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导了张艺谋的戏?

来源 :报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TRE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创了中国本土大片时代的《英雄》,在营销
  推广模式上重写了中国电影市场的许多规则。而这背后的真正推动者,正是张伟平。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如果要说中国的电影市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向繁荣的?那就不能不提《英雄》。
  正是张艺谋2002年的电影作品《英雄》,开创了中国本土大片的时代。这部投资2.6亿元的超级中国功夫大片,不仅仅在投资规模上开启了中国的大片时代,其大手笔的宣传发行、营销推广模式也重写了中国电影市场的许多游戏规则。而这背后的真正推动者,其实是张伟平。
  大获成功的《英雄》已经不是张艺谋和张伟平的第一次合作了。经历了从《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的酝酿期,到《英雄》的爆发期,再到《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以及《三枪》的收获期,相识二十载的“二张组合”以一种不可复制的“一对一合作”的商业模式,成就了一家张艺谋品牌专卖店——新画面影业公司,进而构建了其在中国电影业界的独特地位。
  1995年,张艺谋和巩俐分手。之后,张艺谋失去了巩俐这一“品牌”,从海外集资拍片变得十分困难。
  而当时,张艺谋正准备拍摄的是一部城市片《有话好好说》,一些投资人认为张艺谋以拍农村题材见长,如今台柱不在了,题材又陌生,都不看好他。困难之际,张艺谋找到张伟平坦露了自己的苦恼。《有话好好说》预算是2600万元,投资人却只敢投600万元。
  张伟平觉得,作为朋友,自己有责任救个急。于是,他投了这2600万元。当时包括葛优、刘威等人都劝他不要投资。因为圈里盛行一句话:“要想害谁,就劝他投资电影。”果然,张伟平首次投资电影,就赔了1000多万元。
  但张伟平依然看好张艺谋。《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这两部影片一共投资3000万元。虽然最初在国内的票房一般,但在国外票房却不错。尤其是张艺谋第二次得了“金狮奖”后,张艺谋自己也成了品牌,因此也带动了市场。不仅收回了投资,还把张伟平最初赔的1000多万元也赚回来了。
  到了这份上,张艺谋拍电影不再愁投资了。但此时,张艺谋却对张伟平说:“我接下来投拍电影,咱俩一个都不能少。”由此,他和张艺谋完全绑在了一起。
  此后张艺谋连拍《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两部影片,形成“武侠三部曲”。虽然其拍摄手法、影片内涵曾饱受诟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此后越来越多的大制作上马,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走进电影院。
  有人说张艺谋前十年是与巩俐的品牌整合,后十年是与张伟平的商业整合。
  
  谁是谁的英雄?
  
  2001年,《英雄》的巨额投资3000万美元创下国产片历史纪录,而且是以向海外公司贷款的形式完成的,当年国产片票房纪录最多的也就是几千万,按照当时的票房分成比38%,大家都在质疑能否回收成本。
  历史却从此被一路改写了,一次次的商业成功令张伟平对张艺谋的影响力也节节升高。首先是音像制品版权在人民大会堂拍出1780万元的天价,(此前也就几十万,此后被《英雄》提升到几百万。)连张艺谋都倍感惊讶。
  张艺谋却不知道张伟平为了这次拍卖成功已悄悄地做了很多沟通与铺垫工作。而这也正是张伟平不为人知的强悍之处,他的人脉极广,一呼百应,与张艺谋不善交际相比,这哥俩性格完全互补。
  而张伟平在商业上的魄力和舍得一赌的冒险精神也是张艺谋不具备的。通过这次成功而富有创意的拍卖炒作,新画面让媒体的关注度大大提升,把观众的胃口吊了起来。
  在前所未有的营销策略下,《英雄》票房以2.5亿创下了近十年来国产电影票房最高纪录。张伟平说《英雄》就是送给张艺谋的一个礼物,之前张艺谋的电影在国内票房从来没拿过第一,“我当时就是一个目的,跟艺谋说 《英雄》 票房能达到1个亿,他目瞪口呆,说 《卧虎藏龙》 才1000多万,咱两千多万就行了⋯⋯”
  张艺谋事后也承认:“今天看《英雄》,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它都是中国大片的一个开端,是票房大卖的一个标志。可是我当年做这个是无意识的,然后也带来我拍这种电影的争论。”
  如果说《英雄》的成功多少有点张伟平操作出来的“意外”成功的因素,那么之后的《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影响,很显然就是直接借鉴好莱坞续集拍摄模式与宣传效应,来持续地享受大片“蛋糕”的计划内产物。
  这种大投资用于影片首映的营销方式似乎成了张伟平的必杀技。于是《黄金甲》时隔几年腾空出世,再次重演了《英雄》的大片模式。
  
  被绑架?
  
