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下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高职院校面对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必须进行改革。现代学徒制下,高职教育要全面实行工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课堂教学;改革
  《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对当前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代学徒制下,高职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创新学生的培养模式,改革课堂教学,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真正做到学岗交融。
  一、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现代学徒制最早起源于欧洲,最先由英国正式提出。目前最具典型的是德国的双元制和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我们要借鉴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先进办学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多元化的高职教育模式,注重教学与企业生产相结合,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融入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外企业生产一线,真正做到“工学结合”。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
  自2014年以来,全国职业院校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改革,也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但在改革之后也遇到了诸多的问题,阻碍了改革前进的步伐。
  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近年,由于生源的萎缩,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存在招生困难,且招来的大部分学生也并不是对职业教育很大的兴趣。此外,生源中还有一部分是中职注册生。职业院校的学生本身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迟到、睡觉、玩手机等现象屡见不鲜,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
  2. 师生自我认知不到位
  在现代学徒制的推广下,教师首先还难以转变自身的角色。有的教师认为自己还只是一名教师,大部分学生也认为自己只是学生,这样的角色定位都有悖于现代学徒制的理念。
  3. 实验实训设备不足
  在很多职业院校,如果想實现工学结合,其自身的实验实训设备就显得捉襟见肘。虽然多数职业院校都已经开始注重自身的特色建设,但在财力方面并不充足。因此在开设实验实训课程时,实验实训设备的数量以及质量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教学的需求。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现代学徒制在推广过程中虽然也遇到了诸多的困难,但各个职业院校也在积极探索着前进之路,在困难中求发展。
  1. 全新的课堂教学考核评价
  对于学生的考核,学校应建立全方面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学院、任课教师、企业和家长等评价。评价应重点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每学期考核评价一次。每一学年对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为学生完成职业规划。
  对于教师,应考核其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教学的行为态度等。同时结合同行、家长、学生和学校多方面的评价,为专业教师制订阶段性的提升目标。
  2. 实践性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坚持将教学、科研和实践三者有机结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转变师生的定位,学生具有“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教师具有“教师”和“师傅”的双重身份。其次要注重评价的反馈,将教学过程延伸至实验实训室以及企业一线,将这些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3. 资源的有效整合
  现代学徒制虽然强调要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锻炼,但校内实验实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实验实训室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每个职业院校都很难做到全面开花,因此在建设实验实训室时,应根据学校自身的优势重点投入,打造学校品牌和特色专业。
  4.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首先,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对于和学校合作、全力配合学校进行现代学徒制改革的企业予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其次,需要政府在财政上追加资金投入,促使职业院校创建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实验实训基地。
  总之,为了能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对于现代学徒制改革的研究和探索,还需要更深入地展开。
  参考文献:
  [1]吴艳红.英澳现代学徒制比较研究[D].抚州:东华理工大学,2013.
  [2]张静.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与借鉴[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3).
  [3]岑华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角下现代学徒制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3(16).
  基金项目: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三五”科研规划课题成果(+16SSW-Q-029)。
其他文献
现在流行鬼故事,网上原创的、连载的一大堆,看这些故事的时候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吧,这个感觉我们常用“玄”来形容。是不是感觉这个词有点像英语中的awesome呢?其实awesome在英语口语中还有特别的意思。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两个表达。  1. Spooky 玄;可怕的  A: I had a dream last night that Keith and I had a big arg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