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南宋“以步制骑”的战略战术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OHU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南宋时期主要军事威胁来自金和蒙古的骑兵,探寻有效的制敌战略成了南宋统治者的头等大事。由于马政、财政以及朝内士大夫言论的影响,宋军选择了“以步制骑”的军事战略,并在长期的战争中总结出各种克制骑兵的方法。但这些战术大都自保有余而进攻不足,这是南宋在军事战略上消极应战的主要表现。南宋要走出“以步制骑”的桎梏,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变革,然而自北宋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南宋再无能力进行这样的改革,“以骑制骑”建立强大骑兵就无从谈起,南宋最终也不能避免灭亡的命运。
  关键词:南宋;以步制骑;翠微北征录
  南宋军队如何抗击金朝骑兵是研究宋金军事史学者一直关注的问题。王曾瑜先生的《和尚原和仙人关之战述评》[1]72-80一文,分析了吴玠“以步制骑”战在仙人关战役中的重要作用。后来的许多论文也多以仙人关之战为例分析宋代“以步制骑”战术,如《论吴玠、吴璘在仙人关大战中的战略战术》[2]43-47。前辈学者在探讨南宋为何“以步制骑”的战术上存在着一些疏漏,缺少对非常规性制骑方法的探讨,如各种陷阱机关的设置等。这些非常规性战术大多记载于《翠微北征录》一书,本文力图在结合华岳《翠微北征录》一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南宋“以步制骑”战术的运用及其局限性。
  1 南宋“以步制骑”战略的原因
  南宋长期面临着金朝骑兵的威胁,所以南宋军队的首要任务是抵抗并消灭金军的骑兵。在如何对抗金军骑兵的问题上,南宋内部有两种争论,一是主张“以骑制骑”,像汉朝一样建立强大的骑兵;二是“以步制骑”,利用宋军步兵优势去同金军骑兵抗衡。最终后者占据上风。在冷兵器时代,“以步制骑”并非上策,南宋选择这一战略是多种因素制约下的无奈选择。
  1.1 马政不力
  南宋马政不力表现在战马的匮乏及质量的低下。据统计,南宋战马(骑兵)“四川地区为13000,临安附近为10000,长江下游地区为15000,长江中游地区为14000,总计为52000匹左右”[3]。由此可见,南宋战马总量较少且部署分散。南宋除了在战马数量劣势外,在质量上也处于劣势,贪腐是导致这一劣势的重要因素。南宋骑兵平时多驻扎于首都臨安和长江流域,而不论是从西南还是西北地区运送战马到首都临安和长江流域的驻扎地距离都很遥远,将士取马需“奔走半载,往返万里”[4]178。运送战马经途的驿站荒废严重,“驿之为里,虽曰三十,而在道数日,未见驿亭”[4]179,到正式交付时很多战马已经倒毙。同时运送战马人员将运送所需的经费用来赌博玩乐或贿赂结交沿途官员,对所运送战马漠不关心。也有人将所运的优质战马高价卖出,然后低价买入劣质马以次充好,从而出现了“马步三司之马,虽仅言数万而羸弱老病及其半。江上诸军之马,不过五万,而在假未该入队之数,不啻三分之一”[4]155的现象。南宋骑兵在陷入数量、质量的双重劣势的实战中难有作为,与金军骑兵相抗衡的重任就落在了步兵的身上。
  1.2 朝内士大夫的反对
