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横坑切梢小蠹生物学研究

来源 :昆虫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na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1nor(Hartig)是云南松Pinus yunnanensts Franchet的主要次期性害虫之一.1980年以来,该虫与纵坑切梢小蠹T.piniperda(L.)一起在中国西南部大量发生,导致数十万公顷云南松林受害.本文报道了横坑切梢小蠹在云南地区的生活史、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横坑切梢小蠹年生活史为一代,前后两代在冬春季有部分重叠.成虫羽化于4月下旬开始陆续,5月下旬结束.成虫羽化后即飞到树冠上蛀食枝梢,直到11月发育成熟,开始繁殖.在此期间,每头成虫可以蛀食4~6个枝梢.横坑切梢小蠹在云南没有越冬习性.繁殖期从11月至次年3月.成虫主要在已经受到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树木的中、下部产卵.繁殖期较纵坑切梢小蠹约迟1周.由于横坑切梢小蠹从枝梢到树干对云南松持续危害,对树木的危害性较在其它地区更为严重.横坑切梢小蠹利用受到纵坑切梢小蠹蛀害的树木繁殖产卵,加强了蠹虫对云南松树的危害,加速了受害树木的死亡进程.横坑切梢小蠹的上述生物生态学特征是该虫对云南松造成严重危害的重要原因.从横坑切梢小蠹虫体和虫坑中检测到伴生真菌云南半帚孢Leptographium yunnanensis.横坑切梢小蠹对该菌的带菌率在蛀梢期为11.5%;在蛀干中期约为10%~26%.
其他文献
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在用胶原酶急性分离的豚鼠胃窦环行肌细胞上观察了外源性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acid ,AA)及其它不饱和脂肪酸对容积敏感氯电流 (volume sensitivech
目的探讨恒河猴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进行基因修饰的可行性.方法分离恒河猴骨髓基质细胞(BMSCs),体外培养,bFGF诱导增殖,细胞生长至神经干细胞期时以NucleofectorTM核转染仪
为了进一步了解VER2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其启动子的功能,从小麦可转化的人工染色体基因组文库中获得41.7 kb含VER2基因的TAC克隆,序列分析显示,其含有11个推测基因,其中第3个基
目的评价时相温度梯度凝胶电泳技术(TTGE)在肿瘤患者线粒体基因同质性和异质性突变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117例肿瘤组织和配对正常组织的全线粒体基因进行PCR扩增和TTGE突变筛
P311是一个由肺泡形成相关阶段相对于肺泡成熟期差减杂交文库中获得的上游调节基因,为探讨其在肺泡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本文以真实时间PCR(real 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
对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宁南霉素钝化处理的烟草叶片进行了叶片全蛋白多肽组分、类囊体膜蛋白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TMV侵染或钝化实验的烟草叶片中均出现TMV衣壳蛋白;但是
目的研究肠道螺旋体对肠上皮细胞吸附的特性.方法利用人工培养的肠上皮细胞系H407细胞建立研究肠道螺旋体与肠上皮细胞相互作用的方法,并用该方法研究肠道螺旋体对肠上皮细胞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的透明质酸 (HA)分布以及HA对于巨噬细胞黏附和迁移 ,探讨HA的作用机制。 方法 用聚集蛋白聚糖标记后 ,在光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内
目的 在原核表达体系大肠埃希菌中进行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L1(SjCL1)基因表达。 方法 通过PCR从质粒pcDNA3 SjCL1中扩增得到SjCL1基因 ,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
在水分胁迫情况下,选择草原3号等6个在内蒙古种植的苜蓿品种,测定幼苗地上部相对损伤率、细胞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等指标。经综合评价,苗期抗旱性为敖汉苜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