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拍

来源 :少年博览·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朱自清笔下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对秦淮河总有一种向往。那巷那庙那贡院,那桥那街那秦淮风情。如果想感受南京味儿,那就沿着十里秦淮河,品味一河两岸的风情。
  千百年来,秦淮河不仅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明,南京的美,大部分也落在了秦淮河畔。若没有秦淮河,南京该是何等的寂寞……
  我最先上了文德桥。
  文德桥有“文章道德天下第一”之意,因桥向与子午线方向吻合,每逢农历十一月十五日的午夜前后,俯瞰桥东、西两侧,都能见到倒映在秦淮河里的半边月亮,甚是浪漫。“文德分月”这一奇观也与无锡市锡惠公园的“二泉映月”、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并称为江南赏月“三大奇观”。
  南京民间有“君子不过文德桥”一说,因为古時候的文德桥,一边是夫子庙和科举重地,另一边是烟花柳巷。两个天地,两种人生,就这样隔河相望,考验着芸芸众生,能出淤泥而不染的才是真君子。
  文德桥西侧有座桃叶桥,过了这座桥,就是桃叶渡。这名字的由来,要追溯到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有位爱妾叫“桃叶”,她往来于秦淮河两岸时,王献之放心不下,常常迎送桃叶渡河,并作《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从此渡口名声大噪,久而久之就被人们称呼为“桃叶渡”。桃叶渡也成才子迎送佳人之地的代名词。
  桥的情怀
  站在乌衣巷,我感慨万千,很想去寻找那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旧时燕,在朱雀桥边采一束野草花。
  乌衣巷是东晋名门望族的聚居区,不仅走出了王导、谢安这两位东晋政治家,还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毫不夸张地说,乌衣巷见证了王谢两大家族的历史,也见证了秦淮河的历史,甚至与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紧密相连。
  然而,乌衣巷的繁华终究不能长久。唐朝时,乌衣巷沦为废墟。当诗人刘禹锡看到破败的乌衣巷,内心可谓是感慨万千,最终化为一声叹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所有的繁华,终究有一天会走向落寞。
  让人欣慰的是,1997年,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恢复乌衣巷,开始挖掘、展示乌衣巷源远流长的历史,并修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古居纪念馆。纪念馆中陈列着六朝时期的文物,让人感受到了六朝古都——南京的悠久历史。
  乌衣巷历经千年沧桑,凤凰涅槃,落入凡间,也换了人间。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繁华热闹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内,有一处闹中取静、怀古思幽的场所——江南贡院。这是古代文人士子神往的地方,是莘莘学子入仕的必经之地,承载了几多欣喜与悲伤。
  江南贡院旧称“建康贡院”,始建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位于南京夫子庙学宫东侧,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
  在“一考定终生”的科举时代,很多人的命运在贡院流转。一旦金榜题名,便走上平步青云的康庄大道。从贡院的落成到科举制度的废除,江南贡院走出800多名状元、10万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在明清时期,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
  虽然现在的江南贡院已失去它的“功能”,但作为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的缩影,它给我们带来的却是横跨时空的思考。
  夫子庙的怀念
  在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我们看到了南京夫子庙。
  中国四大文庙之一的南京夫子庙是祭祀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也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
  明明是一座孔庙,南京人却称“夫子庙”,这称呼透着一股亲切感。南京夫子庙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根据东晋开国功臣王导提的“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立学宫于秦淮河南岸;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移东晋学宫于秦淮河北,并在学宫前建庙,祭奉孔夫子。
  南京夫子庙走过近1700年繁华,其“庙市合一”的独特格局保存至今。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数百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在这里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写下千古传诵的篇章。
  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胜地今更辉煌。无论是秦淮河上的灯笼,还是青砖黛瓦马头墙;无论是文德桥上熙攘的人流,还是夫子庙街飘香的酱板鸭,都是南京老城南市井生活的缩影。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我们唯有将秦淮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下去、发扬开来,才能让秦淮文化永远流传。
