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手锏:地处“心脏”·蕴藏油气·两支军队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c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联合对西方国家进行石油禁运和提价销售,世界原油市场秩序大乱,导致全球性的石油危机,对国际政治也产生了强大冲击。这次危机显示出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利用集体力量制裁西方的能力,作为产油大国,巴列维国王更是看到了石油的作用和杀伤力,他积极响应,对油价作了大幅度调整,为此,伊朗成功地获得了近千亿美元的财富,在国际石油市场以及国际事务中发言的分量也随之增强。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权威受到了阿拉伯产油国的严峻挑战,不得不依赖于属于非阿拉伯国家的伊朗的石油,有时为重新掌握对石油的操控权,只好屈尊接近伊朗。
  第一次“人为”的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因伊朗“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所导致的1979年~1980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也殃及西方经济,由于伊朗石油工业几近瘫痪、伊拉克和科威特等海湾国家的石油生产也大幅减产,全球市场每天都有约560万桶的缺口,致使油价从1979年的每桶13美元暴涨到1980年底的41美元,达到1970年以来的最高点。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状态持续了九个月,国际市场平均每天供应量减少330万至350万桶,最终将西方经济拖入了衰退的泥潭。
  从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到1980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的长达七年的时间里,美国纽约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都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而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石油权利的分散进而导致掌控石油权利的争夺所带来的石油市场混乱,使得第三次石油危机爆发,同样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了猛烈的冲击。
  尽管“革命”后西方制裁伊朗,但伊朗人深知,西方仍然需要伊朗的石油。石油不仅能给伊朗带来经济收益,也能带来政治收益。1997年哈塔米当选总统后,充分依靠其能源优势,不断打破“伊斯兰革命”后在国际上的孤立局面,与欧盟、日本等国家关系不断拉近。
  当然,伊朗深知石油是自己的经济命脉(石油收入占其全部外汇收入的近90%),是杀手锏也是双刃剑,如果将石油作为一种武器,在伤及别国的同时,自己也是受害者。所以伊朗在使用“石油武器”问题上也较为慎重。
  在眼下的核危机中,伊朗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位置和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周旋,并时而发出动用“石油武器”和截断石油运输通道的暗示。伊朗丰富的油气资源的确是一种杀伤力极强的武器,但伊朗会不会割断自己的血脉来与美国抗衡,要看是否到了以命抗争的地步。
  
  中东第三
  
  伊朗有两支军队——正规军和伊斯兰革命卫队,它们成立于不同的背景下,各自拥有独立的指挥系统和陆、海、空三军,这种情况世界罕见。
  正规军的前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伊朗旧王朝建立的军队。旧军队哥萨克骑兵师师长礼萨·汗依靠这支武装发动政变,建立巴列维王朝。礼萨·汗十分重视军队建设,在他在位的16年中,军费预算增加了五倍多,军队人数从4万人增加到12.7万人。小巴列维更是继承了其父亲的衣钵,对军队建设可谓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不惜重金大量购买武器,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的近30%,曾成为美国最大的军品采购客户。经过巴列维父子两代君王的扩充军备,1979年“伊斯兰革命”前,伊朗的总兵力达到约70万,坦克2000辆,战机440架,包括F-4、F-5、F-14、米格-29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机种,同时拥有海湾地区惟一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军。大量投入使得伊朗军队迅速壮大,成为帮助美国实现地区战略利益的“海湾宪兵”。而正是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尽管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军队数量减少了近60%,整体实力大大下降,但两伊战争爆发后,依然顶住了强大的进攻,并很快将战线推进到伊拉克境内,在几乎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与伊拉克苦战八年。