  南宋吕颐浩分析步兵与骑兵的优劣时说:“平原浅草,可前可却,乃用骑之地,骑兵之一,可御步兵之十;山林川泽,出入险阻,乃用步之地,步兵之一,可御骑兵之十。”这说明南宋对于骑兵的优势是有正确认识的,然而扩大骑兵规模的议案却遭到朝内多数官员的反对。其理由一是组建骑兵耗费太高。这种言论在北宋时就十分盛行。宋仁宗时御史中丞张方平言:“边城一马之给,当步卒三人,既多羸驽,不任驰敌,平时虚糜刍粟,动辄兼人赍送。”[5]3829名臣范仲淹也指出“自古骑兵未必为利。……且骑兵之费,钱粮、刍粟、衣缣之类,每一指挥,岁费数万缗”[5]2625。二是无法发挥步兵优势,如沈括认为宋军优势是强弩,发展骑兵则是“舍我之长技,勉强所不能,以敌其天产,未闻可以胜人也”[5]6543。这些言论自然也影响到了南宋的士大夫们,成为他们反对发展骑兵的理论依据。
  1.3 巨大的财政负担
  南宋为应对金朝的军事威胁,长期供养着庞大的军队,官兵的俸禄占了财政开支的绝大部分。据统计,南宋“绍兴末年的财政收入是6000万贯,军人俸钱、折麦钱、春冬衣钱这三项目占大约61%”[6],再加上非正规军的军费开支,几乎财政收入的80%都用于军费。在这种情况下,再去扩建费用高昂的骑兵规模对南宋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挑战。
  南宋的贪腐问题也加剧了财政困难的局面。首先,地方官员瞒报产出。华岳在《翠微北征录》中提道:“然足遍天下,未闻有无人耕种之田亩;……今州县之所谓逃阁,皆召佃收租,入于县帑,复妄申为逃绝,而偷阁官赋。”[4]176可见,许多地方官谎报农民逃亡,土地荒芜,大量赋税被截留,使国家财政遭受巨大损失。其次,南宋还存在吃空饷的弊政。“如巡检寨额管一百人,见止有三十人,而州郡皆见破一百人之粮券,彼七十人之粮券何所也?”[4]176国家每年支出的钱粮相当大一部分被人吃了空饷。最后,军需存储也存在着严重问题。以池阳甲仗库为例,“有民兵甲仗库一所,内有旧弊衣甲数百副,皆破碎不全,不堪批用。遇有春秋两教,自赴都统司关借堪好者,以应其点乃委本州押队,提督月添支十千,有库至今已五十年矣,计其器甲不及百千,而提督官之所请已六千缗矣。今所谓数百件之弊器,犹能蠹蚀吾国家六千缗之钱,而况于州县之官乎!”[4]175存储的武器装备破损不堪,无法使用,不仅浪费了钱财,也使部分宋军与金军骑兵交锋时陷入手无寸铁的窘境。
  巨大的财政压力和腐败问题使南宋很难供养一支强大的骑兵。因此,必须对财政、吏治进行彻底改革,而这种改革费时费力,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2 南宋的“以步制骑”战术
  南宋无力组建强大的骑兵,只能用步兵来应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骑兵。在冷兵器时代,步兵对抗骑兵的手段有三种:一是利用险要地形;二是利用远射程的弓弩攻击骑兵;三是以阵法制骑,即在步兵军阵外设置拒马、战车等器具阻止骑兵进攻。
  在实战中步兵要将以上三种手段结合使用才能有效对抗骑兵。南宋华岳在其著作《翠微北征录》中总结了各种步兵对抗骑兵的战术,华岳本人最为推崇的“轻车御骑”就是一种将弓弩与阵法相结合的战术。华岳认为“御骑者无出于车,陷骑者无出于弩”[4]208,在同骑兵交战时,战车与强弩应该配合使用,战车排列在军阵外围阻止骑兵冲击,步兵则使用强弩对骑兵进行攻击。为彻底消灭来犯骑兵,华岳还设计了铁蕈、竹贮对付战马。铁蕈形似蘑菇,使用时锥尖朝上放置;竹贮是有尖锥的铁制圆球,贮存于竹筒中。此二物锥尖淬毒,使用时倒洒于地面,刺伤战马马蹄,使骑兵不能迅速逃离战场,这样一来“敌虽圣智,亦有所不可逃矣”[4]158。战车御骑并非华岳首创,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卫青、李陵以战车御骑成功的战例。到北宋,以战车防御骑兵冲击成了惯例,为对抗契丹骑兵创制的各种阵法都使用战车防御骑兵攻击,在最有名的“平戎万全阵”中,主力步兵方阵“凡阵之四面,列战车榜牌,及诸兵器,皆持满外向”[7]955。可见华岳的轻车御骑战术本质是对阵法御骑的完善。   除“轻车御骑”战术外,华岳在《翠微北征录》中还记载了许多非常规的“以步制骑”的方法,共二十四种,主要在以下四种战势中使用。
