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交往中主体的自我异化

来源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dai19860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交往一方面能够发展人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又在消释人的主体性。马克思对这种社会现象早有深刻的预见,“人自身的异化了以及这个异化的人的社会是一副描绘他的现实的社会联系,描绘他的真正的类生活的讽刺画……而他本身,即他的创造物的主人,则表现为这个创造物的奴隶。”网络空间弱化了交往的社会属性,数字化组成的空间,几乎是他律的真空,人在网上只是一些符号,人像一只在网上爬来爬去无所事事的虫子。人的主体性在就在这毫无意义的举动中慢慢引退,人越来越远离自己,并且开始与自己作对。具体说来,网络交往所导致的主体的自我异化主要有
其他文献
为揭示海南东部(万宁和陵水)海水养殖区中抗生素的污染情况,笔者利用LC-MS/MS对海水中磺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和喹诺酮类等4类40种抗生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3个采样点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研究重点的一方面是探索“如何教”,另一方面是思考学生“如何学”。文章从营造积极学习氛围、设置趣味学习活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利用数学小课题四方面,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以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学习方式;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印记基因被认为是阻碍哺乳动物同性生殖的重要因素。同性生殖可以破解印记基因中更多与遗传疾病相关的信息,并实现更完善的印记修饰技术。同性生殖的研究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