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皮肤出现红斑怎么办?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terw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儿皮肤上出现红斑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皮肤十分娇嫩,皮肤下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但皮肤角质层比较薄且发育不完善,胎儿在母体的时候全身浸泡在羊水中,而出生后皮肤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再加上衣物等各种刺激,容易出现红色丘疹,被称之为新生儿红斑。很多新生儿红斑会长在新生儿的面部,于是新手爸爸妈妈们对红斑的出现感到十分担心,害怕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那么新生儿皮肤出现红斑该怎么办呢?新生儿皮肤出现红斑正常吗?
  1新生儿皮肤上出现红斑正常吗
  新生儿皮肤出现红斑不正常,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不过很常见,大概有30%~70%的发病率。由于新生儿皮肤出现红斑的现象比较常见,且红斑自愈能力比较强。因此,以往医护人员并不会对新生儿红斑多加重视。新生儿红斑多不会影响新生儿的睡眠、喂养以及排泄,临床很少对红斑进行特殊处理。但是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健康,不仅关注身体的健康,也关注外貌,家长都希望孩子是健康且漂亮的。害怕红斑未来给孩子造成影响,所以近年来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皮肤红斑也越来越重视。
  2新生儿红斑具有哪些特性
  2.1 发病率高
  新生儿皮肤红斑的发生概率可达到70%,发病率极高,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红斑,不要太过担心。
  2.2 容易感染
  虽然新生儿红斑本身不足为惧,但是一旦出现感染,可能会严重影响新生儿健康成长。感染主要是因为护理不当导致,感染后红斑转变为脓疱,发病很急,新生儿的皮肤娇嫩,同时又因为缺少自主与自理能力,配合治疗的难度大,所以一旦出现脓疱,就有可能会留疤。膿疱出现以后,如护理不当,还有可能会出现败血症、肺炎以及脑膜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如果脓疱出现后,室内空气温度与湿度的设置不合理,通风较差,新生儿皮肤分布比较广泛、间隔距离比较小的脓疱很有可能会连成片,这与新生儿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比较差有关,一旦感染后果严重。
  2.3 自愈时间比较长
  新生儿红斑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不过如果当红斑出现以后,不对红斑进行合理的护理与治疗干预,那么愈合的时间会相对缓慢。红斑通常3 d以内不会自行消退,这期间新生儿家长大多感到十分焦虑。
  3出现新生儿红斑以后该怎么治疗
  合理的治疗手段可以让新生儿红斑消退的更快,尽快减轻新生儿的痛苦与新生儿父母的焦虑。当出现新生儿红斑以后,可以用酒精在患儿红斑处擦拭,在擦拭的过程中要注意尽可能轻柔,千万不要擦破新生儿的皮肤,擦拭用的工具可以选择无菌纱布或棉签,擦拭完成以后,轻轻地将新生儿放到专门的、已经消过毒的水盆中进行沐浴,再用柔软的消毒毛巾擦干。此外,还可以用炉甘石洗剂进行涂抹,每天至少2次。在对新生儿红斑进行治疗时,家长一定要谨遵医嘱,千万不要随意对新生儿红斑进行定性,并自行给新生儿用药治疗。
  4新生儿红斑怎么护理
  4.1 注意做好手部消毒,避免感染
  新生儿的皮肤十分柔嫩,抵抗病菌的能力也比较弱。而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在不停的用手去接触外部环境,造成手部的细菌比较多。但是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与治疗的时候,都必须用手去触碰新生儿,如果新生儿红斑处有破损,那么手部的病菌就很有可能感染给新生儿,增加红斑感染以及出现脓疱的概率。为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有关护理人员都要注意做好手部清洁工作,触碰与护理新生儿的时候要先进行手部消毒。
  4.2 做好环境护理
  合适的温度、湿度、空气环境以及通风环境可以加快新生儿红斑的愈合速度,因此家长需要为新生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首先,家长需要时刻对室温以及室内湿度进行监测,保证室内温度控制在20℃~26℃,湿度维持在60%左右,一旦发现室内温湿度超过标准,可以通过空调来对温湿度进行调节。新生儿居住的房间要保证充足的采光,每天通风,通风的时候还要注意做好新生儿的防风工作,避免新生儿受风寒。此外,患儿包被过多有可能导致患儿体温上升,使得新生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从而进一步促进红斑的发展,增加红斑的面积,家长一定要合理的设置包被厚度。
  4.3 衣物被褥的护理
  患儿接触的所有布料都要保证清洁、柔软、干燥。因此家长要定期做好患儿被褥与衣服的清洁工作,同时注意新生儿所有接触的衣物等布料尽可能是纯棉材质,不要使用化纤等材质的布料。
  4.4 清洁护理
  除了药物涂抹,日常的皮肤清洁也很重要。在对新生儿进行皮肤清洁的时候,要注意将水温控制在36℃左右,温差不要超过1℃,在清洁的过程中一定不要过度清洁,新生儿皮肤比较娇嫩,同时皮肤上又有红斑,所以不要使用肥皂以及各种洗剂清洁患儿皮肤,即便是长红斑红疹的部位,也只需要简单的用温水冲洗一下就可以。此外,为了避免新生儿在无意中抓伤患处,可以准备一个材质柔软的手套,同时定期给新生儿剪指甲。
  4.5 其他注意事项
  家长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新生儿红斑的愈合概率很高,所以家长不要太过担心,不过一旦发现患儿存在发热的迹象,一定要抓紧时间带患儿到医院去检查。
其他文献
据2016年《欧洲吞咽障碍学会—欧盟老年医学会白皮书》报道:吞咽障碍在独居老人中的发生率为30%~40%,老年急症者发生率为44%,在养老机构中发生率为60%。由此可见,吞咽障碍广泛存在于老年人中。单纯因吞咽障碍就诊的患者并不多,因为多数老人和照护者,甚至很多医护人员都未意识到这个问题,往往在老人出现明显进食异常、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甚至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危急情况才想到就医。为了能早期识别吞咽障碍,
