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我的另一半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o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终于收到了妹妹的信。
  看到信封上的“想你想到失眠,好像自我催眠!”我的双眸早已潮湿,迫不及待地展开信,那熟悉的字迹瞬即映入眼帘。
  “姐姐走的第一晚,想她,想她,虽然早已领略过思念的滋味,可当深夜独眠,却依然难以忍受思念的煎熬。虽然睡觉的空间变大了,不再拥挤了,可是心中的那份寂寞却早已占据所有空间。寂寞中又饱含着另一种叫做‘担心’的东西。算算时间20:00左右,你本该到了,应该接到你的电话了,可是……等电话的时间是漫长的,如同等你的来信一般,随时都做好抓起听筒的准备,那在常人看来很短的一段时间,却漫长得像15个世纪……”
  亲情的洪水一下子冲破了我的防线,终于明白了那句“坚强的太久好疲惫”。我痛痛快快地哭了,像个孩子,傻傻的,却又甜甜的。
  妹妹只比我小3岁,从小我们就像伙伴一样亲密无间。记得小时候在内蒙古,人们总是可以看到一高一矮的两个小女孩手拉手到处玩,那就是我和妹妹。我们就是那样长大的。冥冥之中,像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把我们牢牢地粘在一起。
  虽然两个小女孩渐渐长大了,但那种难舍难分的情结却没有丝毫流失。
  那年我读高一,妹妹读初一。暑假时,远在一百多里外的四姑请妹妹去住住,也可以顺便打韭菜薹挣点钱。我从学校往家里打电话时知道了这件事,我感到心里堵得慌。可是尽管我磨破了嘴皮子让她不要去,她这一去,我注定两三个月都见不到她了,她还是要去。我莫名地感到似乎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要狠狠地把我的另一半从我身边拽走。毕竟,这是我和妹妹的第一次长时间分离,真的有点不习惯。
  妹妹真的去了,走在我放假之前,我们都来不及见上一面,她就随着回家看奶奶的四姑走了。我放假回家,心里空荡荡的,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妈说妹妹给我留了一封信。我拆开来看,一张从笔记本上撕下的纸上印满了她的笔迹,字并不多,可我看着看着,硕大的泪珠就滴落了下来,打在洁白的“信笺”上,打在那秀气的、蘸满真情的小字上。我记得妹妹说尽管她很舍不得我,但她还是要走,因为她要用凭自己的双手挣来的钱给我买两件新衣服,因为我在县城读书,她不想让我因为穿得不好而被人笑话。小傻瓜,你可知道,姐宁愿你留在我身边,也不要让你一个人这么小就去受苦。没有新衣服不要紧,只要穿得整齐干净,别人就不会笑话,要紧的是我不能没有你。我失声痛哭。妈闻声赶来,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我手中被泪水浸透的信,一下子明白了,就叹了口气说:“快别哭了,她又不是不回来了,恁姊妹两个也真是……”
  那年的暑假只有10天,可是对我来说那真的漫长得像15个世纪,因为每天都在等待。可最终到开学了,我也没等来妹妹。恰巧我在暑假又看了李小璐主演的电视剧《青春的童话》,自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那里面的莫南、莫北姐妹俩跟我和妹妹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可惜妹妹不在家,如果她在,我们一块看的话,看到感人之处,我们一定会不约而同的流泪,然后转头看看对方脸上未干的泪痕,又自嘲般地会心一笑。说也奇怪,我和妹妹看电视、看书,都很容易动情,因此也就经常在家里上演这一幕。妈一开始总说:“你们俩真能出彪气!”意思是说“你们俩至于吗?”可时间长了,她也只好由我们去了。
  后来我开学了,妈说妹妹农历7月16回家。我就开始为那天倒计时。终于盼到那一天,中午一放学,我不顾一切地从教学楼奔向远在宿舍楼那边的公用电话,气喘吁吁地跑去拨号,结果妈说四姑那边误了车,要晚两天才能到。我的心一下子凉了,挂断电话后我感到全身无力,像一尊即将倒塌的塑像。我至今也说不清楚那时的感觉怎么会那么强烈。两天后,我一如既往地奔去打电话,得到的仍是失望,我的喉咙不知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后来,那种叫做眼泪的东西流了出来,我才感觉好了些。
  几天后,我们休月假,我回家终于见到了妹妹。她瘦了许多,而且我惊讶地发现她手上稚嫩的皮肤有好多被蒜薹和韭菜薹的枝子烧掉了,有的地方翻翘着,有的地方露着肉,红润的小脸也晒黑了。我和妈看到她这样,都心疼地流下了眼泪,她却没事人似地笑笑说:“没什么,不疼的,不管怎么说我回来了,我们又在一起了,这就很好啊!”接着她取出一条裤子和一件外套,说:“姐,你试试看好不好看?”我什么话也说不出,只能紧紧地搂着她,任幸福和感动包围着自己……
  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妹妹面临中考时,我也正面临高考,如果我们同时升学,家里的负担会有多重可想而知。偏偏那年夏天,雨一直下个不停,结果大棚里的油桃树大部分都涝死了,全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就这样毁了。50多岁的父母一急,深深的愁苦刻在了他们脸上。人,一下子老了许多。妹妹悄悄地把自己的凳子带回家,藏在草棚里,谎称自己放假,其实她是想不参加中考了。接着,她就随同村的几位婶婶去园艺场为苹果套袋,赚钱去了。她爬上爬下,套得又快又好。可到了第四天中午,由于天太热,又加上果树上喷了药,妹妹开始呕吐,身上也起了许多小红疙瘩,幸亏治疗及时才得以脱险。而这一切我直到高考完了才知道。可我不能眼看妹妹的前程就这么葬送了,她那么机灵,那么懂事,又那么喜欢读书,写文章,她怎么可以就不念了呢?真的必须要有一人放弃的话,就让我来,反正我已念完了高中,也算无憾了。我不能让妹妹为我牺牲太多。正在这时,县城最好的一所职高打电话来说让妹妹去读高考班,学费不用担心,他们有补助。就这样,妹妹又有了读书的机会,她说将来她也要考本科,她说她会一边打工一边供自己读书,我含着泪说:“你放心读好了,我争取提前毕业,供你读大学,把那些傻念头通通打消。记住你常说的‘把彩虹桥架到梦开始的地方,用汗水将海市蜃楼变为现实’。”
  我很欣赏她的这句话,至今,我都把它作为座右铭!
