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四川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建议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87781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四川经济结构的特点和问题
  
  四川经济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强于消费。1978-2007年期间,四川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由1978年的1:2.85上升为1:1.09,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逐年上升态势。四川省“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的前三年,投资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一般在60%以上,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一般在40%以下。预计整个“十一五”期间,我省投资与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都会保持60:40的比例。
  二是非农产业尤其是工业经济比重明显上升。2008年四川省的三次产业比重已由2000年的23.3:42.7:34.0变为18.9:46.3:34.8。其中工业所占比重由31.76%提高到39.36%,上升7.6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8.4%上升到53.5%。
  三是三次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目前,第一产业中的优质粮食作物、畜禽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所占比重逐步提高;第二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比重上升,“7+3”产业完成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4%;第三产业中的金融、物流、信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
  四是民营经济比重占据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2008年全省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2.1%。形成了以新希望、宏达、龙蟒、四海、科伦等为代表的民营重点企业集团,民营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6%。
  五是城乡结构出现加速变化和融合的新趋势。进入“十一五”以来,全省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比“十五”期间明显加快。2008年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38%左右,部分地区城乡出现了进一步融合甚至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六是各区域开始具有互补发展、良性互动意识。近年来,四川省根据各地的主体功能和发展优势,确定了各区域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通过推动区域经济向合理分工与协作转变,通过加大对落后地区的公共服务投入,通过以产业园区构建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催生特色产业带等,推动了区域结构向合理化的方向转变。
  七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GDP和财政增长。四川最近30年的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0%,农民家庭人均收入年均增长9.1%,均低于GDP年均10.0%(不变价)的增速。2004年以来,四川省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均在15%以上,最高的2007年达到40.2%,明显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八是高速增长的出口对全省经济的贡献依然很小。尽管四川省在1997年至2008年期间进出口年均增长23.27%,尤其是最近几年出口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即使2008年以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增长势头显著回落,增速在全国也仍然居于前列,但由于出口总额太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到2%。同时,我省在与其他省(区、市)的商品贸易中,仍然是进大于出。
  四川当前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八偏低两慢于”:“八偏低”是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偏低,第一产业中现代农业的比重偏低,工业中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高的行业比重偏低,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偏低,民营经济占全部经济的比重偏低,城镇化率水平偏低,外贸出口占GDP的比重偏低,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偏低。“两慢于”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慢于城镇居民,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慢于先进地区。
  
  ▍未来几年四川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
  
  未来几年,在“两个加快”推动下,四川经济会迎来又一轮快速发展的势头。本轮经济发展与过去比较,其最大的特征将是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同步推进,结构调整对持续快速增长的推动作用会越来越显著。因此,未来几年,四川经济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可以考虑: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在继续促进经济总量扩大的同时,逐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重抓好关键领域的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的全面优化,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将发展重点由偏重量的扩张转移到偏重质的提升上来,实现从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转变、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变,基本改变“八偏低两慢于”的现状,使四川经济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化。
  四川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思路是:
  坚持将提高工业增加值比重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大力推进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7+3”产业和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确保工业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产业增长速度,使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增加值比重达到甚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坚持将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所有制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大力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和国有经济退出的领域,吸引国外有实力的大企业投资四川的优势产业,使民营经济占全部经济的比重逐步上升到全国平均水平。
  将加速推进城镇化作为城乡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大力发展大、中城市和重点集镇,发展城市集群和城市带。积极推广成都等地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经验,让更多有条件的农民进城,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城镇功能,增强产业进入后的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使城镇化水平提高到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坚持将区域合理分工作为区域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大力加强先进地区产业与落后地区产业之间的协作,积极促进先进地区的企业向外扩散产品和发展配套协作,通过共建产业链、产品链和产业园区,增强落后地区的发展能力,使各区域间形成更加密切的分工合作关系。
  坚持将扩大本区域产品外输作为贸易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大力发展工业产品、农业产品和服务类产品的输出,提高我省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通过建立外输商品加工基地、扩大机电产品出口数量、增加产品出口种类、拓宽出口市场结构等,改变四川输出商品小于购入商品的状况。
  坚持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作为调整收入结构的着力点,大力推进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明显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向居民消费分配的比重,通过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促进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向消费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转变创造条件。
  
