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陕北特低渗油田中地层及压裂裂缝影响,注水开发逐步面对油井含水率上升快,单井产油量快速下降的被动局面。针对该特征及结合国内外空气泡沫在特低渗有点中的优异表现,在该区引进了空气泡沫驱油试点实验区,根据现场生产数据显示空气泡沫驱油在该油田具有提高采收率的显著效果。
关键词:特低渗 空气泡沫 驱油机理 提高采收率 稳油控水
一、简介及原理
空气泡沫驱油的原理利用空气加起泡剂经气液接触后产生泡沫。通过起泡剂降低岩石表面润湿性,使原来呈束缚状的油成为可流动的油。由于泡沫具有“遇油消泡、遇水稳定”的性能,起到“堵水不堵油”作用,同时泡沫能具有“堵大不堵小”的调驱、调参作用,最终提高驱油效率①。
二、注入方案
空气泡沫液注入方式:前置液段塞(单井注泡沫液100m3)+空气泡沫液(3天空气(单井500Nm3/d)+1天(单井10m3/d)泡沫交替注入)。
泡沫液配方和比例:结合地质条件及地层配伍性研究,得到了泡沫液配比为1:1:2(即:100 m3水+100Kg发泡剂+200Kg活性剂)②
三、历程及生产现状
第一阶段:2007年9月开始在丛54、丛55井组实验,经过对比分析并取得控水效果,增产原油1252.34t;第二阶段:2011年10月扩到注入井为8口,受益油井40口;第三阶段:2013年11月扩大16口注水井,受益油井67口,,受益区面积1.4km2,地质储量68.62×104t,二三阶段增产原油978.18t。累计增油2270.83t。2013年底单井日产油量为0.34t/d,综合含水率为31.19%。
四、对比分析
注入空气泡沫区受益油井含水率的到有效控制,含水上升率仅为0.76%,含水率稳定在30%-33%之间,与注水区及非注水区效果对比见表1。注空气泡沫区单井日产较注水区高0.09t/d,较非注水区高0.21t/d;含水率31.19%较注水区低23.25个百分点。自然递减率较注水区低11.99个百分点。
表1 空气泡沫区对比表
项目 注水区 注空气泡沫区 非注水区
单井日产(t) 0.25 0.34 0.13
综合递减率(%) 0.07 -9.42 10.15
自然递减率(%) 11.14 -0.85 19.92
含水率(%) 54.44 31.19 41.19
五、取得认识
1.在原注水开发井组进行注泡沫试验,见效期为3个半月,与注水见效基本相同,见效后主要表现为产液上升、含水大幅度下降,产油增加。含水下降幅度最大为52个百分点(如丛54-5井),单井最大增油幅度为1.15倍。
2.泡沫具有明显的封窜效果,原水窜、水淹井如丛54-5、丛54-7井含水均有大幅度下降(丛54-5含水至65%下降为11%,丛54-7含水至70%下降为38%)
3.泡沫驱与水驱相比有以下特点:泡沫向井组各个方向油井均匀推进,未出现注入流体的窜进现象;各井均有增液、降水、增油效果;原高含水井含水下降幅度大,原低含水井含水下降幅度小,见效后各井含水率差别较水驱各井含水差别大幅度降低,即平面矛盾减少,波及面积增加。
参考文献:
[1]《唐80井区空气泡沫驱试验技术方案》
[2]《甘谷驿油田空气泡沫驱室内研究报告》
空气泡沫区综合开发曲线
关键词:特低渗 空气泡沫 驱油机理 提高采收率 稳油控水
一、简介及原理
空气泡沫驱油的原理利用空气加起泡剂经气液接触后产生泡沫。通过起泡剂降低岩石表面润湿性,使原来呈束缚状的油成为可流动的油。由于泡沫具有“遇油消泡、遇水稳定”的性能,起到“堵水不堵油”作用,同时泡沫能具有“堵大不堵小”的调驱、调参作用,最终提高驱油效率①。
二、注入方案
空气泡沫液注入方式:前置液段塞(单井注泡沫液100m3)+空气泡沫液(3天空气(单井500Nm3/d)+1天(单井10m3/d)泡沫交替注入)。
泡沫液配方和比例:结合地质条件及地层配伍性研究,得到了泡沫液配比为1:1:2(即:100 m3水+100Kg发泡剂+200Kg活性剂)②
三、历程及生产现状
第一阶段:2007年9月开始在丛54、丛55井组实验,经过对比分析并取得控水效果,增产原油1252.34t;第二阶段:2011年10月扩到注入井为8口,受益油井40口;第三阶段:2013年11月扩大16口注水井,受益油井67口,,受益区面积1.4km2,地质储量68.62×104t,二三阶段增产原油978.18t。累计增油2270.83t。2013年底单井日产油量为0.34t/d,综合含水率为31.19%。
四、对比分析
注入空气泡沫区受益油井含水率的到有效控制,含水上升率仅为0.76%,含水率稳定在30%-33%之间,与注水区及非注水区效果对比见表1。注空气泡沫区单井日产较注水区高0.09t/d,较非注水区高0.21t/d;含水率31.19%较注水区低23.25个百分点。自然递减率较注水区低11.99个百分点。
表1 空气泡沫区对比表
项目 注水区 注空气泡沫区 非注水区
单井日产(t) 0.25 0.34 0.13
综合递减率(%) 0.07 -9.42 10.15
自然递减率(%) 11.14 -0.85 19.92
含水率(%) 54.44 31.19 41.19
五、取得认识
1.在原注水开发井组进行注泡沫试验,见效期为3个半月,与注水见效基本相同,见效后主要表现为产液上升、含水大幅度下降,产油增加。含水下降幅度最大为52个百分点(如丛54-5井),单井最大增油幅度为1.15倍。
2.泡沫具有明显的封窜效果,原水窜、水淹井如丛54-5、丛54-7井含水均有大幅度下降(丛54-5含水至65%下降为11%,丛54-7含水至70%下降为38%)
3.泡沫驱与水驱相比有以下特点:泡沫向井组各个方向油井均匀推进,未出现注入流体的窜进现象;各井均有增液、降水、增油效果;原高含水井含水下降幅度大,原低含水井含水下降幅度小,见效后各井含水率差别较水驱各井含水差别大幅度降低,即平面矛盾减少,波及面积增加。
参考文献:
[1]《唐80井区空气泡沫驱试验技术方案》
[2]《甘谷驿油田空气泡沫驱室内研究报告》
空气泡沫区综合开发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