  高考后,我们在一起快乐地度过了3个月的暑假。9月4日,在那个秋风初起的日子,我带着沉重的行李箱,也带着同样沉重的心情,告别了家乡,踏上了南下的列车。那天是妹妹送我去的平度汽车站,直到看着我上了开往青岛的长途车,她才很不舍地离开。我分明透过自己模糊的泪眼看到妹妹默默的揩泪,我又分明听到妹妹在心里喊:“姐,别走!”喊得好大声,以至震碎了我的心,那一刻,我真后悔自己报考了外省的大学。
  到校一周后,我收到了妹妹的来信,她说作文课上她写了一篇文章《黄丝带飘走了》,写的就是我们俩,写了我们小时候的亲密无间,写了我们长大后曾经的互不理解,写了临走时才突然感到其实之前的争吵毫无意义……
  这就是我们之间的第一封信,之后我们常常通信,短短一个学期竟写了20多封信。“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因此,我很庆幸我们可以通信,在信中彼此鼓励,彼此安慰。
  终于,我放寒假了。我们在每封信中苦苦期盼着相聚的日子到了。回到平度汽车站,我给妹妹打了个电话,我刚叫了她一声,她竟什么话也说不出,哭出了声,我差点也落下泪来,但还是忍住了:“哭什么,我不是回来了吗?我这就让咱哥带我去看你。”到了妹妹学校门口,哥给妹打电话,让她出来,好一会儿,我看到了妹妹,大棉衣套小棉衣,小棉衣又套着几层毛衣,穿得笨笨的。由于没有羽绒服,她只好多套几件以御寒。她正拼命地往我这边跑,及至到了我面前,早已上气不接下气,脸冻得通红。可她不管这些,只是紧紧地抱着我,流着幸福的眼泪。
  可是我发现,大冬天妹妹还穿一双又破又单薄的鞋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就用自己做家教和捡垃圾挣来的钱为妹妹买了一件羽绒服和一双小棉靴。
  3年前,妹妹为了不让我被人笑话,用自己稚嫩的手赚来的钱为我买新衣服。而今,我也要用自己劳动换来的钱让妹妹温暖起来。
  亲情的天空不会有寒冷。
其他文献
最近,我在一只旧皮箱里找到了一些发黄的信件.其中的一封是这样写的:"太棒了,这是我来到夏令营的第四天,我的皮箱终于到了.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糟糕,因为我的东西都在皮箱
湖北房县农商银行模范共产党员赵长根文能提笔撰稿、武能扶贫抗洪,现虽年近花甲依然精神抖擞,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一片丹心谱写农信人的华丽篇章,将汗水挥洒在农商银行前行
期刊
父亲是英国人,因此,我一直以为热爱园艺、喝杜松子酒、钟爱炸锅油糕和战争类电影是流淌在我血液里的天经地义的事.我最近得到了一个测试我的理论的机会.我们搬进了新房,有生
“有担当,有作为”,这是陕西西乡农商银行杨河分理处员工对朱玉杰的一致评价.朱玉杰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秉承“老黄牛”精神,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先后在西乡农商银行三花
期刊
第18种企鹅是他发现的,因为他熟悉已经发现的17种企鹅。那天晚上,已工作一天的他,想轻松一下自己疲劳的神经,于是他来到一家电影院。电影院里正在放映《南极考察记》。影片讲
胡沙沙是贵州册亨联社冗渡信用社主办会计,参加工作才三年,但在工作中,仿佛没有什么是她学不会、做不好的.“我将用华丽的成绩去回应那些认为我不行的人,让他们知道,他们看错
期刊
中国要保持9%的年均增长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包括资源的获得 (特别是水和石油),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深化银行业的改革,以及从农业社会转型到城市化社会的问题等。 China fac
在大兴安岭的高寒林海中,栖息着一种非常奇特的珍稀动物——貂熊,一般人根本见不到。而我竟与一只貂熊交上了朋友!但当我把貂熊介绍给山外来的摄影家时,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在雪原上上演了……    貂熊,也叫狼獾,是生活在我国大兴安岭部分地区的野生动物,数量非常稀少。它长约一米多,披着浓密的毛,头部很像狼,嘴岔又长又深;其强壮的身躯绝非狼可比,介于黑熊和狗獾之间;而蓬松的大尾巴又与紫貂别无二致……所以有人叫
不知不觉,我已在农商银行工作了十年.库管员是我进入农商银行的第一个职务,给我上了职场的第一课,让我与金库有了首次“亲密接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兢兢业业坚守库管员这
期刊
我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时候,还有健康、快乐的母亲陪伴,那可真叫个幸福啊。    母亲的家位于城区的中心地带,U字形的俄式建筑承载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情怀。  在那座老宅里,我跟父母共同生活了三十多年,它真实地记录了我童年的欢乐时光、少年的烦恼岁月、青年的甜蜜日子和成年之后苦辣甜酸的难忘光阴。  就在那窗前的丁香树、树下的小白兔、被垛上的小花猫、小棚里的芦花鸡依然还在眼前浮现的时候,新千年的第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