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探讨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便将产生不可预料的教学意义。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针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解决多元问题以完成学习任务与研究性学习、搭建平台为各学科教学服务、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与决策、筛选与过滤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创建和谐环境实现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等方面,进行了探究,但愿有益于我们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信息素养;多元问题;和谐环境;培养能力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the
  Tan Huijun
  【Abstract】At presen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teaching has played a huge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second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Pianjiang unpredictable meaning. The author's teaching practice through the years for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to address the multiple problems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task of study and research-based learning, build a platform for various disciplines teaching service, to develop students risk awareness and decision-making, screening and filtering information, and other capabilitie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environment to achieve spiritual communication with students, etc. carried out to explore and hopefully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teaching.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Literacy; Multiple issues; And harmonious environment;To build capacity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人—机”、“人—人”互动系统,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新型的电化教学。当前信息技术的运用已成为校园教学中最具震撼力,最具魅力的部分,甚至有人称之为“e教学”或“数字教学”。就各学科的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环境无疑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潜移默化的深刻变革。事实上,不论是信息技术课,还是非信息课,都在向信息化变革。为此,笔者针对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尤其对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探索。
  1.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前提
  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度以传授知识、掌握技能与培养能力为根本任务。现在,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环境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被赋予了信息素养的新含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便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所谓信息素养,首先是要能将计算机作为接收、组织与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工具;对新信息技术要有一种接近、亲近与尝试的喜好,乐意接收新技术;将阅读、计算、写作、倾听、述说、观看作为基本的沟通能力。有人认为,这些沟通能力是一个人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立足的根基,尤其是将通过视像屏来接收信息、处理信息的素养表现为一种同在传统的印刷文字中阅读有显著差别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体现了一种“可视化思维”,即善于用形象、符号、动作等多种手段,“界面”直观、深入浅出地表现自我。笔者认为,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与其他各学科一样,都要与课外活动、班团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协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在初中计算机上机操作“认识计算机”一节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几种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①组织学生到计算机组装厂观摩计算机组装部件及组装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有一个形象的了解;②课堂视屏显示组成计算机各硬件的名称及图示(要求了解其品牌、型号、其它参数,用表格形式列出),让学生观看后填表;第③准备组装的计算机,选四位学生上台组装示范(老师指导);第四、组织学生观察计算机中安装的软件,了解计算机中的软件主要有哪几种,从而理解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形象地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而且很大程度上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解决多元问题以完成学习任务与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方向
   解决多元问题以完成学习任务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它体现了各学科内容、学科之间融会贯通、衔接渗透等综合性任务,避免以往过多地将知识隔裂、细化的做法;其次,解决多元问题以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在一个真实的(社会、生活以及学校学习)或模拟的乃至虚拟的情境中学习,例如要求学生在模拟的生态城市中了解酸雨的危害性;其三,多元还强调了它常常可能是一个项目设计型任务,需要学生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来查询信息、构造运算、绘图制作、传播交流等。正是这样一些多元的特征使得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际上这是将学习过程看成以模拟科学家发现、探讨、求证、思索的过程,将积累知识、传递知识转化为建构知识、尝试体验的过程。事实上,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这一点。诸如:理论学习中的计算机语言与上机操作教学中的操作技巧及操作方法等等。
  3.搭建平台,为各学科教学服务这是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
  信息资源的多渠道及其丰富性,使得各科教科书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印刷文本的教材被视盘、录像教材所替代或补充,更重要的是那种以往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做法将风光不再。人们将更多地使用教材料库、教学资源库、教学包或学习包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在信息的海洋里畅游,淋漓尽致地体验寻求知识的乐趣,而且,也改变了将教科书和大纲作为教学目标或任务的唯一依据.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从学生实际拥有的水平出发来施教,搭建良好的教学平台,支撑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上机操作“汉字输入”的教学中,笔者根据教材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了以下过程,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首先,是将教学过程设计成“汉字输入方法讲授”、“实践训练”、“资料查询”、“学习服务”等,然后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先演示方法,再指导训练,接着组织学生学会查询自己想要查询的资料,为今后学习服务。