  伊斯兰革命卫队成立于“伊斯兰革命”后,正像其名称一样,它的主要任务是捍卫“伊斯兰革命”的胜利成果,它也是“伊斯兰革命”奠基人霍梅尼的军队。“伊斯兰革命”胜利后,伊朗新政权面临来自国外的威胁,国内政局也不稳定,而旧军队是前国王缔造的,尽管在“伊斯兰革命”的最后关头倒戈,成为推翻巴列维国王、使“革命”迅速取得胜利的催化剂,但其摇摆性或不坚定性也暴露无遗。因此,霍梅尼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仅仅依靠这支“旧军队”,国王的悲剧有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必须有一支忠于自己和“真主”的军队来保卫“伊斯兰革命”的成果。所以他将那些热衷于“伊斯兰革命”事业的人组织起来,创建了“伊斯兰革命卫队”。但是,刚刚成立的卫队,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都还难以肩负起捍卫和巩固革命成果的重任,原有的军队还必须依靠。
  “伊斯兰革命”后,特别是两伊战争后,伊朗元气大伤,加上西方对伊朗实行严厉禁运,武器装备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军力大不如前。然而,从武装力量的人数、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作战指挥能力上看,伊朗的军事打击能力在中东国家中依然可以说是强大的。如果对其整体实力进行一个评价,应该是仅次于以色列、土耳其,与埃及不相上下,位居第三。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依靠自力更生的精神和有限的外部渠道,自主研发武器装备,其导弹发展备受关注。客观地说,伊朗是正在迅速崛起的导弹大国,目前至少拥有1000余枚近、中程地地导弹,特别是1998年7月试射成功的射程为1300~1500公里的“流星-3”中程导弹,可以覆盖整个海湾、中亚以及中东地区,可以攻击以色列以及美军驻扎在中东、海湾和中亚地区的军事基地。伊朗2002年起开始加紧研制射程2500公里的“流星-4”导弹,尽管俄罗斯在美国的压力下已停止向伊朗提供有关零部件和技术支持,伊朗不得不将主要精力转入短、中程导弹的自行研制,但该导弹的研制一直没有停止。同时射程在5000公里的“流星-5”也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2006年伊朗在军事演习中试射的“隐形导弹”,就是其导弹研发的新产品。由于伊朗的导弹生产形成了规模化,机动部署能力也大幅提高,能力和规模要比过去高出4~5倍。伊朗可同时部署至少20个“飞毛腿”和“流星”导弹发射装置,并在一小时内发射30~40枚。因此,可以说伊朗已具备大规模导弹打击能力。对伊朗的导弹打击能力,美国已将其列入与朝鲜一类,并称伊朗在2015年前后将成为有能力对美国本土进行攻击的国家。
  在当今伊朗核危机的紧张气氛下,是否会发生另一场“海湾战争”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常常根据实力对比议论伊朗的军事能力是否会顶得住美国的进攻,或会否像伊拉克军队一样不堪一击。应该说,伊朗军事力量与美国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是一个级别的。武器装备与美国的代差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两支军队的“血缘”不同(从一开始两支“军队”就存在与政权远近亲疏之分,“卫队”属于通常意义上的“嫡系”,而军队则为“旁系”),这种属性无疑造成军队和卫队之间的隔阂,从联合作战或是协同作战的角度看,在现代化指挥通讯水平(更不必说电子战水平)与美国差距甚大的情况下,严重制约着伊朗整体作战能力的发挥,从理论上讲,如果美国发动对伊朗的军事打击,美国可以在任何时间用任何战法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但从持久战的角度来说,美国即便军事胜利后占领伊朗,其后所遭受的抵抗和反击不会比在伊拉克遇到的轻。而如果两伊的反美力量形成联合呼应之势,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处境将相当艰难。
其他文献
政府和多数媒体把事件定性为“向文民统治原则叫板”,或认为“荒唐无稽”,只有《朝日新闻》的评论点到了要害。从这点上也可见问题的严重性了。    日本航空幕僚长田母神俊雄发表文章否认侵略历史,在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都引起巨大震动。他的论文《日本曾是侵略国家吗?》,称日本过去对中国的侵略和在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是“按条约行事”,“中国一直揪着日本的侵略历史不放,其实我们是被卷进了蒋介石发动的中日战争,我们才
外在压力的客观存在和内在合作动力的缺乏,成为制约南海问题尽快和平解决的两个重要因素    一度成为亚太热点    南海问题是由东南亚一些国家否认我国南海U形断续疆界线内领土主权非法占据部分岛礁并开发海洋资源而引起的主权争议问题由于涉及六个国家和多个双边关系,同时还受到美日等国亚太政策的影响,南海问题一度成为亚太地区的热点问题  就主权而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开发和经营南海诸岛的国家,拥有对南海海