期刊
高脂血症是指人体血液中的血脂水平过高,并可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种疾病。人体血液血浆中所含的脂类均称为血脂,包含胆固醇、三酰甘油等。通常情况下,胆固醇水平正常值应6.2 mmol/L,则属于高胆固醇血症;三酰甘油水平正常值应2.3 mmol/L,则属于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脂血症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患者可表现出眼睑黄疣、视力下降或暂时性失明、腹部疼痛、腿抽筋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正
期刊
产妇在分娩后48~72 h,在体内泌乳素的作用下,孕期已發育的乳腺腺泡开始泌乳。泌乳开始时,乳房血管充血,淋巴管扩张淤积,乳房逐渐膨胀,导致产后乳房肿胀,影响正常哺乳,并对产后产妇恢复不利。那么,产妇产后乳房肿胀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来了解一下吧。  1产后乳房肿胀的原因  (1)产后激素变化。激素变化可让产妇分泌大量奶水。研究报道,产后第1天产妇平均产奶量约40 ml,产后第3天产妇平均产奶量约40
期刊
临床治疗骨折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康复阶段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很多患者并未重视术后的规范康复指导和训练,更多地选择居家休养,直到骨折部位愈合,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延长病程。例如,利用石膏复位容易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及痉挛、关节黏连、软骨退化;长期卧床休养易并发下肢静脉血栓、褥疮、尿路感染、结石、肺炎等。为了预防相关并发症,骨折患者恢复阶段需在医生指
期刊
我国慢性胃炎发病率已经高达50%~80%,胃炎属于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对人们身体造成一定的威胁。那么,你知道胃炎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吗?胃炎发生后,如何开展针对性的治疗,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呢?以下针对胃炎危害及治疗知识进行简单介绍,希望可以对大家有一定帮助。  1胃炎的危害  急性胃炎发病相对较急,患者可出现恶心、腹痛、食欲减退、腹胀、嗳气、呕吐等,影响正常生活。如果是沙门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
期刊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等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当我们极力挣扎时,自我精神和心理反而会让自身更加在意这些事情,从而让人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严重者出现焦虑症、抑郁症。  1认识焦虑、抑郁  抑郁障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抑郁症。精神跟身体一样,也会患病。每个人都有可能会患上心理疾病。人只要活着,不仅会有肉体活动,还会有精神层面的活动,只要进行活动,就一定会有出故障的时候。精神疾病的表现
期刊
在现代化临床医学中针对骨折的定义如下:骨折指的是人体骨结构的连续性被完全破坏或者是某部分骨结构的连续性被中断。通常情况下,当人体股骨的承重力超过自身所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时,就会出现骨折的情况。当发生骨折时,通常情况下骨折处的外表皮肤会出现肿胀以及疼痛等症状,骨折的具体特征就是骨畸形(缩短、成角或延长)、活动异常以及有骨擦音(骨擦感)的产生。只要出现以上三种情况中的一种,那么就意味着某部位骨折了。在
期刊
夏天到了,很多朋友可能出现了手足发痒的情况,常常还伴随着脱皮、起疱的症状,让人饱受折磨。尽管已经到处求医问药,用了各种偏方,好不容易治好了,却还是会在不经意间再次复发,让人心神憔悴,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手足真菌感染具有传染性,常常还会被人以异样的目光注视,心理压力也大大增加。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手足真菌究竟是何方“妖魔”,为何这么难治?又该怎样预防?  1真菌的种类和特性  真菌与植物特性十分相
期刊
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属于慢性病。患有慢阻肺的患者临床主要特征为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有相关统计发现,受人们生活水平、饮食结构等变化的影响,慢阻肺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慢阻肺的存在,会对患者的正常呼吸功能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若不及时进行治疗还会进一步影响患者各循环系统功能,甚至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因此,人们应当给予该疾病足够重视,对慢阻肺疾病进行深入了解,
期刊
脑卒中属于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也为脑血管疾病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该疾病致残率较高、发病率较高、复发率较高、死亡率较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超出200万人发生脑卒中,且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劳动力与生活自理能力。一旦发生脑卒中,通常会使患者及其家属措手不及,下文针对脑卒中知识进行系列性科普。  1脑卒中  脑卒中,又被称为中风,主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