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下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mi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段历史,能被后人长久记住且经常议起,总是以或极欢喜或极悲壮的形式。此时此刻,矗立于蛇山峰岭之上的黄鹤楼,披覆千年沧桑深沉,贯看岁月风雨在沆漭长江上跌宕流淌,也见证了楚天之下的阴霾压城和携手奋战的壮怀激烈。
  面对家国之难、黎庶之殃,文字,除了给予心灵上的慰藉和士气上的感召,在其他方面多少显得脆弱无力。之所以仍想写点什么,只是为了记录亲历过的这段非比寻常的日子,倾述感受过的那些相濡以沫的温暖,告慰自己,也启醒他人。
  在许多时候,在许多方面,人是弱小和浅陋的。都知道庚子鼠年会到来,但或许没人料想到竟然是以这种方式开端。当疫病凶猛袭来,不论贫富贵贱,不论光鲜粗鄙,每个生命都站在相同厚度的承重冰面上。没有谁能事不关己、独善其身,没有谁能得到上天的额外眷顾。
  在自然面前,万物生灵的平等体现得淋漓尽致。相较于人性中贪婪的成分,自然之于众生,多是宽容慷慨的。但这不等于说就可以失了敬畏和善意,因为一切因果都是天道循环的伏笔。在这个世界上,人,可以主宰一些东西,但不能主宰所有东西。这是一场并不对等的挑战,纵使是桀骜不驯的性格,也变得听话和乖巧。因为这关乎生死,且没有和谈的机会。但这不代表输掉所有,也不代表畏惧和退缩。众多“为民请命”“埋头苦干”的人,正逆流顶风、迎难而上。
  从城市到乡村,从白昼到黑夜,时时处处严防细控,一副“兵临城下”的状态。这不是大惊小怪,也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必须采取的未雨绸缪、曲突徙薪之举。我时常想象,假若这是在千百年前,那么其带来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万分庆幸的是,今日之华夏,今日之国人,已走出积贫积弱、风雨如晦的旧天地,处在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不仅有山川风物之美,不仅有安居乐业之福,不仅有海晏河清之治,不仅有国富民强之象,更重要的是有了战胜艰难险阻的信心和能力,有了安身立命、追求自由、获得尊严的保障。
  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的。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跨越和进步,总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交出一定的学费。筚路蓝缕五千年,中华民族血脉里始终奔涌着自强不息的优秀因质,奋争的画卷上总是挺立着坚韧不屈的钢铁脊梁。这艘承载着荣光和使命的航船,不惧风雷,劈波斩浪,奋楫前行,执着追逐伟大复兴的梦想。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从抗击1998年特大洪水到抗击2003年“非典”疫情,从抗击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到抗击四川汶川8.0级地震……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中华儿女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展现出空前的团结。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而又有多少勇者、志士,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以平凡之躯力抗千钧之担,用责任担当和自我牺牲,成就了山河无恙,换来这盛世光明,在史册中写下可歌可泣的隽永篇章。经千锤百炼,后有百折不挠。在一次次的浴火重生、破茧成蝶中,中华民族的精神肌骨茁壮成长,不断走向坚实成熟,以崭新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今天,又与凶顽恶煞狭路相逢,我们还是选择勇往直前、背水一战。这是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又一次大考,但炎黄子孙一定能依靠集体的智慧,全力作答好这份以“爱国”和“治国”命题的试卷。也如有人说的,这是中国社会的一次急刹车,让我们慢下脚步,冷静理性地思考来路和前途,认真审视活着的意义,学着更好地与天地万物相处,懂得尊重每个微弱的生命,懂得知足与包容。而我们共同走过的艰辛时光,那些不避斧钺、舍生成仁的高贵灵魂,将以极其豪壮的笔触写进厚重的青史,留待后来人追忆和评说。流年的列车,终要载着我们驶向远方,但我们将一辈子记得人生旅途中上的这一堂触动身心、深受教诲的课。
  在寂静的夜,遥看星汉无声,聆听草木拔节,期冀春暖花开。尽自己应尽的本分,不放弃对希望的坚守,亦不忘了和不辜负那些行走于刀尖的英雄。
