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美的境界——评现代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

来源 :文艺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f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是古今中外一切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所孜孜以求的高境界; 美,是艺术女神的化身,她以自身的美光照人间,又以自身的美满足人类精神的审美需要。 有位学者说过:“没有美,艺术是不存在的。”戏剧作为艺术的一种,更是制造美、展现美、传播美的一种好形式。失去了美,……
其他文献
一至少在像文学研究这样研究对象的主要存在方式是书面形态的学术工作中,所谓回顾历史,通常实质上只是意味着回顾一系列书面形态的历史资料.面对历史过程的描述和分析,实质上
为了合成控释型高分子前药,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设计并合成了壳聚糖-5-氟尿嘧啶高分子前药,其结构经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证明.采用紫外-可见光谱
<正> 在贵州,社会科学研究真正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一条专业研究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相结合的战线,从而发挥其认识、论证、预测、调控等多种社会功能,对领导决策和学科发展作出显著的贡献,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从1978到1988的十年间,无论在全国、在本省,学术空气之活跃,研究成果之丰硕,都是前所未有的。宜乎人们将这十年称为社会科学的黄金时代。贵州曾是一片学术研究的荒原。解放前,这里没有一个专业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只有
<正>邓恩铭是贵州荔波县人,生于1901年,原名恩明,字仲尧,又名尧钦,建勋、黄伯云等。1916年到山东济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1919年五四运动时,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同年11月,组织进步学术团体励新学会,出版《励新》半月刊,1920年8月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春和王尽美、王翔千等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去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回山东建立中共山东支部,积极开展工人运动。1922年1月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数字化技术就是用数字记录和描述事物,是将事物的所有关键属性提取出来并用一定格式的数字(这种数字的集合也叫数据)加以记录。这种记录的数据可以通过逆转换方式还原,从而准确
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
连秀丽:王老师,您早在70年代末就走上文坛了,我们这茬人都读过您的小说,我是指关注文学的人。作为“老三届”,您的文学经历有什么不同吗? 王立纯:我四岁离开巴彦老家,一直生活在
对攀钢新3^#高炉(2000 m^3)年修开炉及快速达产的经验进行了总结。通过制定合理的开炉方案,开炉过程中确定合理的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控制适宜的加风、开风口及渣铁排放进程,优
期刊
<正> 孙中山在《物质建设(实业计划)》一书中写道:“此后中国存亡之关键,则在此实业发展之一事也。”而海港之建设,则“为国际发展实业计划之策源地”。足见他对海港建设是非常重视的。一孙中山重视海港建设是同他对外开放的思想主张联系在一起的。孙中山痛感闭关不足以立国,认识到惟有开放才能“并驾欧美”,故在他的论说中反复强调必须变闭关主义而为开放主义。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他即明确指出,“泰西各国”之所以富强,在于“体恤商情”,实行开放、保商政策。他说:“我中国自与西人互市以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