  ▍加快四川经济结构调整的几点建议
  
  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当前发展实际出发稳步推进。四川地区差距大,生产力呈多层次,结构调整任务落实到各地区,重点和力度都会有很大差异,必须根据各地实际进行。如我省目前投资率过高,与现阶段的大规模交通枢纽建设、弥补社会事业欠账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大规模的投资又使地区生产总值能够以快于全国几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我们最近几年要做的工作,就是逐渐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基本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比重,增强最终消费能力,逐步为以消费为主拉动经济发展阶段的到来创造条件。又比如产业结构优化在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地区是必要的,但对于尚处在产业起步阶段的地区而言,主要任务还是扩张总量。
  将大力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和企业作为重点。四川是一个大省,要支撑经济发展和壮大经济实力,必须形成多门类的产业结构。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缓解后尤其是未来几年国际经济再次走向复苏过程中,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将引发产业转移的热潮,四川应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好、生产要素总量大、综合配套条件好、交通枢纽功能增强等明显优势,以抢占中西部产业高端、推动更多企业进入价值链后端为目标,大力吸引外部投资,进一步扩张产业门类和提升产业层次,不仅“7+3”产业要扩容和升级,各重点优势产业内部的产品种类也要扩容和升级。
  注重对先导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研究与培育。本轮经济复苏的根本动力是产业创新与结构升级,随着经济走向复苏,会涌现一些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会有一些行业呈爆炸式发展。目前依稀可以看到的有新能源、物联网、电动汽车、生物工程、软件、低碳产品等。我省目前发展这类产业,有一定的有利条件,应当注重加强对这类产业发展的研究,提前规划和培育这类产业发展,制定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和政府资金向这些产业投入,争取在部分先导产品或产业的发展上取得领先地位。
  进一步扩大成都经济区范围,增强“一极”实力。将成都经济区范围扩大到包括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资阳、遂宁、雅安、内江、自贡、南充等11个城市,形成“1+10”的城市群格局,各城市的中心城区与成都市的距离在200公里以内,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72%。2008年该地区生产总值如果剔除地震因素应为9400亿元左右,使其在整个中西部地区中仅低于河南“1+8”城市群经济总量。
  大力引进民间资本进入国有经济为主的领域。加强对全省国有经济进入领域的研究,凡是国有经济必须控制的领域,只要容许民间资本进入,就应当创造条件让其进入;凡是民营企业愿意进入又不需要政府控制的领域,应当尽量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开发。尤其是本轮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上马的扩大内需项目,以政府的基础设施项目为主,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应考虑在下一阶段尽快退出,推进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
  进一步优化全省的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在积极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注意引导投资重点投向对产业发展带动作用大,对结构优化效果明显的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等,投向对交通设施和城镇功能提升作用大的高等级公路、高速铁路、物流中心、大型市场建设,投向服务面广、群众急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提高城乡居民整体消费水平的同时,注重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注重提高农村居民、落后地区居民的消费能力,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予以推进。(本文作者系省社科院宏观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其他文献
本刊讯 8月15日下午,“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主题活动”在2019年上海书展现场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阚宁辉,上
期刊
[摘要]“建筑工业化”总的目标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变目前落后的手工操作和高空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消灭工人笨重体力劳动、减少现场作业、大大提高工厂化机械化和装配化水平为目的,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继续改革创新达到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绿色施工。因此我国乃至浙江省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但其中任碰到很多问题。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问题  近两年,国
通过自身的实践体会,我认为检验检疫工作一线的科长要努力作到以下12345:rn一是思想上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是做科长工作的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正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领域逐渐呈现出激烈的竞争趋势,因而在此基础上,当代工业行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为了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应注重从交流伺服系统的引进等角
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硬实力的较量外,软实力也是根本的要素。具体而言,企业的软实力就是企业文化彰显出的实力和竞争力。本文对企业软实力的几种表现形式如凝聚力与向心力、
[摘要]本文就冬季混凝土施工中防冻剂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的使用防冻剂进行了论述,并且就如何在冬季施工中加强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探讨,从而来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防冻剂;冬季施工;质量控制  1、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由于受工期制约,许多工程的混凝土冬季施工时不可避免的。根据JGJl04《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时,即可进入冬
期刊
通过对红色、黄色、橙色、蓝色、绿色、紫色等颜色的色彩分析,得出六种色彩是广告设计的重要元素,从而能对广告设计中色彩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得出色彩在单纯的艺术上能够得到体
城市公用事业一般是指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以及公共交通等行业.从广义的角度讲,还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工程等.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公用事业与电力、电
[摘要]暖通空调系统故障的检测与诊断作为复杂的一项工程,我们简析了当代暖通空调系统大大应用于人们生活中的情况下,暖通空调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实习途径与发展的目标,分析和探讨发展检测与诊断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让暖通空调系统更有效的进行。另外,随着技术的实现途径不断的改善,暖通空调系统的服务能力也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才能适应人们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暖通空调;检测技术;策略  1、暖通空调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