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优化与应用

来源 :中国矿山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an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山口铜矿在采切工程、充填系统不断优化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先后应用-160 m中段6个采场,采切比降低了170m3/万t;综合贫化率、损失率分别降低了2.23%、2.42%,采场生产能力提高了80.5 t/d,坑采车间直接成本降低了44.2元/t,优化后取得了明显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介绍风力发电机常见故障类型,分析应用电流检测法检测发电机故障时微弱故障信息容易淹没在工频分量中的原因,总结现有故障特征提取技术。探讨应用三相定子电流检测法诊断风力发电机故障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针对现有高海拔矿山井下无轨运输安全评价体系不健全、安全状态评价标准不完善的问题,从人的不安全状态、运输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海拔矿山井下无轨运输系统的安全影响因素,建立了高海拔寒区人-机-环境安全评价体系,形成了各指标的安全等级评价标准,并基于层次分析方法(AHP)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结合模糊评价方法(FCE)构建了高海拔矿山无轨运输多因素耦合人-机-环境系统安全评价模型。基于该模型以某高寒矿山为实例进行了评价分析,得到安全评分90.88,安全性好。
对于某些选矿厂大跨度单体主厂房,不但厂房空间跨度大,而且低压变电所的位置选择也受限,而厂房内大部分工艺设备为低压用电设备,因此厂房内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难度很大。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介绍如何进行该类厂房的低压配电系统设计,为类似厂房低压配电设计提供了借鉴意义。
液压支架板件坡口的焊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液压支架的质量,为满足当前煤炭生产对液压支架的质量要求,结合液压支架生产实际,对液压支架结构件板件坡口焊接工艺进行优化设计,进一步规范坡口切割工艺和角度,制作坡口检验工装,提高高端液压支架的制造质量。
针对目前露天矿大型运输车辆监控系统技术薄弱,防撞预警不及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分析,提出了车载监控终端C-V2X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GNSS定位、RF射频与C-V2X车联网多种技术实现超速报警、防碰撞预警等关键功能,使矿山设备的生产工作更加自动、高效,及时更新和管理矿山生产过程,获得更高经济效益。
测绘是矿井煤炭资源开采的基础性工作,采用先进的测绘技术不仅可提升测绘效率,且可显著降低测绘成本,为煤炭资源高效、安全开采提供可靠数据支撑。为了更好的促进矿井测绘工作开展,对以全站仪、空间信息测量技术、惯性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现代化测绘技术的技术原理、矿井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并归纳总结各测绘技术应用特点。研究成果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现代测绘技术在矿井中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网规模的逐步扩大,部分矿区电网已不再适合现代工业用电需求,由此导致矿山企业配电系统运行不畅,配电网功率因数及电压降低。进一步优化金属矿山电网的能量分配系统,增加动态能量补偿装置进行网络实时跟踪,以提高效率和能源质量,节约运营成本。
在金矿开采的前期阶段,供水水源严重制约着矿区的建设和开发,在研究前人资料基础上,优化某矿区水文地质勘察方案,改进水文地质钻探和成井工艺,开展抽水试验和放水试验联合试验,获得精确的水文地质参数,评价矿区地下水资源量,从而确定供水水源地开采方案,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弓长岭铁矿上下含铁带开采间隔仅有10 m,回采顺序为先开采上铁带后充填,再进行下铁带开采,由于矿体间隔较近,若下铁带采场暴露面积过大,将对上铁带稳定性产生影响,造成中间隔离岩柱与上铁带充填体垮塌的风险。根据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与设计采场结构参数,采用有限差分程序模拟分析了弓长岭铁矿上下铁带开采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充填开采时,上下铁带隔离岩柱产生的塑性区贯通,且拉应力接近1 MPa;上铁带采空区及时充填后,塑性区不发生贯通,拉应力较小,岩柱及采场可维持稳定。
在我国矿产资源当中,煤矿是主要的矿产资源,如果能够对煤矿进行智能化的开采,大幅度提升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效率,对社会的智能化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提升有着直接帮助。通过多年发展,我国智能煤矿开采的机械化水平逐步提升,并且向智能化方向进行迈进,2019年底我国的智能化采矿工作面已经有200余个,并且逐步开始向少人化煤矿智能开采领域发展,不过当前开采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依旧没有达到预期水平。从宏观角度分析有些煤矿开采的智能化较为原始,如果想要完全真正的智能化开采,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发展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