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微孢子虫侵染对不同柞蚕品种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来源 :蚕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gjtd44q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5个柞蚕品种进行柞蚕微孢子虫添毒试验,调查微孢子虫对柞蚕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不同品种之间的抵抗能力差异.以浓度为2.4×106 mL-1的柞蚕微孢子悬液按照5μL/头的剂量给4龄起蚕添食后,微孢子虫对整个4龄期柞蚕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P>0.05);但进入4眠期后微孢子虫侵染对柞蚕幼虫的生长发育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幼虫发育迟缓,龄期经过时间延长,蚕体质量最大增加量下降,体质量增速变慢.比较不同柞蚕品种的抵抗能力,发现柞蚕品种582的幼虫生长发育受微孢子虫侵染的影响最小,柞蚕品种青6号和宽青的幼虫生长发育受微孢子虫侵染的影响最大.
其他文献
采用基因打靶技术对家蚕丝素蛋白基因(fib)进行分子设计与遗传改造,探讨从基因水平改良蚕丝性能的可行性.以家蚕丝素轻链基因(fib-L)终止密码子TAA上游1.2 kb (fib-LL)和下游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严重危害家蚕的病原之一.为了探究通过转基因干涉BmNPV非必需基因抑制病毒的增殖,提高家蚕抗性的可行性,选择BmNPV极早期非必需基因ie-2作为靶标
筛选、鉴定能高效降解缫丝蚕蛹蛋白的菌株,用于提高缫丝蚕蛹生产食品和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从蚕蛹储藏车间及周围的土壤中收集细菌,经富集培养、干酪素平板初筛和发酵蚕蛹蛋
将自制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HBP-NH2作为改性剂,采用浸渍法处理蚕丝织物,以利于对改性蚕丝织物进行活性染料无盐染色.Zeta电位测试结果表明改性蚕丝纤维的等电点提高;经红外光谱
通过比较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与桑尺蠖来源微孢子虫之间的蛋白质组差异,探讨二者对家蚕的侵染力差异产生的原因.采用Percoll法纯化微孢子虫,再以玻璃珠破碎法提取2
家蚕浓核病毒2型(BmDNV-2)已被正式命名为家蚕二分浓核病毒(BmBDV),该病毒致使家蚕罹患浓核病.BmBDV是目前已知唯一能够编码DNA聚合酶的ssDNA病毒,DNA聚合酶的表达对该病毒复
通过重力沉降法将粒径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在蚕丝织物上进行自组装,在无需使用染料的情况下获得具有仿生光子晶体结构色的蚕丝织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到自
静电放电(ESD)抗扰度实验是电磁兼容(EMC)实验和测试技术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之一,主要用于测试电子器件及设备的电磁敏感度.目前该标准规定了2种放电方式:直接放电和间接放
会议
晚期表达因子12(late expression factor 12,LEF-12)是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基因组编码的转录调控因子之一.为了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 LEF
Rab1基因是大鼠肉瘤鸟苷三磷酸酶(Ras)基因家族的一员,调控囊泡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运输等重要细胞生理过程.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家蚕Rab1(BmRab1)基因CDS长609 bp,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