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施肥对紫椴实生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ua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指数施肥是根据苗木的相对生长速率添加与幼苗对应养分需求剂量的养分加载方式之一.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及不同施氮(N)量对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幼苗生长、养分含量、根系形态的影响,旨在揭示紫椴对N素的需求利用规律,为苗圃培育优质合格紫椴苗木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紫椴播种(实生)苗为供试材料,在大田培育环境下,设定常规施肥(200 mg/株,CK)、1倍指数施肥(207.46 mg/株,编号E100)和2倍指数施肥(414.92 mg/株,编号E200)3种施肥处理.每次施肥间隔时间为7 d,共施氮肥10次至整个生长季结束,每周进行紫椴幼苗苗高、地径的测定,用于绘制生长曲线.最终苗木收获时,先分离出根系进行形态指标的扫描,获得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最后全株烘干用于测定各器官的生物量、N积累量及N浓度.[结果]指数施肥比常规施肥显著促进紫椴幼苗的苗高、地径的增长.不同指数施肥处理下,单株生物量以E100、E200处理分别比CK高出1.63与1.66倍(PE100>E200.3种处理下苗木的根、茎、叶含N量大小顺序均为E200>E100>CK,全株含N量分别达到349.24、338.21、94.48 mg/株.不同处理下根、茎、叶中N浓度大小顺序均为E100>E200>CK.不同处理下幼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比根长、比根表面积、根系组织密度具有相同的趋势均为E100>E200>CK.不同施肥处理苗木N素收获指数大小表现为E100>E200>CK,E100是CK的3.45倍.E100处理下的苗木质量指数比CK提高了0.89倍.[结论]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显著提高了苗木的生长、养分积累利用、根系形态特征和N肥收获指数,依据以上评价指标,可得指数施肥E100(207.46 mg/株)处理下的紫椴播种苗生长表现为最好.
其他文献
[目的]森林火险空间模拟和等级评价对森林防火具有重要意义.为确定不同区域林草资源防火的重点因素,对云南省的林草火险进行空间模拟和等级评价.[方法]采用2001—2014年的MOD
由于光载波传输容量的巨大潜力,使得光纤传输系统成为干线传输网络的首选。但是在近距离的无线接入、临时的中继传输线路以及移动的通信环境下,无线通信系统仍是不可缺少的。在
植物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微生物保守的分子,开启第一层次免疫屏障,以此实现对各种微生物的非寄主抗性和产生基础防御。第一个被鉴定的植物模式识别受体是识别细菌鞭毛蛋白的拟南芥FLS2,围绕FLS2的大量研究为其他模式识别受体的研究提供了范例,促进了植物免疫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通过介绍FLS2的发现过程、命名过程的插曲、结构与功能、激活步骤与相关元件、调控的分子机制、FLS2与病原微生物效应因子的相互作
[目的]对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树龄樟子松年表的特点及其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不同树龄樟子松对气候响应的差异性,为该地区沙地樟子松的年轮气候学和不同树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