  事实上,自从《英雄》商业成功后,二张已成了一对打死不分开的兄弟,他们的品位、观念、利益越来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商人奉行利益至上,就算《三枪》不是好电影,毕竟也在国内赚了2.3亿!只是苦了被捆绑到经济航母上名节不保的电影大师张艺谋。
  张艺谋是以参与影片国内票房分成来获取导演报酬的,这种方式决定了他会越来越听从国内制片人即张伟平的建议。奥运之后张艺谋原本计划开拍《金陵十三钗》,由于与陆川的《南京南京》撞车,加上剧本也不完善,他便听从了张伟平的提议:拍柯恩兄弟的《老无所依》,但版权在洽谈中出了些问题遂改成《血迷宫》。而另一位制片人江志强虽然此时也提议开拍《英雄2》,但当即被张伟平用“厌烦了人海战术”的理由给否了。
  接下来的事情发展更印证了张伟平的强势。在《三枪》题材确定后,在日本度春节的张伟平与张艺谋提及能否加入喜剧元素的话题,并建议大胆起用春晚的“当红炸子鸡”小沈阳。乍一听这个建议,张艺谋也下意识地坚决反对。回北京后一周,导演终于“顺”了制片人的意。这也是他向合作过近十部片的张伟平兄弟又一次投出的重要信任票。
  奥运之后的张艺谋声誉达到历史之最,捧着钱在他身边排队等拍片的人大有人在,却很难找到一位像张伟平这样可以默默影响他生活与创作的制片人。
  与之前的几部商业大片还没上映就开始“大声吆喝”不同,这次号称投资过亿的好莱坞改编娱乐片一直捂着不让媒体看片,导演与制片人都一直保持着相对的低调,参与各种为影片造势的活动却不随意接受采访与点评。直到首映礼前一周才让小部分“友好媒体”内部观映。张艺谋说这完全是新画面的安排。
  张艺谋究竟是否被“捆绑”上经济航母上去的呢?“我自己一定会考虑大众接受的可能,为了让自己的创作能延续,至少不能让投资人赔钱,这长期以来是我的观念。”
  自《英雄》以来,张艺谋获得由商业成功带来的空前快感,让他越来越信服张伟平并对他言听计从。张艺谋这些年接受采访,也无数次地表达过他会充分考虑投资人利益的想法,“艺术唯一论是有问题的,电影是商品、产品,艺术是其中一种。”
  而张伟平也坦承导演“在投资人心目中树立起一种可以信赖的形象”。“我一不看他的剧本,二不看他的账本。”
  张艺谋在十年前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搞创作的人到了最后阶段其实是他的性格使作品产生某种个人的色彩。”所以这些年他的商业片,观众不妨作这样的理解:两个参与“创作”的人决定了这部影片的色彩。一个是张艺谋,另一个是张伟平。
  2010年贺岁档可谓刀光剑影,从中脱颖而出的国产片寥寥,张艺谋的《三枪》成功拉开序幕,陈可辛的《十月围城》光荣收尾。冲着张艺谋一个人的名气去看了《三枪》的人,无论是失望还是质疑,但依然大有人在。
  从一开始就被媒体质疑并非大片的《三枪》,在一系列商业运作中,仍毫无悬念地获取了眼球效应。正如张伟平所说,张艺谋这个品牌在奥运之后已值四个亿:“我对三枪票房预期是4个亿,在奥运会后,张艺谋这个牌子就值4个亿。⋯⋯现在哪个影星、歌星的影响力能跟张艺谋比?他们后面站的不过是点影迷或者歌迷,张艺谋奥运会后站的是全国的老百姓。”
  所以《三枪》的海报不用明星,只用张艺谋一人足矣。过去,张伟平一直试图让张艺谋电影品牌脱离某一位具体明星的影响。从《三枪》的海报制作与商业成功来看,张伟平显然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虽然大家不能否认张伟平精明的商人眼光,但这次从方方面面都被看成是对张艺谋个人品牌的一次透支。随着《三枪》最终的票房落定2.3亿,和张伟平乐观预计的4亿票房相比,上映的口碑大大制约了新画面的圈钱梦想。虽然2.3亿不是小数,但相信离二张自己的目标甚远。
  可事实上,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相比之下《十月围城》的票房或许更高,但从投入产出比看,却未必占上风。
  虽然《三枪》在上映后批评不断,但同样为张伟平赚了个盆满钵满:影片投资暂且按5000万计吧,(起用了世界上最新生产的唯一一台数码摄像机,演员此次极有可能是友情出演。)不计海外票房,国内2.3亿,按照国内票房分成比制片方占42%计,去除宣传和拷贝费用,国内发行收入亦可达5000万以上!
  由此,《三枪》在市场上的意义才显得格外重要,抛开影片本身的评价,这种商业模式将极大鼓舞新画面继续探索。“这次用内地的演员降低了成本和风险,中国电影要发展,一定要降低成本,不能动辄几个亿。现在演员片酬太高,电影是靠明星大腕就能卖个好价钱吗?不是!”张伟平如是说。
  而《十月围城》刚好就是张伟平不屑的商业模式,从《英雄》、《十面埋伏》到《黄金甲》,一路以来张艺谋都是在用大投资换大回报,事实上因为投入过大,尤其是演员价格所占投资比例过高,加上近年来新画面公司舍得下血本的营销策略,导致影片回报的性价比远不如《三枪》。
  所以如果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的话,《三枪》不失其成功之处。
其他文献
黄光裕用半生的时间,演出了别人几十辈子也未必能够体验和感受到的喜怒哀乐,如此快速的“成、蛀、坏、空”,  是否能启发出他对人生的又一番感悟和体会?    如果人生只定格于2008年10月之前,黄光裕的人生,会不会像70回本的《水浒传》中的宋江那样,成为一个圆满故事的主人公,一个未尝到败迹的英雄,一个传奇。包括他17岁随家人来到北京,用3万元的贷款开始奋斗到“占有国内家电分销市场35%”的商业奇迹。
期刊