  4.着力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与决策、筛选与过滤信息等方面的能力,这是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是一个资源丰富“随机进入”的宝库,同时,又充满诱惑甚至有跌入陷阱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信息技术课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视变化和不确定性问题为寻常问题的心态,领会这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要获得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要做出如此的评判与选择等等。显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都应能权衡利弊作出合理的判断,有一种自我监控和约束能力,能够自觉抵制信息污染或信息垃圾(有的虽说不上垃圾,但也是一些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东西)。要让学生做到不被信息海洋所淹没而能够如鱼得水、从善如流,那就必须培养学生具备筛选和过滤信息的本领,知道在什么条件下该运用什么信息及如何运用信息,这其实也是一种信息决策的本领。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尤其是初中信息技术课,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原理、掌握操作方法、养成抵制不良的上网行为的习惯,为其他各文化科的学习服务。因此,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是一种多能型与服务型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防御能力及基本操作能力为根本任务,实现人人能利用网络辅助学习,个个都不被网络所迷惑,生生都能较熟练地运用拼音或五笔字型进行打字的基本操作等目标。
  5.创建和谐环境,充分实现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是信息技术教学达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
  高技术需要高情感的支撑,越是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越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往。信息化进程会给学校或课堂带来诸多变化,但不会导致其枯竭或消亡,为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或课堂是一个交往、沟通与对话的场所,而不是仅仅传播信息的场所。教师不在是信息的主要传递者、裁判者,教师将用更多的时间同学生交流情感,认知体验,共同探讨问题,创造一个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环境,要求学生在合乎道德和诚实的游戏规则下开展信息交流或虚拟沟通。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将更加突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彼此的交流、合作及分享等特点。个人探究、小组商议与互助、全班呈现、交流与评价应有机结合。教学的过程应更加突出任务分工、责任到人、互相协作、共享成果、“学习合同”、“教学小队”、“任务驱动”、“项目责任制”等策略在课堂上的择需与采用。
  总之,面对初中学生,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不能纯粹为教学而教学,应着力从多方面去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信息技术上机操作手册》;第一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7月
  [2] 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6月
  
  收稿日期:2009-12-01
其他文献
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便有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更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这其中,“爱”便是根本。  记得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火气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这种方法批评学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他只是慑于你做班主任的威严而心里不服气。后来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探索,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数。第一招叫做:“退三进一”,我
期刊
在21世纪的新时代里,不仅对教师有新的评价,而且对学生也有了新的要求。在21世纪我们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物理作为一门基本的学科更是如此。而实验是最能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我认为实验是初中物理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实验是从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过程。因此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
期刊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每年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学困生,这些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成绩、智力发展等方面均低于其他学生,管理难度大,老师付出得多,但收效甚微。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差,依赖性强,缺乏自觉性和责任意识。要改变这种现状,教育好这些学困生,班主任需要长期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下面就谈谈我在教育学困生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爱心为学困生转化创造了和谐的氛围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期刊
【摘要】培优扶困是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数学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个重要措施,它是上课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又不是上课的继续和简单的重复;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辅导和培训,使优生的学业成绩更加优秀、专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关心和帮助对学习数学有困难且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偏差或个人身心、品德、行为较差的学生,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学习成绩
期刊
【摘要】所谓综合实践中的合作学习又称协作学习,起始于20世纪至70年代初的美国,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90年代在我国部分地区及学校开始合作学习与研究。自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由此可以看出合作学习已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教学理论及教学手段,事实上“合作”已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课题。  【关键词】活动中;合作学习;探究  Co
期刊
【摘要】探索新教育,走科学和谐教育之路。具体做法。(1)“故事荟”引领语文教学改革,真正实现语文教育功能的突破。(2)构建学习型组织,通过专业权威对行政权威的有效制衡,促进教育的专业化发展。(3)发展教师,关注教师精神生活,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4)多元化评价,促进师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  【关键词】教育;语文课改;教师;发展  To explore new
期刊
2009年11月16日,“今日说法”栏目播出某校一学生因为被同学欺侮用刀子刺死两人、刺伤四人的暴力事件;在校园里 “今天有同学吵架了、昨天有同学打架了、某某的桌子被打烂了等的事情也时有发生;2009年新生入学,央视开展“第一课”活动。其中,央视的一名记者这样问一个一年级的新生小朋友:“你长大了要做什么?”小朋友说:“做一名贪官”。记者又问:“为什么呀?”“因为做贪官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事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单片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提出了单片机实验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路。教师只有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统一。  【关键词】单片机;实验;教学改革  MCU College of Teaching Reform Experiment  Liu YuanyingHu AihuaZhao Baoqi
期刊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教师的基本教学目标之一。在现代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制多媒体教具,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善于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乐观有趣,实现最优化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
期刊
就现在的教育现实来说,提起学生抄作业,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对此是痛心疾首,因为他误导了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教育信息,以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方法等手段等。  为何又允许学生抄作业呢?  理由一:成全自尊心  有哪位孩子不想自己在老师心目中占一席之地呢?恐怕没有,他们明知自己的学习境况,但也不想老师把自己放弃,更不想把过多的批评放在自己身上,这是有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