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2
摘 要 被誉为朝阳产业的健身行业,现如今屡现倒闭风潮,是什么因素导致?本文从新兴体育项目归宿、以新潮时髦形式出现和退出、行业缺少纵横联系和不符合国情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结论认为:留住会员的心是关键,行业自身不寻求突破就是有政府优惠政策支持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关键词 健身俱乐部 衰败因素 危机分析
2011年,北京青鸟、中体倍力等健身俱乐部突然停业或关张,该事件在行业内部触发了连锁反应,不仅影响到各家的运营和信誉,更极大地动摇了消费者对我国健身行业的信心。我国健身行业趋势如何?就此将沉沦下去吗?
一、危机趋势已显端倪
(一)危机中的我国健身俱乐部
有报道显示,08年奥运会以后,我国多数城市健身俱乐部集中出现破产情况。健身俱乐部因各种各样原因无法持续实属正常,而形成一个高潮的现象尚属首次。
我国健身行业曾被誉为朝阳产业,现如今屡现倒闭,是行业饱和了,还是面临重新洗牌。更为严重的是,倒闭潮正逐渐从中小型门店向知名连锁俱乐部波及,全国各地屡有发生已不足为奇,倒闭风波是整个行业陷入困境的缩影。这种情况的出现绝不是几家健身俱乐部支撑不下去了,可能是整个行业将就此终结的信号。
(二)昙花一现是我国新兴体育行业发展的规律
轮滑、保龄球、台球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后期,以及21世纪开头几年里,曾风靡一时,玩家和因此获利的商人不计其数。轮滑运动曾以其动感四射的活力和个性演示的魅力征服了无数年轻人,保龄球运动倍受大众青睐,是身份的象征,而台球由街边、巷里到处可见,转儿进入室内变成了台球厅。现如今,诺大轮滑场空空荡荡,只有音乐声不知疲倦地回荡,全国各地的保龄球馆几乎在一夜之间全部拆除,当年红极一时的台球与现在寥寥无几的人头形成鲜明对比。
台球、保龄球、轮滑市场是因为时尚的因素迅速成长起来,但也是时尚的因素使它们几乎退出了历史舞台。时尚过去了,新鲜感没了,其行业也就昙花一现了。
二、健身俱乐部以新潮形式出现,以潮流形式退去
保龄球和台球运动被称为贵族运动、绅士运动、高雅运动,当举国上下都去高雅,都想显示贵族身份时,环顾左右的同事和朋友以及邻居之时,这项运动中的神秘、气质、格调等所有的一切不再如想象的那样高端了。
健身俱乐部同几年前的新兴体育运动一样,很多人都是具有健身意识的同时,在一时冲动后买卡,进入健身俱乐部。据一些研究资料显示[1],健身俱乐部只有不到10%的人每天光临场馆,40%的人每月来两三次,其余买了卡后几乎不来了,这类人群多数是赶时髦的会员,但是具有相当多的数量。
健身俱乐部披着潮流的外表,却没有时髦内容,永无改革之意的反复操作那些食之无味的概念,赶潮的会员逐渐失去兴趣。因潮流推动,追逐时髦的会员没有体验到新兴的行业带来的刺激或激情,渐渐就会失去寄托。健身行业在我国发展20年,健身俱乐部兴旺期也超过10年了,然而作为这个行业的服务一直没有出现重大的技术革新,服务上也没有突破性改变,这让很多追求时髦的会员们逐渐失去兴趣,没有了耐性,转换了门庭。
健身行业没有衰退期,它的不景气是现有的经营模式到了衰退期,缺少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定位。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会员紧跟时代无可厚非,市场成熟度也应不断地追随变革,如果不从模式上改变,健身俱乐部必然陷入困境。
三、行业间缺少纵向、横向联合
(一)俱乐部间各自独立
健身俱乐部发展过快,这导致市场竞争压力变大,市场也趋近饱和,然而该行业一直没有行业协会,没有人来组织和调节的竞争环境,整个行业因为缺乏一种协调机制,而迅速进入了恶性竞争阶段。
健身俱乐部之间各自为政,相互存在消息封锁情况,彼此不知道对方的丝毫信息。尽快成立行业协会,引导健身企业和俱乐部步入“行业自律”的良性发展轨道。在发达国家,成熟的行业是有退出机制的,当行业盈利微薄的时候,及时地退出是减少价格战、也是企业自保的重要手段。
(二)国家没有政策扶持
