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碳酸锂在131Ⅰ治疗Graves甲亢中的辅助疗效.方法 选取Graves甲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131Ⅰ治疗组和131Ⅰ+碳酸锂治疗组,每组患者各50例,两组间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1Ⅰ+碳酸锂治疗组服131Ⅰ前后15d内分别给予碳酸锂治疗(2次/d,每次0.25 g);131Ⅰ治疗前采用超声和触诊的方法估算甲状腺质量,两组甲状腺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一次性服131Ⅰ口服液并于治疗后15、30、45 d监测颈前放射性吸收剂量率;治疗前和治疗后30、45、90、180 d分别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TSH水平,治疗后半年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131Ⅰ治疗后颈前放射性吸收剂量率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不同监测时段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2.46、132.47,P均<0.01);治疗后15、30、45 d放射性吸收剂量率两两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1Ⅰ组:t=88.51、113.70、59.42,P均<0.01;131Ⅰ+碳酸锂组:t=83.44、112.76、70.18,P均<0.01);但两组相同监测时段的放射性吸收剂量率比较,131Ⅰ+碳酸锂组均明显高于131Ⅰ治疗组(t=8.81、15.18、10.10,P均<0.01).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段,两组的血清TSH平均水平均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0.55~4.78 mIU/L),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3,P>0.05).两组间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段的血清fT3和fT4水平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5、22.45,P均<0.01):治疗前两组血清fT3、fT4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治疗后30 d的血清fT3、fT4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131Ⅰ组:tfT3=5.23,tfT4=10.14;131Ⅰ+碳酸锂组:tfT3=5.12,tfT4=9.98,P均<0.01),此后逐渐下降,治疗后90 d基本恢复正常;两组治疗后同期fT3、fT4水平比较,仅治疗后30 d 131Ⅰ+碳酸锂治疗组明显低于131Ⅰ治疗组(t=8.22、19.18,P均<0.01),其余各期两组的fT3、fT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1Ⅰ治疗后半年疗效评价,131Ⅰ治疗组与131Ⅰ+碳酸锂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2%(36/50)和76%(38/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P>0.05).结论 碳酸锂可延长131Ⅰ的有效半衰期、预防131Ⅰ治疗后一个月内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反应性升高、加强甲状腺毒症的控制,对于131Ⅰ治疗前停服抗甲状腺药物、不能耐受或无效和有效半衰期短的患者,Graves甲亢辅以碳酸锂治疗有助于131Ⅰ治疗短期疗效的提高和避免131Ⅰ治疗后短期甲状腺毒症的恶化.本研究尚未观察到碳酸锂有助于提高Graves甲亢131Ⅰ治疗的远期治愈率。
131Ⅰ辅以短期小剂量碳酸锂治疗Graves甲亢的研究
【摘 要】
:
目的 探讨碳酸锂在131Ⅰ治疗Graves甲亢中的辅助疗效.方法 选取Graves甲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131Ⅰ治疗组和131Ⅰ+碳酸锂治疗组,每组患者各50例,两组间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1Ⅰ+碳酸锂治疗组服131Ⅰ前后15d内分别给予碳酸锂治疗(2次/d,每次0.25 g);131Ⅰ治疗前采用超声和触诊的方法估算甲状腺质量,两组甲状腺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一次性服131
【机 构】
:
362000泉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362000泉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图书馆,362000泉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362200泉州,晋江市妇幼保健医院儿科,36
【出 处】
: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4年38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乳腺癌骨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99Tcm-MDP全身骨显像难于确诊的132例乳腺癌患者的210个病灶行局部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以临床随访及病理检查获得最终诊断结果,计算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转移灶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比不同部位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差异.结果 ①210
目的 研究鼻咽癌在适形放疗(CRT)和调强放疗(IMRT)不同模式放疗后1周18F-FDG PET/CT显像早期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CRT组21例及IMRT组19例患者放疗后1周进行PET/CT显像评估,分别进行目测分析及测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与两年临床随访结果及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CRT组患者2年临床随访无肿瘤残留,IMRT组17例患者活检结果无残留、2例活检结果为阳性
术前新辅助化疗已成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化治疗方法,随着新辅助化疗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疗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能无创、及时、准确、有效地评价化疗疗效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临床触诊、影像学测量及病理学检查等方法,同时对乳腺癌生物学因子的研究也在迅速展开.现将各种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辐射可以激发某些材料以及生物样品产生自由基,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仪可以检测到这些自由基信号,而信号的强度与受到电离辐射的剂量相关.利用牙齿的ESR波谱估算核事故的辐射剂量是一种经典的方法.近年来,很多学者研究了指(趾)甲、头发、手机屏幕等易获取材料的ESR波谱与辐射剂量的关系.该文从这些材料的背景信号、剂量学的线性关系、探测下限以及信号的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核事故的剂量估算提供更好的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术中组织间植入治疗浅表恶性转移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B超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24例恶性肿瘤切除后28处浅表转移病灶肿瘤组织内,治疗1个月后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和瘤灶大小等变化,并定期随访.结果 24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因植入125I粒子而导致严重并发症,随访1~14个月,中位随访8个月,均无不良反应发生.125I粒子植入1个月后,肿瘤病灶疼痛症状完全缓解23处,部分缓解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一直被认为是乳腺癌外科治疗中最基本的手术方法.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因既能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引起的并发症,又能对乳腺癌进行准确地分期,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准确率高、创伤小等优点,从而逐渐被国内外认可,已代替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成为治疗腋下淋巴结阴性患者的主要方法.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核医学检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放射性显像剂、注射技
目的 比较分析盆腔异位肾肾动态显像前、后位像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值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盆腔异位肾患者的肾动态显像GFR测定结果,分别进行前位异位单肾处理和后位双肾处理,将后位像处理所获正常肾脏GFR与前位像处理所获异位肾GFR相加,获得总肾GFR,并与后位像处理所获双肾GFR和双血浆法GFR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并进行了相应随访.采用配对t检验法和双变量相关分析检验法对数据
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由于起病隐匿而不被重视,容易发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SPECT心肌灌注显像作为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在心肌缺血的筛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对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筛查、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以放射医学与核医学的科研、临床、教学及其相关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该领域新成果、新进展、新技术的论著、综述、临床经验、标准与法规等。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反映国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