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氯胺酮是否可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焦虑抑郁症状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48只,6~8周龄,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生理盐水组(CN组)、对照+氯胺酮组(CK组)、PTSD+生理盐水组(PN组)、PTSD+氯胺酮组(PK组)。采用不可逃避足底电击法建立PTSD模型。CK组和PK组
【机 构】
: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麻醉科 450008,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麻醉科,南京 2100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45005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氯胺酮是否可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焦虑抑郁症状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48只,6~8周龄,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生理盐水组(CN组)、对照+氯胺酮组(CK组)、PTSD+生理盐水组(PN组)、PTSD+氯胺酮组(PK组)。采用不可逃避足底电击法建立PTSD模型。CK组和PK组在建模后30 min腹腔注射氯胺酮2.5 mg/kg,连续注射14 d。建模后第15天行旷场实验,第16天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第17天处死小鼠取脑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mRNA水平,采用高尔基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以下简称树突棘)的变化。
结果在旷场实验中,4组小鼠探索路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N组比较,PN组在旷场实验中中央格停留时间缩短(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减少(P<0.05),海马组织BDNF mRNA水平和树突棘密度降低(P<0.05);与PN组比较,PK组在旷场实验中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增多(P<0.05),海马组织BNDF mRNA水平和树突棘密度增加(P<0.05)。
结论PTSD模型小鼠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样行为,可能与海马组织BDNF mRNA水平和树突棘密度减少有关;氯胺酮可增加海马组织BDNF mRNA水平,提高树突棘密度,从而缓解PTSD小鼠的焦虑抑郁样症状。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谵妄危险因素并探讨集束化干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ICU收治的288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ICU观察期间是否出现谵妄分为谵妄组与非谵妄组,分别为112例与176例。收集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病历资料,组间经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CU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制定集束化干预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医院低年资护士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需求及干预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随机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低年资护士9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需求现状,以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进行规范化。结果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该院90例低年资护士中有81.1%认为有必要进行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及不
随着对脓毒症认识的深入,集束化治疗的启动和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然而,目前脓毒症的治疗措施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例如治疗时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仍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同时,亚型导向的脓毒症精准化治疗还在初步阶段,目前虽然有采用基因组学、生物标记物和临床数据对脓毒症进行分型研究,但不同亚型的患者对治疗反应性不同,仍需要大样本研究来证实。
由于围拔管期麻醉药物逐渐代谢完全,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能力降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呛咳和血流动力学的急剧波动,从而导致一些并发症。麻醉医师有必要采取抑制拔管反应的措施来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并发症。文章介绍了多种抑制拔管反应的方法:静脉使用利多卡因、静脉使用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以及深麻醉下拔管等。此外,需要明确这些方法的
目的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elf-perceived burden,SPB)的影响因素,并探讨SPB与心理韧性、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9年1-6月期间行PFNA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38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量表、SPB调查量表、心理韧性评定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患者的SPB得分为(94.63±8.92)分。配偶照看(OR=-1.123,95%CI=-3.663~-0.918)、进行手术(OR=2.426,95%CI=1.084~3.8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自我效能量表对研究对象自我管理效能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收集汇总。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并探讨其护理干预。结果4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总
生殖支原体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药物均已出现耐药,且耐药率逐年增加,甚至出现了多重耐药的现象。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主要由23S rRNA单碱基突变所致,氟喹诺酮类耐药与parC、gyrA、gyrB、parE突变相关,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尚不明确。生殖支原体耐药发展迅速,如何控制其发展及寻找新药物治疗已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文就生殖支原体耐药机制及其耐药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是缺血性心脏病、心脏手术中常见的病理过程,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线粒体损伤和功能障碍是MI/RI的重要原因。目前发现将功能完整的线粒体移植到病变组织后,通过其内化、与内源性线粒体融合等途径来替代或修复受损的线粒体,从而增强组织能量代谢,挽救心肌细胞,恢复组织功能。文章介绍了外源性线粒体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