他宣布放弃联邦提供的8400万美元大选公共经费资助,因为他对自己的筹款能力绝对自信,他有他的“小九九”        超凡的筹款能力  成预选胜出的关键    金钱是选举政治的母乳,金钱是选举机器的润滑剂在选举政治中如何筹钱,如何最有效地花钱成为候选人能否竞选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作为新生代的筹款高手,美国民主党2008年总统候选人奥巴马技压群雄,迄今为止他筹得的款项把民主党前筹款高手克林顿和共和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中学的适用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的一项基本管理职能。它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作生活质量、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而对人力资源进行获取、保持、评价、发展和调整等一系列管理的过程”。[1]其包括对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的维护与成本核算,人员的甄选录用,合理的配置和使用。还包括对人员的开发、教育培训、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觉
猛虎组织现在已经有能力同时打三场战争:在首都科伦坡搞恐怖袭击,在东部地区打游击战,在北部地区打阵地战。    猛虎从空中来    直到现在,外界仍然无法了解3月26日斯里兰卡卡杜纳亚克空军基地的实际损失。当天凌晨零点45分左右,斯反政府武装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猛虎组织)的两架轻型飞机在夜色中潜入该空军基地上空,投下三枚炸弹后安然离去。  猛虎组织这次袭击的目标,是机库里的以色列产幼狮战斗机和
继金砖四国之后,VISTA五国有望成为新兴市场队伍中的明星: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中国与VISTA五国之间的合作颇具潜力。    谁是VISTA    VISTA,这个乍听之下还以为是一个计算机新操作系统的名词,从2006年年底有了新的含义。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国际资金不断寻找;下一个“明日之星”在哪里?2006年,日本金砖四国经济研究所学者门仓贵史,在新兴市场队伍中又挑选出了越南、印度尼
俄英外交战何以由一桩刑事案件演变成两个国家之间自冷战以来最为严重的外交对抗,双方互不相让的强硬立场会不会引发俄罗斯与西方的“新冷战”?    今年上半年以来,俄罗斯与西方关系不断紧张,其中俄英之间互相驱逐外交官的外交战就是一个极端的反映    特工案:敏感时期政治化    俄英外交冲突最初的导火索是俄罗斯前特工利特维年科被毒杀案今年5月23日,英国检察部门正式指控俄罗斯商人卢戈沃伊是毒杀利特维年科
只隔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世界知识论坛”(第二场)又开讲了。为了满足更多听众的要求,我们将会场从第一场论坛时只能容纳几十人的小会议室搬到了能容纳200多人的多功能厅。会场内几乎是座无虚席——谁也不愿错过与互联网行业的两位重量级人物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尽管两位嘉宾在演讲之后又回答了十多个提问,但大家显然是意犹未尽。  编辑完这个话题,原本只把互联网当成工作中的一个工具、对其并无什么“感情”的我,倒是
国家间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动    全球化时代对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关系的第一个基本规定是使国家间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动。  国家关系归根结底是利益关系,国家利益是国家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在国际舞台上,指引国家行为的主要路标从来不是道义原则,而是利益原则。在全球化时代,这项原则的适用性也没有丝毫的更改,发生更改的是国家间的利益关系。  自近代国际关系确定以来,现实生活中的国家关系都是排他性的。这是因为在
恢复中的中日关系就如同一部正在爬坡的汽车,油门必须一直踩着,不可松懈,更不能往车轮下塞石头。    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对日本进行的国事访问,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后的再次访日,也是本世纪的首次访日,成为今年中日关系中的头等大事,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胡锦涛主席即将进行的对日本的访问,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和“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中日关系通过两国领导人的破冰、融冰和迎春之旅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