由于没有行业协会,由下而上的沟通,得到扶持、获得政策支持的机会很难争取,由上而下的沟通信息无法畅通传递,彼此间存在沟通缺乏。与地方政府、体育局等之间没有形成必要的联系或有效的沟通,只是为各自俱乐部的局部利益考虑,不能全盘统筹计划。我国各级政府将健身服务业纳入产业发展政策之中,但没有出台扶持民营健身行业的政策,并保证其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所以,行业没有推动有关的部门为行业争取政策,在危机出现之时,失去了很多调整或喘息的机会。
(三)管理“粗放”, 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素质
健身行业是一个为他人健康服务的行业,就应该在健康服务理念方面多做文章,下足苦工,而不应该将眼睛直盯会员的钱包,只要会员的目标实现了,自然高兴付费。管理无理念,服务无革新,技术无优势,行业自身又不寻求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这是健身俱乐部陷入窘途的必然归宿。
目前,我国健身市场90%的健身俱乐部毫无技术优势,缺乏最起码的经营理念、服务观念和运行模式。健身行业本身在管理上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素质,作为服务行业,并没有出现重要的技术革新,更没有将其它行业的先进理念、或是技术革新的内容引入进来,融入其行业的经营中。
(四)不符合国人的消费习惯
健身俱乐部是舶来品,没有经过本土化改造而直接被披上了华丽的外衣。健身行业曾普遍被称为前景无限的行业之一,不过,有些风投专家认为[2],健身行业被称为朝阳行业是社会的误解。他们均表示,不看好健身行业的商业前景,全民健身不等于要去健身房,商业健身也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08年奥运会后人们的健康观念普遍提高,健身意识增强,付出行动的各类群体也越来越多。健身俱乐部绝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是伴随时代节拍而来,是一群不稳定因子,一有风吹草动,他们立即动摇。老年人是健身的主力军,有着相当强的理念基础,公园、社区活动站的免费和低廉的服务是他们主要选择的场所。
五、结论
(一)留住会员的心是关键
在我国任何一个行业绝对不缺乏会员的数量,而是如何留住他们的心。潮起潮落是经营的普遍规律,健身俱乐部当然也不例外,然而如何留住赶潮人(会员)的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从轮滑、保龄球到台球走过的路径看,市场缺乏的不是会员的数量,会员会伴随着时代的呼唤,积极主动的来寻求你的帮助。关键问题是你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继续为他服务,直到他成为你忠实的朋友,并心甘情愿为此付出。我们的健身俱乐部与保龄球、轮滑和台球等正在犯同样的错误,这种错误反复重演,不断的重蹈覆辙,应该努力探索深层次因素。
(二)行业需要国家的扶持,但不能依赖
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的行业管理队伍,加强依法管理,争取国家政策扶持等是振兴行业必不可少的条件。
值得健身行业注意的是保龄球、台球、轮滑,包括健身俱乐部,在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寻求政府的扶持,依然热火朝天,有大量的会员和无穷的资金注入。这说明如果行业不从内部找原因,寻求突破性革新,政府就是给与任何的优惠政策支持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参考文献:
[1] 迟忠波.健身行业十年兴衰警示录[J].中外管理.2011.03.
[2] 佚名.健身行业有病在身[J].中国连锁.2012.01.
[3] 李英.规范是健身行业自我拯救的良药[J].法人.2011.08:56-57.
[4] 曹岩.健身产业呼唤产业间的对接[J].环球体育市场.2009.05:42-43.