  其一,提前获悉敌军进犯,诱敌进入预设的各种陷阱。第一种是伏枪,将竹枪埋于地洞中,覆青草伪装,设置绳索与竹枪相连,绳索被碰触后竹枪弹出杀伤战马。第二种是绊索,即绊马索。第三种是马拖,用法与伏枪相似。第四种是马筒,即挖一尺深的洞,内设尖锐物。第五种是青陷,是在地表植被茂密处挖掘陷阱,并在陷阱上敷设伪装。第六种是白陷,用于沙尘土石之地,设置方法与青陷相同。
  其二,两军突然相遇没有时间设置陷阱,使用预先打造的器具来对付敌军骑兵。一是刺球,以铁铸造而成,四周有锋。二是蒺藜,即铁蒺藜。三是矛针,外形似针但体型更大。四是鹅项,以铁打造,两端尖锐且弯曲,使用时插于地面。五是菱角,形似菱角,以铁打造。六是皂角,形似皂角,以铁打造。这六种器具轻巧灵活,使用时抛洒或插于地面即可。
  其三,战斗发生在敌我双方均有险情的地形险要处,设置各种障碍来阻击骑兵。有八种制骑方法。一是踢圈,用竹子做圈套,插在大路上,以绳索固定连接,用于套马蹄。二是截径,用头发、马尾等细微之物做触发机关,连接竹弩射杀骑兵战马。三是伐木,将道路两旁的树木砍倒横于路中,但树木只半折而不彻底砍断,以防敌军轻易移走断木。四是结草,用于草丛茂密处,先将大路堵塞,再把道旁的野草结成连环,当骑兵从草地穿行时就会被绊倒。五是种冰,在地形险峻陡峭处迎风浇水,使道路凝结成冰。六是裂石,当道路狭窄且两旁有土质山体时,挖掘山体堵塞道路。七是断桥,把骑兵必经的桥梁全部拆毁,使骑兵无法渡河,以防其逃跑或迂回包抄。八是琅琊版,在木板上钉上琅琊钉,使用时埋于地下,多用于地面松软的砂石地形。
  其四,当敌军知道地形险要容易设陷而不进攻时,引诱骑兵战马进入陷阱。第一种方法是刍诱,指当敌军骑兵长时间行军且缺乏草料时,在陷阱之上覆盖草料,战马为进食而主动进入陷阱。第二种方法是饵诱,当敌军粮草不继、战马长期饥饿时,在陷阱上方覆盖菽粟豆料等马匹喜食之物,引诱战马进入陷阱。第三种方法是献青,当敌军长期行军作战而不能牧马时,在水草丰茂处设置陷阱,敌军战马便会主动进入死地。第四种方法是献白,当敌军长时间行军作战而战马无暇汲饮时,在池塘、溪涧等处设置陷阱,战马就会为饮水而落入陷阱。
  二十四法结合了当时战争中所要面对的各种地形地貌和突发状况,对所有可能出现的战场环境都做了考查分析。如果得到采用,此战略战术使军队将领能在戰争开始时拥有较多的作战预案,可以灵活地选择战术来应敌。
  3 南宋“以步制骑”的实际功效
  南宋时期军队装备还是以冷兵器为主,在冷兵器时期,步兵与骑兵相比处于劣势,只有将地形、强弩、阵型等条件结合使用才有可能战胜骑兵。华岳在其著作中极力推崇的“轻车御骑”就是一种将阵型与强弩相结合的战术。
  南宋“以步制骑”最成功的范例是仙人关之战。首先,仙人关的地势利于步兵作战。在“山谷路狭多石,马不能行”[8]11410的仙人关,金军骑兵行动困难,只能下马步战。其次,吴玠用地形优势构筑新的防线。针对金军骑兵顽强坚忍的特点,吴玠利用了仙人关地区的险要地形,在占据关口后,又构筑了名为“杀金坪”的防线,而后又在“杀金坪”后修筑第二隘。宋军的多道防线极大地消耗了金军骑兵的耐力和士气。最后,充分发挥了强弩的优势。战斗中宋军远距离射杀金军,“敌帅督战益急,政命卒以神臂弓射之”[8]11443,当宋军转移至第二隘时,“金生兵踵至,人被重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玠以驻队矢迭射,矢下如雨,死者层积”[8]11412。在付出惨重伤亡后金军被迫撤退,宋军获得了胜利。将有利地形与强弩完美结合是宋军在仙人关战胜金军骑兵的关键。
