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测震学基础工作的进展

来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x7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我国在测震学部分基础工作--震级、走时、井下观测与分析研究方面组织实用化研究的思路和近年的工作情况,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扼要介绍了今后工作的主要途径、方法和内容。
其他文献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观测并生成的数字地震资料是开展数字地震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高质量数据源。为了使科学家们更好地使用这些数据,本文主要从数字地震资料产生出的各个环节、数据结构与格式、数据物理量之间的换算向读者作概括的介绍.希望读者对数字化地震资料的数据文件、数据记录、数据字均能有透彻的理解,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资料的使用率。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核完全脱入玻璃体腔的原因与合理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a内7 526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中晶状体核下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严
把环境应力增高,作为将要发生强震的前兆。根据陈培善导出的利用地震波资料直接计算环境剪应力τ_0值的公式,计算了1987─1991年全国范围内的环境剪应力值,并据此预测了1992年以后3年内可能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5个强震危险区。实际验证结果是:从1992年5月至今,中国境内共发生M≥6.0的地震7次,6次均落在预先划定的危险区内。根据进一步的研究,计算了1992─1993年全国环境应力值,结合199
设计了一套单机地震数据采集软件系统NCDAS。文中描述了该软件的总体结构,各任务块的功能,事件检测算法以及硬件环境。
在终身学习理念的背景下,继续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理念的制度完善方向,其发展与转型对推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立足于继续教育发展的现实作用,提出了我
本文利用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处理了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及1988年阳原4.8级地震、1989年大同6.1级地震前震中区附近地磁台地磁总强度的17000多个观测值,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原始图象识别法相比较,明显地提高了异常的识别能力。从而为地磁异常的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同时提取了异常的判别指标,为今后的日常震情监视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文通过对1989年全国地磁台基线值的分析,表明影响基线值的因素包括绝对观测和相对记录两个方面。除了通常考虑的磁变仪的温度和滑动影响外,还必须考虑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造
0引言先天性视盘小凹最早于1882年发现并提出。Petersen第一个认识到视盘小凹与黄斑区视网膜下液之间的关系。视盘小凹在一般人群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一,单眼发病率为85%。
在收集和整理上海及邻近地区1904年至今所有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不同仪器的放大倍数与有效监测距离的关系,从而给出了这一地区分7个时间段的地震监测能力分布图。根据1987年上海台网的观测能力,导出了估算震中定位误差的统计模型,计算了它的定位精度,结果显示网内的震中位置水平误差大约为2km。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与纤维蛋白封闭剂复合物对碱烧伤后眼表结构修复影响。方法:应用5mm直径滤片吸附1mol/LNaOH,烧伤大鼠角膜1min所造的鼠角膜碱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