摘 要 被誉为朝阳产业的健身行业,现如今屡现倒闭风潮,是什么因素导致?本文从新兴体育项目归宿、以新潮时髦形式出现和退出、行业缺少纵横联系和不符合国情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结论认为:留住会员的心是关键,行业自身不寻求突破就是有政府优惠政策支持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关键词 健身俱乐部 衰败因素 危机分析
2011年,北京青鸟、中体倍力等健身俱乐部突然停业或关张,该事件在行业内部触发了连锁反应,不仅影响到各家的运营和信誉,更极大地动摇了消费者对我国健身行业的信心。我国健身行业趋势如何?就此将沉沦下去吗?
一、危机趋势已显端倪
(一)危机中的我国健身俱乐部
有报道显示,08年奥运会以后,我国多数城市健身俱乐部集中出现破产情况。健身俱乐部因各种各样原因无法持续实属正常,而形成一个高潮的现象尚属首次。
我国健身行业曾被誉为朝阳产业,现如今屡现倒闭,是行业饱和了,还是面临重新洗牌。更为严重的是,倒闭潮正逐渐从中小型门店向知名连锁俱乐部波及,全国各地屡有发生已不足为奇,倒闭风波是整个行业陷入困境的缩影。这种情况的出现绝不是几家健身俱乐部支撑不下去了,可能是整个行业将就此终结的信号。
(二)昙花一现是我国新兴体育行业发展的规律
轮滑、保龄球、台球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后期,以及21世纪开头几年里,曾风靡一时,玩家和因此获利的商人不计其数。轮滑运动曾以其动感四射的活力和个性演示的魅力征服了无数年轻人,保龄球运动倍受大众青睐,是身份的象征,而台球由街边、巷里到处可见,转儿进入室内变成了台球厅。现如今,诺大轮滑场空空荡荡,只有音乐声不知疲倦地回荡,全国各地的保龄球馆几乎在一夜之间全部拆除,当年红极一时的台球与现在寥寥无几的人头形成鲜明对比。
台球、保龄球、轮滑市场是因为时尚的因素迅速成长起来,但也是时尚的因素使它们几乎退出了历史舞台。时尚过去了,新鲜感没了,其行业也就昙花一现了。
二、健身俱乐部以新潮形式出现,以潮流形式退去
保龄球和台球运动被称为贵族运动、绅士运动、高雅运动,当举国上下都去高雅,都想显示贵族身份时,环顾左右的同事和朋友以及邻居之时,这项运动中的神秘、气质、格调等所有的一切不再如想象的那样高端了。
健身俱乐部同几年前的新兴体育运动一样,很多人都是具有健身意识的同时,在一时冲动后买卡,进入健身俱乐部。据一些研究资料显示[1],健身俱乐部只有不到10%的人每天光临场馆,40%的人每月来两三次,其余买了卡后几乎不来了,这类人群多数是赶时髦的会员,但是具有相当多的数量。
健身俱乐部披着潮流的外表,却没有时髦内容,永无改革之意的反复操作那些食之无味的概念,赶潮的会员逐渐失去兴趣。因潮流推动,追逐时髦的会员没有体验到新兴的行业带来的刺激或激情,渐渐就会失去寄托。健身行业在我国发展20年,健身俱乐部兴旺期也超过10年了,然而作为这个行业的服务一直没有出现重大的技术革新,服务上也没有突破性改变,这让很多追求时髦的会员们逐渐失去兴趣,没有了耐性,转换了门庭。
健身行业没有衰退期,它的不景气是现有的经营模式到了衰退期,缺少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定位。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会员紧跟时代无可厚非,市场成熟度也应不断地追随变革,如果不从模式上改变,健身俱乐部必然陷入困境。
三、行业间缺少纵向、横向联合
(一)俱乐部间各自独立
健身俱乐部发展过快,这导致市场竞争压力变大,市场也趋近饱和,然而该行业一直没有行业协会,没有人来组织和调节的竞争环境,整个行业因为缺乏一种协调机制,而迅速进入了恶性竞争阶段。
健身俱乐部之间各自为政,相互存在消息封锁情况,彼此不知道对方的丝毫信息。尽快成立行业协会,引导健身企业和俱乐部步入“行业自律”的良性发展轨道。在发达国家,成熟的行业是有退出机制的,当行业盈利微薄的时候,及时地退出是减少价格战、也是企业自保的重要手段。
(二)国家没有政策扶持