只要你的PC终端里安装了一个操作系统和功能浏览器,你存在“云”中的应用软件和数据就会同步到终端里。企业也可以以极低的成本投入获得极高的计算能力。    2006年,27岁的谷歌高级工程师克里斯托夫·比希利亚向谷歌(Google)董事长兼CEO施密特提出“云计算”的想法时,肯定没有想到,他的研究可能会影响一个时代经济的发展以及商业模式的变革。  而在施密特的支持下,谷歌推出了“Google 101计
期刊
曾记得2003年,天涯海角景区,在门口有一条单轨铁路。  而这次,却不见了这条铁路的影子!  再细细寻找,才发现了一条残存的老铁路。    2010年元旦,笔者踏上海南岛,来到了著名的天涯海角景区。一到门口,我下意识地去寻找着。寻找什么呢?寻找一条铁路。  曾记得2003年,天涯海角景区,在门口有一条单轨铁路。而这次,却不见了这条铁路的影子!  再细细寻找,才发现了一条残存的老铁路。在天涯海角景区
期刊
正是社区大学完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使得  高等教育真正成为大多数人的教育、平民的教育,  而整个国家的人口素质也由此提升。    美国的名校和大师多出于综合性大学和博雅学院,外国人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印象也多是从这两种学校而来。来美国之前,我总以为所谓社区大学只不过是低一个档次的高等教育机构而已。在接触了一些社区大学之后,我改变了看法:这些学校在美国高等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其实并不亚于哈佛、耶鲁等名
期刊
中国人心底里对道德和真诚的渴望与尊重或许超越了任何  其他民族,但现实生活中对这两样东西的坚守却远不及许多其他  民族,至今仍在这种如魔咒般的道德困境中挣扎。    这年头,投资股票,股指跌跌不休,投资房地产,房产税等房价抑制措施又成为悬在投资者上方的一把利剑,即便是前段时间曾被认为价格会直冲云霄的黄金,现在似乎也成了一种危险的投资。对于众多吃饱穿暖之外尚有余钱的人来说,“投资什么好”或许比“吃点
期刊
在亚历山大港的海床上静静地躺着一整座城市,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它过去的荣光。这是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这座埃及的最后之城、克丽奥佩特拉七世统治并且在此去世的城市,已经因为地震消失了上千年。    几世纪以来,考古学家一直试图去发现这座城市,直到上个世纪末,法国考古学家使用先进技术终于勘测到沉没在海底的古亚历山大,证实了2000多年前希腊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对这座城市描述的准确性。  被海水掩藏1500年后
期刊
美国梦的另外一面,是美国人大部分为自己活着,你说你  腰缠万贯,一般大家表面上或许给你点点头笑一笑,我猜心里  八成在想:So what? 你给我说这些做什么?    中山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春声有段著名论述:“一个家最有用的是厕所,其次是厨房,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家里最没用的东西,数来数去可以说是墙上挂的那幅齐白石画的虾。但家里有客人来了,你会带他去参观厨房和厕所吗?大家坐在客厅评头论足谈论得最起劲
期刊
和其他职业经理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徐恩海深厚的通信行业从业背景。十年间从手机代理到品牌运营,从销售代表到公司总裁,从产品推广到手机研发,涉及通信行业整个链条。    徐恩海虽然是技术出身,看看起来仍然是个知识分子,给人踏实又温和的感觉,但做起事来却是很有魄力的人。或许正是徐恩海这样的个性,决定了琦基的道路。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我国自主品牌手机历经了坎坷的发展历程,从兴盛到衰败,再从
期刊
作为全球搜索引擎巨头,今天的Google拥有13000名全职员工,如何管理这么多人,google有自己方法。那就是员工可以随意安排工作时间,还有各种免费的食物或娱乐设施,甚至可以带着宠物狗一起上班也未尝不可但当年谷歌最初创业的日子里,可是另外一番景象,大家忙碌紧张,有时候为了工作,吃饭都是用快餐随便应付一下,没有时间锻炼身体,甚至没有时间洗衣服。  令人艳羡的Google式办公只是对他们曾经努力奋
期刊
从管理、技术、品牌等方面,吉利与  沃尔沃都无法相提并论。是什么原因导致沃尔沃天鹅落地,接受吉利的救助?    吉利李书福团队抗战八年,终于于3月28日在瑞典哥德堡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轿车的协议,最后斥资18亿美元获得沃尔沃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    100%的得与失    李书福说:“但是我想吉利要花那么多的钱去买一个世界顶级的豪华汽车公司,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支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