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用于心脏瓣膜手术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在心脏瓣膜手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和对短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4年8月至2016年5月择期行全麻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20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102):行自体血小板分离术联合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对照组(n=106):单纯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技术.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4h胸液引流量.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最低直肠温、术中补液量、术后胸液量、异体血液制品输注率和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等.于术前(T1)、术毕(T2)及术后24h(T3)测定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血栓弹力图(TEG).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24h胸液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543.7±331.5) ml vs (520.9±363.8) ml,P=0.638].试验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201.5±35.7) min vs(213.8±38.2) min,P=0.017],但术中补液量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实验室和临床指标两组间无差别.结论 在心脏瓣膜手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同时应用术前自体血小板分离未能降低术后24h的胸液引流量.
其他文献
分析了涂层在回转轴上的受力情况,推导出校核涂层结合强度和自身强度的公式,为采用热喷涂技术修复和强化高速回转件轴颈提供了校核的参考依据。
目的 采用临床大样本数据分析术前低氧血症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采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手术的310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
在近期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单盲试验结果显示,虽然很容易获得紧急避孕(EC)的妇女与获取受限的妇女相比应用较多,但紧急避孕的有效性并不改变性习惯
心房颤动(房颤)和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常见的两种心血管疾病,且常合并存在.对于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心率控制非常重要.然而,此类患者心率控制目标尚有争议.在心率控制方式方面
本文对NiCr-CrC涂层的性能、结构及组成做了简介,并介绍了这种涂层材料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上的应用及其使用效果.
本文针对燃气软线热喷涂技术推广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进行了比较研究与评价,提出了软线热喷涂是热喷涂的发展方向.
目的 探讨打鼾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比较993例脑缺血患者与1432例对照自述打鼾发生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打鼾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影响;通
目的探讨何种气管插管方式(经口或经鼻)更适合应用于婴儿先心病矫治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到2015年间175名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婴儿,年龄在22天~12月之间,根据气管插
左心室憩室是一种在成人较为罕见的心脏畸形.本文报道了一例36岁左心室憩室患者,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侧壁及后侧壁自瓣环水平至心尖部可见一附加腔隙,与左室较大沟通,伴有收缩
对于喷涂涂层测试,公司仅要求有经验的工人工作时依照DIN EN ISO14918标准.这证明对整个EWF-教育&培训的要求很高.EWF-培训课程的演讲人应具有丰富的经验,是特别项目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