  仙人关之战是南宋以步制骑的成功战例,而原州之战则是失败的反面典型。宋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宋金于原州交战,宋军惨败。此次战斗,宋军第一个失误是未占领有利地形,交战时处于仰攻的不利局面。金军“皆据高阜为阵”[9]1549,宋军主力“以军九万阵麦子原下,捍以剑盾、行马,外列骑士,步卒居其中,敢死士锁足行马间,持大刀为拒,分为八阵”[9]1549。宋军第二个失误是没有可靠的防御装备,未使用战车,仅用行马、剑盾保卫军阵,阵型实际上并不完整。行马可以阻止骑兵冲击,但易被步兵破坏,金军骑兵正是步战撤除了行马。宋军第三个失误是武器使用不当,没有利用强弩阻止金军进攻,反被金军弓箭压制;宋军大刀的攻击距离不如金军长枪,在白刃战中也处于劣势,致使保卫行马的敢死队伤亡殆尽。战胜骑兵所需的地形、强弩、阵型条件,在原州之战中宋军都未能掌握,失败也就不可避免。
  仙人关之战和原州之战证明,冷兵器时代步兵要想战胜骑兵,在战斗中必须同时拥有地形优势、武器优势和完善的防御工事。和平原旷野相比,步兵在山地峡谷等道路狭窄地区作战的胜算更高。步兵在占据有利地形或结成严密阵型后,还要构建防御工事才能挫败骑兵的攻击获得最终的胜利。
  当步兵不得不在远离城防的平坦开阔地形作战时,必须组成严密阵型来抵抗骑兵的进攻。步兵结阵对抗骑兵时加强防御的最好工具是战车。北宋时李继隆在澶州“毁车为营,去车之一轮也,先命士卒掘重壕堑,埋鹿角数十里今谓之硬寨,以大车数千乘重叠环之,步骑处其中。戎马数万来犯,急攻其营,御之,遁去”[7]1322。这证明战车在防御骑兵冲击时是有效的。华岳为解决步兵和战车机动性差的问题,创制了新型战车及铁蕈、竹贮,这使宋军步兵制骑战术在理论上得到了完善。可惜华岳的军事思想直到他被杀也未能得到采用,其创制的轻车彻底失传,实际功效如何难以验证。
  华岳的“以步制骑”战略战术有其独到之处,但最终因反对史弥远专政而被杀,其著作《翠微北征录》所记述的“以步制骑”战术,如二十四法也就无法得到采用,实际作用也难以证实。不过仔细分析会发现有很大局限性。首先,大多以防御战为前提,进攻作战时则难以施展。如刍诱,预设条件是敌军深入国境且军需供应不力,但如果敌军后勤供应良好或仅在边境地区抢掠一番就退走,这一方法就不能奏效。其次,很多方法受自然环境限制大,如种冰,除地形因素外还受到季节和纬度的影响,只能在冬季使用,如果战场位置纬度太低,也会因为气温太高不能施展。最后,二十四法大多是陷阱、障碍的设置方法,虽然阻止了敌军骑兵进攻,但也会阻碍己方的追击,只能自保而难以彻底消灭来犯之敌。
  总之,南宋以步制骑战术大多只适用于防守而非进攻,且需要依托特殊地形才能奏效。“以步制骑”的军事路线看似是符合实际的理性选择,实则是南宋朝廷不思进取、偏安一隅的产物。这样的军事战略只能自保而不能北伐中原恢复故土。在这样的氛围里,即使是华岳这样有长远战略眼光主张“忍一时之辱,图万世之利”[4]158的人,在涉及具体战术时也落入了消极防御的圈子,其轻车设计虽然精巧,但究其本质是宋军以阵克骑战术的延续,只是对传统战术的修补。南宋要走出以步制骑的桎梏要改革的不仅仅是军事,而是需要对南宋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全方位的变革,然而自北宋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宋代再无能力进行如此深刻的改革。没有深度改革,建立强大骑兵“以骑制骑”就无从谈起,南宋最终也不能避免灭亡的命运。■
  参考文献
  [1]王曾瑜.和尚原和仙人关之战述评[J].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3(2).
  [2]张士伟.论吴玠、吴璘在仙人关大战中的战略战术[J].档案,2019(7).
  [3]尚平.南宋马政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4]华岳.翠微南征北征录合集[M].马君骅,点校.合肥:黄山书社,1993.
  [5]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郑壹教.南宋货币与战争[D].保定:河北大学,2012.
