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教法——学生心理健康的“杀手”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e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前来咨询学生的增多,听着他们痛苦的诉说,我逐渐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除了自身因素及家庭影响外,教师的不当教法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很多教师是怀着美好的心愿,在善意地“扼杀”学生。
  
  一、批评不当,惩罚过严
  
  学生出了问题,适度的批评、惩罚是必要的,但如果方式、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还会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通常教师批评学生的不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时机不当。当学生知错,并有悔改表现时,如果教师仍然大加批评指责,严厉惩罚,只会引起学生的对抗心理,本来愿意改正的行为反而不改了。
  2.不顾场合。部分教师批评学生时不看场合,在大庭广众之下,大肆渲染学生的缺点,大有“杀鸡骇猴”之意。这样做固然可能对“猴们”有震慑作用,但那只可怜的“鸡”可能真的被毁了。
  3.不问缘由。学生出了问题,不问清原因想当然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轻者空洞说教,重则野蛮教育(体罚、变相体罚,甚至人格侮辱等)。
  
  二、不顾实际,负担过重
  
  学生负担过重一直是大家讨论并难以解决的问题,这里的负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业负担,如作业过多过滥、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等;二是心理负担,如“好”“差”分班、考试排名等。过重的负担会使学生对学校失去兴趣,产生离家出走、逃学等不良行为,还会出现焦虑过度等情绪障碍。另外,心理负担过重,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学生还可能出现强迫症状,给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发展。
  
  三、过分关心或漠视学生
  
  过分关心是指教师对学生关心过多,要求过严,对学生期望水平过高。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成人感”正在萌生,过多过严的关心只会带来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对于低龄儿童,过多的保护,只会造成他们的怯懦心理、退缩行为。教师过高的期望,会使学生过度焦虑,一旦失败,又会产生内疚、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
  与过分关心学生相对的是漠视学生。曾有学生给老师起外号“死人脸”,就是形容教师整天一个面孔,与学生没有情感沟通,极少言语交流,只教书不育人。这种教法不利于形成活泼向上的班风,在沉闷的气氛中,一些学生会产生猜疑、胆怯心理,并影响到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形成社交障碍。
  
  四、评价随意、武断,以偏盖全
  
  教师在学生眼中是“权威人物”,他讲的话就是“金口玉言”。教师的评价随意、绝对化以及以偏盖全,都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如学生一道题做错了,老师一句“你真没用!”学生一下子就可能掉入自卑的深渊,产生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也可能激起学生的对抗情绪,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会影响其他学生对该生的看法及该生的自我评价。贬抑性评价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同伴,产生孤独感;失去自信,产生自卑感;失去前进的动力和信心。
  
  五,宠优轻劣,标准不一
  
  部分教师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常常是对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过多宠爱,而对成绩差、淘气的学生要么不理不睬,要么动辄批评,这显然不符合教育原则。宠优的代价只会造成学生的“自我中心”。
  学生本不会以为自己如何了不起,但在取得一点成绩后,周围人一片赞扬、吹捧之声,教师也关爱有加,使得他们的自我认识产生偏差。常生活在赞扬声中的学生,一旦受到挫折,情绪会很低落,出现轻则逃学,重则自杀等令人难以预料的行为。而对于“差等生”的轻视,则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敌视、对抗、逆反及偏执等心理。此外,教师对学生褒贬不一、亲疏失调,都可能引起并强化学生彼此间的嫉妒心理。
  从教师以上不当教法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与教师的教育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种状况的改变需要教师自身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
  首先,对学生的看法不同会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育对象首先是孩子。孩子是什么?是发展中的人。一方面,他们不是完人,有问题足正常的,教师要用一种宽容、发展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另一方面,他们是有潜力的人,需要教师把这种潜在的可能转化为现实。
  教育对象其次是学生。学生是什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来考虑问题。尊重、理解学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步。
  其次,教育教学方法不当还和教师的不良情绪有关,教师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学生,日复一日做的是紧张、劳累的工作,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极易产生心理问题,但又不允许教师有心理问题,否则会影响那些正处于发展中的学生。这就造成了一对矛盾。
  矛盾的解决只能靠教师自己。教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学会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再次,即使教师教育学生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不懂得科学的方法,也只能费力而无效,甚至增加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以教师要掌握教育教学心理,提高知识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是必要的,但远远不够。许多教师都学过心理学、教育学,但在工作中却感觉用不上。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思索,而不足单纯靠经验,要切实适应学生发展需要,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最后,长期的应试教育、经验教育,忽视了教师的另一角色——预防学生心理问题,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发挥教师作为心理卫生工作者的角色。
  美国心理学家林古伦说过:“当一名心理工作者不一定是教师的主要角色。如果一名教师对他工作中的诊断方面一无所知,那么,他所做的比他所应当做的成效要小得多。如果教育是为健康社会培养健康的公民,则教师应当清楚他们作为心理卫生工作者角色的重大职责。”
  教师要当好这一角色,首先要创设积极的情感氛围,师生关系融洽,能自由沟通、交流,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另外,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关注其心理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即及早积极地咨询、治疗。
  学生心理问题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很大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们,可能就是“扼杀”学生心灵的“杀手”,反思自己,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千千万万发展中的学生必然是有益的。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化工设备故障的诱发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维修策略,以期从根本上降低故障发生率的同时,为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在对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后发现,钢铁产能过剩已经成为现实中比较关键的问题,钢铁集团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新形势下下的钢铁集团不仅需要对市场环境进行关注,
摘 要:说谎的现象在小学生当中是普遍存在的,而说谎这一行为与社会道德标准相违背。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对小学生说谎的表现、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文章先分析了小学生说谎的表现及心理动机,再根据课题研究中的实际做法,介绍了一些避免和纠正学生说谎行为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说谎;行为分析;纠正策略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层面的要求,研究小学生说谎行为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
为更好地评估或对比自动驾驶技术的定位方法,提出了一种专用于自动驾驶的定位性能评估方法,利用定位误差的数学特性、帧占比、误差灵敏度系数及区分度系数进行线性组合得到评
标准化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是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运行企业标准体系,明确企业内部需要执行的标准,并及时向设计、生产和管理人员进行宣贯
今年6月,广西各地工商和警方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横扫“玛雅”传销专项行动,上百家“玛雅”经销店被查封。  一段时间以来,“玛雅”在广西各地成了炙手可热的名词。“买一份玛雅不但白拿产品,还可以赚几百块钱!”高额的回报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玛雅”,雪球越滚越大,迅速由广西扩展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一时间50万人成为“玛雅人”,成为全国最大的传销网。  然而,“玛雅王国”却是一个变相的传销网络,它仅存在
期刊
近年来,电网供电企业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建立坚强电网的需要,进行了大规模电网建设,大量变电自动化设备、配电线路和变压器等资产被技术改造、更换,产生了大量废旧物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更好地指导各部门、各地区开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编制了《战略性新兴产
汽车维修质量对于汽车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提升汽车维修的质量,必须要加强汽车维修工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本文分析了汽车维修工项目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