其他文献
汇聚爱心,与爱同行。公益是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中,一抹温暖的存在。它由爱心汇聚,一句问候,一个微笑,甚至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动作,都有可能改变别人。而我作为公益活动的参与者,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治愈、被温暖、被感动。  我的妈妈是一个志愿者团队的志愿者,她所在的团队中,有年过六旬精神矍铄的老人,有工作繁忙的中年人,也有和我差不多大的学生。在妈妈的带领下,我也加入了这个志愿者团队,希冀能为他人送去关爱,传递温暖
期刊
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6月20日晚,在2021世界女排联赛中,中国女排以3:0的得分完胜美国女排,取得了七连胜的好成绩。  对国人来说,中国女排代表的不只是一支队伍,更是一种精神——顽强战斗、勇敢拼搏,即使队员更新换代,这种精神也会传承下去,如一座灯塔,激励一代又一代人。  如今,这种精神也在江淮大地燃起火种。  1  在4月结束的2021年度合肥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排球比赛中,有一所学校从5
期刊
行旅在一个城市时,我偶尔会想,是否能带走什么,装载一分城市的气质。  去苏州,带走一方苏绣丝巾;去西双版纳,选一件玫红底蓝条傣锦;去厦门,在老别墅群里的文艺书店门前,心上有了难忘的一瞥,带走了不在书店和虫洞书店的印戳;去扬州,带走的,则是一枚小小的绿梅绒花。  中国造花中,南方绒花为一大流派。扬州绒花是南方绒花的代表。扬州的气质,古典是底蕴。绒花,便是扬州的一笔古意。  绒花是江苏传统手工艺品,以
期刊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继续凝聚力量,一起唱响青春激扬的旋律。 ——题记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月的鲜花,为青春绽放;炙热的阳光,因梦想燃烧。又是一年“五四”时,我的脚步从未停息,我用奋斗创造自己的未来。时代的变迁赋予青春新的内涵,青春不老的情怀让五月永远激情澎湃。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发起了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爱国运动,青年们扛起了时
期刊
习近平爷爷曾说过:“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是的,我们怎能忘记为祖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们呢?  在牺牲的英雄名录中,有一位年仅21岁的英雄,他的名字和上甘岭战役一起传遍中朝大地,他就是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疯狂扫射的枪眼,为部队冲锋铺平道路而壮烈牺牲的伟大战士——黄继光;而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为避免队伍暴露,任由大火蔓延全身,壮烈牺牲;抗日英雄董存瑞
期刊
我知道你  从一艘小船开始  红色的倒影泛起涟漪  一圈一圈  描绘出你的轮廓  你是希望  我知道你  从一个个故事开始  灰色的硝烟张牙舞爪  一口一口  企图吞噬你的背影  你是无畏  我知道你  从一百年的时间里  红色的风吹动山河  一缕一缕  诞生了盛世风华  你是力量  我知道你  知道你的名字  每每念起  我的心里  便会被所有热愛的情绪  填得满满  我真的  好喜欢你啊
期刊
五千年华夏,数百年风霜。  在沉甸甸的史册丹青中,如同1921年-2021年这般风云激荡的百年,也难数出二三。  这百年,是中国共产党人,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将血泪与水火咬牙扛下,把光荣与反思深藏心间的百年。  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年岁里,有一群人曾奔赴疆场、以身殉国。他们是中国共产党人,也是这一封封信笺的书写者。那些埋藏于炮火狼烟中的忧与思、笑与泪,透过发黄的纸张,即便到如今,还在一一诉说当年的风
期刊
大文豪雨果说过:“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它或平静,或轻松,或悲伤,或愤慨,意义各不相同。对中国人来说,有一首音乐具有特殊意义。它振奋人心,使我们团结一致,它就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天安门下,人山人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伴随着庄严的宣告
期刊
一  哈维市的天空灰蒙蒙的,市民们穿戴风衣礼帽,行色匆匆。  此刻,一只黑色的猫头鹰停在雕塑上,一分钟后才扑棱着翅膀,重新飞上天空,朝贝克街的方向飞去。  贝克街221号,怀特打了个哈欠,从床上爬起来。他理理头发,遮住右眼角旁一道长长的伤疤,那是他年幼时被闪电意外击中留下的。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并且身体还算健康;不幸的是,这道闪电并没有给他带来闪电般的速度或者掌控雷霆的力量,他是一个普通人,毕业
期刊
每天晚上自习课时,我都会觉得自己像一条漂泊在星空湖中的小船。我总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一大群银光水母惊恐地从我身边呼啸而过……  ——虫虫星球七年级学生 “不喜欢体育课”的斯里普  一  星空湖畔。五只毛茸茸的蓝绿色虫虫和五只亮晶晶的红黑色虫虫相谈甚欢。更多闻风而来的蓝绿色虫虫充满善意地围在四周,边听边认真点头。  “虫虫们在聊什么?”艾易好奇地问小艺同学。  “毛毛虫在问光光虫,你们那儿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