  [7]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
  [8]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9]脱脱.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我国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类纪念馆承担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传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开展党性教育等多种社会职能。如何通过举办展览、开展活动来肩负起这些资政育人的责任,近年来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进行了诸多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纪念馆;革命历史;社会职能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历经沧桑才建立起来的政权。因为有着这些苦难与磨砺,在我国,纪念馆成为博物馆中非常重
期刊
摘 要:以一件商代兽面纹青铜爵为例,详尽叙述文物在保护修复前的保存现状调研过程,包括原始信息收集、图像信息采集、具体病害状况评估、确定拟采样信息及样品分析预案等,试图描述一种科学、规范的文物保存现状调研工作模式。  关键词:青铜文物;保存现状调研;保护修复  青铜器最初起源于夏,鼎盛于商周,后经秦汉发展,从生产生活工具到礼器、兵器,青铜器逐步被赋予更多的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演变为一种文化和政权象征
期刊
摘 要:博物馆舰是指因在历史上有重要文化、科研价值故在退役之后被保存下来供人参观、研究的舰船。博物馆舰对普及爱国主义教育及提升海权意识能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舰船维护与普通文物的保护不同,维护博物馆舰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导致博物馆舰的维护在世界各国一直都是个难题。文章通过介绍三个维护博物馆舰的案例,希望为我国博物馆舰的维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舰;文物保护;船舶维护  博物馆舰起源于西方,对我
期刊
摘 要:中国的古籍修复技艺拥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包含了古人对文化、对书籍的尊重和挚爱,文章从参观“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中所观《赵城金藏》《敦煌遗书》以及其他古籍文献资料等的修复展品中,浅析修复过程中细节的修补、修复实际操作中方式方法的变通以及修复中“度”的把控等方面,由此所悟心得感想。对古籍修复中古籍书页污渍水渍的淡化或去除、书页清洗的几种方法、各种清洗方法的具体操作以
期刊
摘 要:作者从广西66处国家重点文物古迹出发,认为可以运用“互联网+”战略,借助文物古迹单位自身的主动传播、政府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大众媒体优质内容的广泛告知和UGC内容传播四种方法改进文物古迹的传播方式。运用互联网+战略革新文物古迹的传播路径,即从单纯“上网”走向互联网多层次融合、从线上到线下双保险“激活”路径选择。  关键词:文物古迹;”互联网+“;融合  古迹,指的是历史的遗留的陈迹[1],包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国家对博物馆所承担的社会教育职能越来越重视,这也对博物馆人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提出了更高要求,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部分县区博物馆因场馆设施、人员意识等方面的局限性,很难甚至还未开展社教活动。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走出去+请进来;思路创新  1 序言  一提到教育,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家庭和学校,大部分人都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常有意义的
期刊
摘 要:私有产权文物建筑的保护是近几年来文物界一直热议的话题,尤其是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方面,频繁产生诸如产权纠纷、修缮资金和合理利用等问题,不同程度阻碍了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发出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强音。由此可见,加强文物的保护、利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今后的重要任务。作者认为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会推进美丽乡
期刊
摘 要:高校博物馆与高校思政课都担负着文化育人的责任和使命,具有高度的目标一致性和实践融合性。那么二者如何通过实践融合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呢?首先,用好文物资源,办好陈列展览,奠定文化育人条件。其次,用好高教人才,做好言传身教,凸显文化育人优势。第三,用好自身资源,备好思政课程,打造文化育人课堂。最后,用好场馆平台,搞好体验活动,达成文化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文化育人;高校博物馆;高校思政课;实践
期刊
摘 要:中小博物馆主要指那些藏品不多、工作人员较少、资金缺乏的市县级博物馆。资源的缺乏导致中小博物馆无力举办高水平的临时展览,从外引进临时展览成为中小博物馆快速提升其临时展览水平和质量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中小博物馆;临时展览;安徽博物院;展览巡展  1 中小博物馆词义辨析  因博物馆行业的特殊性和不同博物馆之间的差异性,准确定义“中小博物馆”并不是一件容易达成共识的事情。目前,只有《博物馆建筑
期刊
摘 要:我国博物馆事业正处在上升期,各项管理工作也在进一步优化。博物馆志愿者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有效地开展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志愿者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文章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就志愿者管理工作中的志愿者考勤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做一具体介绍。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志愿者管理;信息化  志愿者,联合国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志愿者无偿贡献了个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