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缂丝 织中圣品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ivan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缂丝,是中国传统手工丝织品,是苏州的一种古老丝织技艺,主要存在于江苏苏州及其周边地区,它与苏州刺绣是艺坛上的一对孪生姊妹。缂丝的历史记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从汉墓的陪葬品、唐人的日用品到明代的皇帝龙袍,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苏州缂丝的由来
  缂丝在历朝都是用来制作龙袍、复制名贵书画和宫廷装饰品的材料,和皇家用品紧密相连,有“织中圣品”的美誉。
  缂丝起源于公元7世纪左右,自汉至隋唐,渐趋成熟。至宋代,在中国织造史上已占有突出的地位,那时“以河北定州所制最佳”“以宣和时制作最盛”。自南宋以后,苏州地区成为主要产地。明清时代,苏州缂丝仍昌盛不衰,缂丝技艺在苏州市区及周边的蠡口、陆慕、黄桥、光福、东渚等地广为流传,成为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
  缂丝素有制作精良、浑朴高雅、艳中且秀的特点,在丝织品中列为最高品第,是最早用作制造艺术欣赏品的丝织物。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2006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复杂的缂丝制作工序
  缂丝能自由变换色彩,因而特别适宜制作书画作品。缂丝织物的结构则遵循“细经粗纬”“白经彩纬”“直经曲纬”等原则。即:本色经细,彩色纬粗,以纬缂经,只显彩纬而不露经线等。由于彩纬充分覆盖于织物上部,织后不会因纬线收缩而影响画面花纹的效果。
  缂丝的工艺流程,一般有11道工序:
  1. 落经:将生丝调到织机后轴上。
  2. 牵经(穿竹筘):把生丝经线按需要的根数、尺寸牵出。
  3. 上经:包括接经头、拖刷经面、打结、嵌经面、捎紧。
  4. 挑交:把经面上的经丝交替分成为一根上一根下。
  5. 打翻头:把每根经丝扣上丝线圈,结在木条板上,分成上下两排,使经面可上下交替开口。
  6. 拉经面:在上好的经面上,拉上几梭纬线,使经面排列均匀。
  7. 上样:把图案勾稿用撑样板托于经丝下面,用蘸墨毛笔依样在经丝上勾画出来。
  8. 摇线:将熟丝色线摇绕至梭子中的竽筒(材料为竹子或木头)上,然后将线筒装进梭子。
  9. 缂织:足踏竹棒,控制翻头上下开口,手工穿梭,穿梭后将梭子在纬线上均匀拨压,另一手将线条轻轻按捺,逐渐放松,使纬线拨压好后交替经面开口穿梭拨压。完成后将作品从织机上剪下。
  10. 修毛:完成后的缂丝织品正面附毛(纬线线头),织品铺平后用剪刀将线头修剪无痕。
  11. 装裱上框:将织品裱装于镜框之中,精品多以红木镜框装裱。
  缂丝发展历程及缂丝名家
  苏州缂丝技艺凝结了诸多艺术元素,与苏绣、宋锦等艺术互为营养,展示着内蕴深厚的吴地文化。宋朝南迁的同时,把很多名工巧匠也带到了苏州,吴中盛产丝绸,其丝有纤维长、强度高、弹性好等特点,是表现缂丝艺术个性的最佳材料。宋代缂丝比唐代缂丝更加精湛,尤以大幅的缂丝画为特色,其品格高雅、富贵气质十足,大多为宫廷所收藏。
  元代缂丝一反南宋细腻柔美之风,具有简练豪放、古拙苍劲和浑朴写实的特点,而对华贵金色的偏爱使织物内加金线的做法引领一代风尚,独具时代特色。缂丝作品多盛行制作与佛教和祝寿有关的挂轴,如《东方朔偷桃图》和《八仙拱寿图》。
  明代缂丝只有苏州和北京两地,其中又以苏州最有名,苏州吴县张花村被称为缂丝村。《丝绣笔记》载明王綺《寓园杂记》:“吴中自号繁华……凡上贡锦衣、文具、花果、真羞奇异之物,岁由所益。若缂丝累漆之属,自浙宋以来,其艺久废,今皆精妙,人性愈巧而物产愈多。”其时苏州人文荟萃,吴门画派精品迭出,缂丝艺术风格深受江南文人绘画的影响,多摹缂当时名家的画稿。
  清代,苏州缂丝行业从城郊陆慕、蠡口扩展到光福、东渚一带,成为全国的缂丝中心,江南织造局发办的缂丝活计,均由南京派员前来苏州督办,做好后为皇室征用。清代缂丝新创“缂绣混色法”,即将缂丝、刺绣和彩绘三者结合,以加强织物的装饰效果,丰富和提高缂丝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原藏于紫禁城的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就是以“缂绣混色法”织制的典型珍品。
  清代以后,苏州缂丝行业趋向衰落,从业人数锐减,全国也仅苏州一地保存了此项工艺。民国以后缂丝织品市场日益缩小,苏州城郊许多缂机都闲置停工,苏州《明报》曾载《缂丝工艺在苏州》一文,其中指出:“战前吴中操此者约百人,在此数十年中,固有因年事之增进而死亡,其遭遇战争之逼迫而流亡者亦颇不少,今能织造者恐不足六十人,而艺人精者不过二三十而已。”缂丝仿制技艺也一度失传,直到20世纪50年代,缂丝技艺在苏州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苏州缂丝艺术品自唐至今,有很多缂丝名家,如南宋时苏州的沈子蕃,他的缂丝作品以书画为粉本,设色高雅古朴,生动传神,令人叹为观止。原清宫养心殿所藏花鸟图轴、重华宫沈子蕃缂丝梅雀图轴等均为其传世佳作;明代吴门(今江苏苏州)人吴圻,紫禁城乾清宫中藏缂丝沈周蟠桃仙图轴即为吴圻摹缂沈周画作之作品;还有朱良栋(明代长洲人)等,他们都是中国缂丝工艺的大家。
