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午后,屋外是鸣蝉“知知”的声音,屋内是刻刀雕橄榄核的“嗤嗤”声,金云玲俯身在窗边的案桌上,正为一套整身弥勒开相。三横一竖,刀刀利落,橄榄碎屑被风轻轻吹起,弥勒的眉眼一点点清晰灵动。
如民谣般的曲调,如诗一样的画面在金云玲的生活里已经重复了整整30年。这天,苏工坊——金云玲核雕艺术工作室迎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访客花白头发精神矍铄,他从怀中掏出一枚核舟,问询道:“请问这颗核舟是您雕刻的吗?”金云玲接过核舟细看几眼,点头道:“对啊,老先生,这是我今年春节在新加坡展览时卖出的《东坡泛舟》。”
原来,是老先生的孙子买走了这件核舟作品,并作为寿礼送给了老先生。老先生每日欣赏把玩,愈发觉得精妙绝伦、赞不绝口,终忍不住远赴中国,前来拜访这位巧夺天工的核雕艺人。
如民谣般的曲调,如诗一样的画面在金云玲的生活里已经重复了整整30年。这天,苏工坊——金云玲核雕艺术工作室迎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访客花白头发精神矍铄,他从怀中掏出一枚核舟,问询道:“请问这颗核舟是您雕刻的吗?”金云玲接过核舟细看几眼,点头道:“对啊,老先生,这是我今年春节在新加坡展览时卖出的《东坡泛舟》。”
原来,是老先生的孙子买走了这件核舟作品,并作为寿礼送给了老先生。老先生每日欣赏把玩,愈发觉得精妙绝伦、赞不绝口,终忍不住远赴中国,前来拜访这位巧夺天工的核雕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