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喘息发作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大多数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经过临床治疗可以康复,但也有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反复喘息,甚至发展为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导致反复喘息发作的危险因素多、机制复杂。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易感基因、初次喘息时感染的病毒种类、特应性体质、暴露于学龄兄弟姊妹、烟草暴露、哮喘家族史、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增高、高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该文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期刊
近年来,儿童过敏性鼻炎患病率显著增加,一定时期后部分患儿在过敏性鼻炎的基础上出现支气管哮喘,而另一些患儿则不然。阐明过敏性鼻炎患儿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遗传、过敏原暴露、鼻炎类型、被动吸烟、呼吸道感染、早期应用抗生素以及干预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抗肿瘤坏死因子-α(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α,anti-TNF-α)制剂已广泛用于儿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治疗。抗TNF-α治疗可有效诱导和维持IBD患儿的病情缓解,促进肠道黏膜愈合,预防长期的终末期器官损伤和生长发育滞后。但由于抗TNF-α治疗会显著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导致接受抗TNF-α治疗IBD患儿的感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IgA相关的小血管性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常见于儿童,发病机制与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紊乱密切相关。作为具有辅助B细胞功能的CD4+T细胞,其各个亚群都具有独特的促进或调节机体免疫炎症反应的功能。在HSP患者体内CD4+T细胞各亚群的比例存在异常变化,其中Th1/Th2比例失衡,Th17和Tfh细胞比例升高,Treg细胞比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早产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因。因其在早产儿中发病率高、预后差,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研究一直是新生儿医师关注的热点。针对其以肺部炎症持续性存在为特点的病理变化,糖皮质激素成为目前最为普遍使用的一种治疗药物。目前针对不同的糖皮质激素类型及给药方式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小剂量、短疗程的地塞米松在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该文对炎症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糖皮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