  当今的缂丝艺术品,在继承传统缂丝技法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马慧娟、曹美姐、王玉祥、王金山等伟大的工艺美术师让我们中国的传统工艺文化得到了更好地保存与传承。
  如今缂丝的传世品十分稀少,加上缂丝的工艺十分繁复,一件作品往往要经过一年半载才能完成。著名学者朱启钤在《清内府藏缂丝书画录》中收录的113件缂丝作品中,在中国内地保存完好的仅30件。
  缂丝的意义与影响
  缂丝作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历代缂丝精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缂丝技艺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色,具有相应的文化与科学价值。
  缂丝是中国丝绸工艺品中的精华,在明清两代为帝王御用,为皇室所垄断。与其他的丝绸工艺品相比,缂丝具备了艺术和工艺的双重价值。它不但可以用作鉴赏收藏,实用性也非常强,由于缂丝使用特殊的工艺制成,它还可以用来制作成服饰、手卷等制品。缂丝的强度远远高于任何丝绸类工艺品,历代存留至今的丝绸艺术品,属缂丝保存得最为完好。
  相对其他艺术品来说,缂丝的赝品极少,因为仿制实在是太难了。仅一方巾大小的上等作品,就包含上千种渐进色,需高级技师耗费数月的时间方可完工。技术的含金量、复杂的工艺流程、要求极高的工艺环境加上此等绝活后继乏人,使得缂丝的价值正扶摇直上。
  在现代化冲击下,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因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价格贵而濒临消亡,很多人也在携手保护、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大量的档案与报纸资料,围绕建国初期的政治环境,将武汉市的普选放在执政党与民众二元互动的框架之下,对整个运动的发生、发展、结束进行梳理和探讨,呈现出了武汉市普
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代化之旅已然开始。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知识分子表现出相当的热情,不同的政治派别为了中国的自强求富而不断努力。《时务报》作
整图是指图的邻接矩阵的特征值全为整数的图.研究了直径为4的整树.通过求解某些确定的丢番图方程,构造了具有无穷多个这样的整树新类,推广了王力工、李学良和张胜贵发表的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中国石油,作为一个中央大型企业,大多数干部职工都以强烈意识到: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的状况至关重要。因此人才是创业之源,竞争之力,强盛之本。  【关键词】石油企业;职工业务;健康发展    目前我们石油企业中大多数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
【摘要】食品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对食品安全实施区域化管理,加强食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關键词】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是一种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联系的特殊有形产品,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因此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
农村电影放映不仅是一种服务基层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还是我国电影公共服务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十余年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建
双燃料燃烧是一种实现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的新型燃烧方式,国内外对燃用双燃料的内燃机性能和排放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对双燃料缸内燃烧过程的认识有待深入.本文搭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