由于没有行业协会,由下而上的沟通,得到扶持、获得政策支持的机会很难争取,由上而下的沟通信息无法畅通传递,彼此间存在沟通缺乏。与地方政府、体育局等之间没有形成必要的联系或有效的沟通,只是为各自俱乐部的局部利益考虑,不能全盘统筹计划。我国各级政府将健身服务业纳入产业发展政策之中,但没有出台扶持民营健身行业的政策,并保证其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所以,行业没有推动有关的部门为行业争取政策,在危机出现之时,失去了很多调整或喘息的机会。
(三)管理“粗放”, 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素质
健身行业是一个为他人健康服务的行业,就应该在健康服务理念方面多做文章,下足苦工,而不应该将眼睛直盯会员的钱包,只要会员的目标实现了,自然高兴付费。管理无理念,服务无革新,技术无优势,行业自身又不寻求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这是健身俱乐部陷入窘途的必然归宿。
目前,我国健身市场90%的健身俱乐部毫无技术优势,缺乏最起码的经营理念、服务观念和运行模式。健身行业本身在管理上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素质,作为服务行业,并没有出现重要的技术革新,更没有将其它行业的先进理念、或是技术革新的内容引入进来,融入其行业的经营中。
(四)不符合国人的消费习惯
健身俱乐部是舶来品,没有经过本土化改造而直接被披上了华丽的外衣。健身行业曾普遍被称为前景无限的行业之一,不过,有些风投专家认为[2],健身行业被称为朝阳行业是社会的误解。他们均表示,不看好健身行业的商业前景,全民健身不等于要去健身房,商业健身也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08年奥运会后人们的健康观念普遍提高,健身意识增强,付出行动的各类群体也越来越多。健身俱乐部绝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是伴随时代节拍而来,是一群不稳定因子,一有风吹草动,他们立即动摇。老年人是健身的主力军,有着相当强的理念基础,公园、社区活动站的免费和低廉的服务是他们主要选择的场所。
五、结论
(一)留住会员的心是关键
在我国任何一个行业绝对不缺乏会员的数量,而是如何留住他们的心。潮起潮落是经营的普遍规律,健身俱乐部当然也不例外,然而如何留住赶潮人(会员)的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从轮滑、保龄球到台球走过的路径看,市场缺乏的不是会员的数量,会员会伴随着时代的呼唤,积极主动的来寻求你的帮助。关键问题是你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继续为他服务,直到他成为你忠实的朋友,并心甘情愿为此付出。我们的健身俱乐部与保龄球、轮滑和台球等正在犯同样的错误,这种错误反复重演,不断的重蹈覆辙,应该努力探索深层次因素。
(二)行业需要国家的扶持,但不能依赖
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的行业管理队伍,加强依法管理,争取国家政策扶持等是振兴行业必不可少的条件。
值得健身行业注意的是保龄球、台球、轮滑,包括健身俱乐部,在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寻求政府的扶持,依然热火朝天,有大量的会员和无穷的资金注入。这说明如果行业不从内部找原因,寻求突破性革新,政府就是给与任何的优惠政策支持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参考文献:
[1] 迟忠波.健身行业十年兴衰警示录[J].中外管理.2011.03.
[2] 佚名.健身行业有病在身[J].中国连锁.2012.01.
[3] 李英.规范是健身行业自我拯救的良药[J].法人.2011.08:56-57.
[4] 曹岩.健身产业呼唤产业间的对接[J].环球体育市场.2009.0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