  祸福相依,否极泰来。中华民族前进的车轮从未在任何沟崖坎坷前止步。經受这次烈火的淬炼,必将放射出更加耀世的光芒。当这一切尘埃落定,每个人或许将愈加明白——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只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中国;也并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什么才能真正救国于危难、拯民于水火,谁才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江流浩荡,江南苏醒。春的气息,已盈动于荆楚大地,舔舐着黄鹤楼的飞檐翘角。
  阴霾终会散尽,千古江城,仍可见晴川历历。九万里神州,依旧生机盎然……
其他文献
给罗伯特  不要安慰我,我的胸怀就是大海,足够盛放月亮和星辰  不要为我难过  除非你能在孤帆深处找到一个游子梦里的祖国。  我小小的心脏,已经受过洪水和雪崩,现在  又有什么好悲伤  不过是我所不能把控的命运  把抽象的孤独概念  幻化为瘟疫和战争,使我和我的袍泽兄弟  像秋叶在霜冻时节愈显伶仃。  但是,这一刻也会停止,成为新的过去  不必为我担心,我相信造物  怜悯每一双哭泣过的眼睛,会指引
期刊
自燃  属于一个人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我离开了熟悉的老地方  扔掉了漏雨的遮阳伞  我搬去了陌生的新家  似乎是一个危险之地  新鲜的气味诱惑着我  我尝试只身穿越火焰  去看看前面有什么  冒着毁灭的危险  这没什么可怕的  死神向来厚待  追随真理的信徒们  我也许会随火焰升起  匍匐在地面上,令我感到厌倦  我不在意他们是否把我看见  我已拥有过玫瑰色璀璨的一生  今后再也不必忍受  那深不
期刊
我出生于鄂西北的一个小镇,那里远离城市,人们仿佛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盆子里。  事实上,那里并不狭小,只是四面环山。山脉既不高耸,也不险峻,连绵起伏,没有尽头。  幼时,我总是独自穿行于山林,山里住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老奶奶养着一条小黑狗,每次看到我就是不停地吠叫。我双手紧紧地握着小木棍,和它对峙。老奶奶有时会给我糖吃,还会给我讲故事。后来,当祖母发现这件事后,就不再允许我一个人进入山林了。  当
期刊
大寒日访五磊寺  山色一直处于幽闭中,无论到访前还是离去后  好在我们早已远离市区。密林自有轨迹  沿着一千多年前潮退时迷惑的神情,重回 空余之地  谁都满载而行,除了肉体本身,尚有故地 可供奉  “你来过这里么”——确乎。且存疑虑  修葺一新的僧舍、放生池、金钱松,竟也 倒了一株  殿前大块空缺像个谶语,遥想它们彼此告别  而廊檐迂回,人世的密道,充满虚妄  我看到不尽头,也许就在视线背面汹涌 
期刊
在中国当下语境,选择写散文,无疑是选择了一条最艰辛的道路。因为同一个代际的作家,写小说和诗歌的,往往都比写散文的更容易受到关注,也更容易获得认同和肯定。以70后作家为例,列举代表人物,我们在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冯唐、盛可以、徐则臣、鲁敏、乔叶、李浩、田耳、葛亮、王十月、弋舟、黄咏梅、魏微、朱山坡、金仁顺、任晓雯、石一枫、李宏伟、张忌等小说家。散文家呢,若不是李修文、谢宗玉、塞壬、李娟、张宏杰、袁
期刊
父亲  像转述一场意外事件,他努力  澄清自己非肇事者  他很内疚,在病床上  指着头部的左边  那是一种神经性病毒,它们先是  在风池穴潜伏了一周  现在,它们侵占了他的整张左脸  水疱甚至关闭了左眼的光源  他用手指使劲掰开  “但视力真的没问题……”  声音似在安慰自己  多像一头臣服了光阴的豹子  他反复说老了,破财  用布满伤疤的手  抚摩肿胀,他忍着疼的时候  右脸的皱纹不断挑动  我
期刊
看海  后来我在秦皇岛,第一次看到海。  白浪吞吐着黄色的细沙,尽头处视线张合 如贝壳。  那一年你病重住院,提前躺进白色棺材。  针水和血的味道,对准了整段生活注射麻醉。  一枚贝壳安静地躺在海滩,它初来乍到,  睁开眼睛刚好容得下沙子,就流泪。  点滴的声音越来越重,压得喘不过气。  梦里也听得到,跟着流进骨肉。  海这样大,大过一些鱼,也大过另一些。  大过了自己。海多于海的部分在哪里?  
期刊
麦园路  麦园路不太长,东端是闽江  西端也是闽江  江和路分明就是一张弓,将雾气射向了对岸  难怪曾有个王朝  在那里失事。到后来潮涌平息  人们索性将旧领使馆  都迁建到花楹树上  一年中只在春天,才打开蓝色的窗户  剩下的时间  风一吹,就会抛下满地的金币  我每天上班经过这里  都走得小心翼翼  你看那棵树,它珍惜自己的美,远胜过披   金戴银的运命  韩江夜雨  雨下得越来越煽情了  雨
期刊
世界梦想  拥有一片天空,在人群和建筑之上  上午十点的晴朗时刻,鸽群飞过  每一只都有一个新的世纪。在另一些  时间之光,星辰注目,灯火呼应  宁静的大地之夜,每一个人都准备  在梦中,烧一些过往,得几点光亮  拥有一片天空,在阳光的照拂之下  看到的皆是所是,想到的将成所成  即使在最窄的一道阴影,也有一棵树  完整的形象,也有信任和包容,就像  叶子信任树,树信任大地,就像春风  与秋风,包
期刊
熬过冬天的油菜花  蓬勃着无限温暖  这个戴着口罩的冬天  挡不住时间的脚步  带着生命色彩的花朵  悄悄地告诉世界  疫情终会控制,春天终将到来  封城閉市,封不住春天的花朵  一朵花的委屈  越来越多,却没有半点牢骚  它用米黄色温暖着人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