Barfield曾
室内直观鉴定种子真实性,往往受到种子本身外在特征表现范围的限制。有的种子,如某些杂交籼稻,虽可利用幼苗(芽)显现某个指示基因的特点加以鉴定,但是对不具备指示基因的种
引言rn产品的功能性和形式美决定了产品的实用和审美,还会长久的影响产品的销售和使用过程.目前,随着产品竞争的优胜略汰,功能和形式称谓产品创新的两大主题,其中功能是一切
期刊
1.引言rn从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现状来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力量,青年人向城市涌入的比例也一直居高不下,在这种社会发展形势下,青年人的住房问题就成为城市
期刊
阿丁一直深入民族地区生活,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浓郁气息的少数民族油画,如《版纳少女》系列和《阳光下的孩子们》系列。画面上的版纳少女,留长发挽髻,斜插鲜 Ardin has been d
1.概述rn在当今信息与图像融合的时代,交互式绘本App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文化价值.随着用户的需求与审美不断提升,对交互式绘本App的期望也随之提高,用户在视听感受得到满足
期刊
1.基于“城市第五空间”模式的公共卫生间设计rn近年来,由北京市环卫集团大力推进的公共卫生间创新设计,是一种城市“第五空间”的建设模式,这种模式基于整合传统的公共卫生
期刊
近年来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务院部署《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推动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提升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制造业升级,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构建新型制造体系的目标,工业发展逐步进入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提高,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对数据信息图像化、实验成效仿真模拟、企业层级管控系统框架等方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媒介的公共性建立在社会的公共性之上,这种公共性不在于媒介传播的广泛性和受众的聚合性,而在于对媒介利用的程度和方式,民主表达是社会民主的第一步。媒介功能与社会公共意志是一个共存体,表现为相互支撑、相互利用、取得共同发展的目的关系。传媒不仅仅单向推动了社会意志表达,社会公共空间结构的转变对传媒也有间接的影响关系。  【关键词】传媒利用;公共空间;社会意志  哈贝马斯认为,“在一个健康的民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