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的音乐分析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被公认为是最后一位具有浪漫主义传统的俄国音乐家。本文以其《音画练习曲》Op.33第一首为例分析了此曲的和声、曲式、节拍等创作技法,充分展示了拉赫玛尼诺夫对俄国音乐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音画练习曲 和声 曲式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月1日生于俄国诺夫戈诺德奥省奥涅格村的一个贵族家庭,《音画练习曲》是1911年夏天拉赫玛尼诺夫与家人在伊万诺夫卡庄园度假期间为两个女儿创作的描述童年景象的作品。他一生共创作了两套《音画练习曲》(Op.33和Op.39),其中,Op.33号共9首,但作者在出版时删去了第3、4、5首,变成了现在的6首,其中第4首作者在1916年放在了《音画练习曲》Op.39中,成为了其中的第6首。第3、5首作者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发表过,而是在他去世后这两首曲子的手稿才被人发现,并在1948年公开发表。作品第39号也为9首,创作于1916-1917年间。之后,拉赫玛尼诺夫一直旅居国外,在1943年3月28日病逝于美国洛杉矶。
  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是由很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例如旋律、节拍、和声、曲式等,而在这部钢琴《音画练习曲》中,和声、曲式、节拍等因素是这部音乐作品中最能展示拉赫玛尼诺夫独特的个人创作风格的重要手法。他的音乐创作植根于俄罗斯民族音乐的肥沃土壤,在这部钢琴《音乐练习曲》中,他大量应用了色彩性和弦。同时他也处于世纪之交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该时期的音乐家有的突破了传统和声的桎梏,大胆运用不协和和弦,新的和声素材也不断被挖掘,和声写作思维朝着更自由的方向转变。然而,拉赫玛尼诺夫却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他的和声写作手法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写作方式。作为俄国浪漫主义后期的最后一位倡导者,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风格体现着鲜明的浪漫气质,注重内心的刻画和精神的表达,《音画练习曲》就是音乐性与画面性完美融合的典范。
  一、Op.33第一首的音乐分析
  (一) 和声
  拉赫玛尼诺夫这套钢琴《音画练习曲》的和声具有典型的俄罗斯音乐风格特点。这主要体现在自然调式中大小调和声交替的融合,这在欧洲音乐体系中的应用并不广泛,而在俄罗斯音乐中使用比较多,欧洲音乐体系多用和声大小调。如:Op.33号第一首,在第3小节的第一拍出现了f小调的属和弦,在第二拍的时候出现了VI6,就形成了从属和弦到VI6和弦的进行。在古典主义时期,VI6通常用在半终止或者是乐曲结束的地方,在属和声之后用下属组和弦代替主和弦,阻碍了属和弦向主和弦的倾向,使得音乐产生了进行下去的要求,因而称为阻碍进行。这种进行运用较少,具有非常特殊的风格。然而拉赫玛尼诺夫却在第3小节就应用了此和弦,打破了乐曲开始处需要巩固调性的常规,(乐曲开始处一般多用主和弦到下属和弦或者主和弦到属和弦再回到主和弦的走向)此处像是打破了传统和声的禁锢,向着更加自由的方向不断迈进。
  “一种由三度叠置而构成的多于五个音的现代和弦”即可称为“高叠和弦”,由于它独特的和声紧张性、听觉上的强烈冲击性受到十九世纪末作曲家的追捧。十九世纪末正是各种音乐思想碰撞交汇的新时期,传统和弦形态的稍作变化都会带来全新的听觉效果。钢琴《音画练习曲》中高叠和弦随处可见,常常出现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亦有可能出现在各个音级上,让音乐作品添加了神秘感。如:Op.33第一首,调性为f小调,在第2小节的第二拍上出现了以f为根音构成的九和弦,这个九和弦形态较为传统,都是三度叠置的,高声部的四分音符后又加了一个八分音符,还有休止符的运用等,使此处的音响效果并没有特别的尖锐,只是短暂的带来了和声的紧张感,让人觉得旋律听起来像是飘散出一股沉闷而又凝重的气息。这首曲子更像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悲壮而又无奈。
  (二)曲式
  Op.33第一首的曲式结构为两段曲式,并带有连接和结尾。传统的两段曲式结构一般分为带再现的两段曲式和不带再现的两段曲式,但是这个曲子却带有曲式结构的从属部分:连接和结尾,并且a的材料为32小节,远远大于b 15小节的材料,两个乐段结构并不对称和平衡。两段曲式属于较为短小的曲式结构,然而拉赫玛尼诺夫却别出心裁的加入了连接和结尾,为这个仅有74小节的练习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三)节拍
  《音画练习曲》中,复拍子、混合拍子的运用比较频繁,Op.33中就大量运用了混合拍子。混合拍子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单拍子的组合,在各种混合拍子中,每小节有一个强拍和若干个次强拍,这样就形成了节拍的重音交替,落在两拍一组或三拍一组的第一个音上,混合拍子不同于复拍子的地方就是它可以有不同的强弱组合方式,在Op.33第一首中,共出现了4次5/4拍,前三次的组合方式都是3拍加2拍,一个小节内先是三拍一组后是两拍一组。这一首用了五种拍号(4/4、2/4、3/2、5/4、3/4),变化了24次。其中4/4变化了10次,共47小节;2/4变化了3次,共3小节;3/2变化了3次,共8小节;5/4变化了4次,共10小节;3/4变化了4次,共6小节。这样纷繁复杂的节拍变化更加抒发了拉赫玛尼诺夫悲凉的情感和内心悲壮的独白。
  二、结语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这位杰出的俄罗斯钢琴家、才华横溢的作曲家、首屈一指的指挥家,在创作上坚持了晚期浪漫主义的风格,其作品富于独特的感情色彩和深刻的戏剧性,音乐形象鲜明、和声色彩变化多样、织体结构纷繁复杂,充分体现出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他的钢琴《音画练习曲》是其众多作品中一部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部作品保持着浪漫主义的特点,又不完全拘泥于浪漫派其它作品,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纯练习曲在音响上的单调性,在充分发挥钢琴性能的同时,又带来了优美的视听效果,这部钢琴《音画练习曲》在音乐会上经常得到各位大师的争相演奏。总之,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训练价值,是浪漫主义晚期重要的音乐作品,也是俄罗斯音乐中的瑰宝,更是世界钢琴文化宝库中一抹亮丽的云霞。
  参考文献:
  [1]华萃庚.拉赫玛尼诺夫的和声技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侯蓓.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的音乐语汇[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05年.
  [3][俄]阿兰诺夫斯基.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M].张洪模等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故乡常在我梦里
期刊
许愿幸福
期刊
过去几年的时间里,著名实力唱将韩红虽然没有发片,但她却又从未离开过自己喜欢的音乐,各种演出以及担任《中国梦之声》的评委等等,让她持续保持着一个极高的人气度。而在这一次采访中,韩红也跟笔者透露了自己的最新近况,《中国梦之声》的导师,以及是接下来自己要在12月举办的两场演唱会,还有就是还在继续制作中的新专辑。  关于这两场12月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办的演唱会,在这次采访中韩红或多或少的跟乐迷透露了当中的
期刊
16岁开始玩乐团,20岁组了商业团,因为钮大可一句“至少让自己的声音,可以留下来”而决心放弃已经拥有的一切,加入到音乐界。因为一首《你最珍贵》而蜚声音乐圈,发行了四张专辑,在乐坛的地位逐渐奠定之际,突然转向戏剧行业发展。如今,重新筹备新专辑的高慧君,在谈到这些经历的时候,坦诚道,与其说是重新回到音乐里,其实好像也没离开过,她唯一的想法是带自己的音乐给旧朋友,并藉由这样的契机认识到新的朋友。  进到
期刊
一直以来,中国大地充斥着流行音乐和西方歌剧,却不知在祖国西南边陲也回荡着文琴长笛,只是它的声音太轻,以至于常被人们忽视。  贵州省黔剧院作为致力于黔剧艺术发展的主力军,这些年在黔剧事业的推动上发挥了自身的力量。走进贵州省黔剧院,立刻会被满墙的照片所吸引,这是黔剧建团以来所有剧目的演出剧照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黔剧艺术家们的记录和见证。这是黔剧院在以家珍示人,也是他们面向大众对黔剧艺术这一“国家级非物
期刊
摘要: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除了独奏作品外,肖邦还有两部钢琴协奏曲,即《e小调第一协奏曲》和《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本文就以肖邦《e小调第一协奏曲》为主题,赏析肖邦音乐情感。  关键词:e小调第一协奏曲 肖邦 协奏曲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出生于一个名为热拉左瓦沃拉小村庄。肖邦的音乐带有着浓烈的爱国情感。在肖邦19岁时就已创
期刊
和关喆聊天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总会在他的话语中听见“哈哈”的笑声,他是极有亲和力的一个人。或许,这跟他在歌手身份以外的角色有关吧,关喆作为内地知名的制作人,他在音乐工作上结交了不少的好友。他也在访问中提到新专辑里面的那首和知名演员高虎与郭涛合唱《无聊的狠》的诞生,作品就是源于他们私底下去唱K的时候,绝对是一次很好玩的创作过程,就连关喆自己也承认写下这首歌的时刻,正是他十分很无聊的那段时间。  和很多
期刊
摘要:肖邦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一生共创作了二十七首练习曲,肖邦钢琴练习曲的独创性正在于他将艺术性和技术性高度结合在一起。其中《C小调革命练习曲》是肖邦钢琴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他描写了波兰人民反抗沙俄侵略的斗争场景,表现肖邦对华沙革命失败的内心感受及作曲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被后人命名为《革命》练习曲。  关键词:肖邦 练习曲 革命  一、肖邦生平及创作阶段  肖邦是波兰最伟大的
期刊
新农村 新一辈
期刊
摘要:罗伯特·舒曼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奠基者之一,《阿贝格变奏曲》是他的代表作品。虽然这首作品看上去仅仅是一首小曲,但作者的二重性格由此部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主要从创造背景、演奏分析和教学分析等三个方面对这部作品和作者的二重性格进行了研究,旨在使人们对舒曼钢琴作品有更深入细致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二重性格 《阿贝格变奏曲》  19世纪,浪漫主义开始兴起和繁荣,欧洲大地诞生了大批享誉世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