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患者膝关节不稳及退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x1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膝关节不稳、退化的影响。方法: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了52例脑卒中患者膝关节不稳、退化患者,结合患者入院编号分组,分为观察组(入院尾号单数)26例、对照组(入院尾号双数)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采用肌内效贴治疗,予以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下肢简化FMA评分、关节活动度ROM比较,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膝关节不稳、退化治疗中,应用肌内效贴处理,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下肢功能、膝关节活动度。
  关键词:肌内效贴;脑卒中;膝关节不稳;退化;临床疗效
  脑卒中,也可以叫作中风、脑血管意外CVA,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1]。血管性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不良生活方式等,均会引发这一疾病。主要表现:一侧脸、手臂/腿部突然无力、麻木、眩晕等。膝关节不稳KI、退化,在偏瘫侧肢中发生率较高,发生原因和膝关节过伸GR有关。本研究将我院将近年来收治的脑卒中膝关节不稳、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判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常规运动疗法+肌内效贴治疗的效果。
  1.基本资料、方法
  1.1基本资料情况
  将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52例脑卒中患者膝关节不稳、退化患者,按照其入院编号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男性为15例、女性为11例;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60岁、72岁,平均年龄(66.5±6.4)岁;病程收集范围为12~30d,中位病程为(21.7±2.3)d。对照组男性为16例、女性为10例;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62岁、70岁,平均年龄(66.4±6.2)岁;病程收集范围为15~29d,中位病程为(22.2±2.5)d。两组病例的临床所有数据信息比较,P>0.05。
  入选标准:通过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者、接受影像学检查确诊[3]者、生命体征稳定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者。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者、认知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1.2.1 对照组通过常规运动疗法治疗,进行患肢牵伸、膝周力量、膝关节本体感觉,以及主动控制和步行方面的训练,每次训练的时间为30min,1次/d,5d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间隔2d,继续进行训练,共接受八个疗程的训练治疗。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配合肌内效贴治疗,第一条肌内效贴选择I形贴布,中间为5×5cm为锚贴在胫骨粗隆位置,拉力为30%左右,以U形于膝内外侧——股骨内外侧覆盖延伸。第二贴取U形贴布,锚于大内中部,于髌上缘10cm位置分开,拉力大小同上,分别绕膝关节内外侧、胫骨粗隆。第三条选择I形贴布,锚于大腿内侧1/3位置,尾向下延伸到股骨内侧踝,每次贴2d。
  1.3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FMA评分、ROM。
  1.3.2 临床疗效的评判:经治疗,站立时膝关节最大伸展角度低于5°,并且没有明显的肿胀、疼痛、身体重心后移等表现,即为显效。经治疗,站立时膝关节最大伸展角度、临床症状,均得以一定缓解,即为有效。经治疗,没有达到上述标准,即为无效。显效、有效之和×100%=治疗总有效率。
  1.3.3 膝关节活动度的评判:接受检查,将大腿固定0°为正常。
  1.3.4使用下肢简化FAM量表,评判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分数越高表示运动障碍越轻。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研究的所有病例临床数据资料,均输入于SPSS23.0统计学软件中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均通过率%的方式代表、X?检验。计量资料、两组FMA评分、ROM的对比,均采用均数差X±s的形式表示、t检验。对比结果显示:P<0.05,即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效果的对比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差异,P<0.05,如表1。
  2.2 观察组、对照组FMA评分、ROM的对比
  治疗后,两组FMA评分、ROM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如表2。
  3.讨论
  脑卒中膝关节不稳,对于患者躯体平衡、下肢步态、膝软组织等的影响较大,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膝关节疼痛、退化的情况[4]。脑卒中膝关节不稳,不可单独将生物力学特征,归纳为四头肌痉挛、腘绳肌减弱,还应考虑到膝关节四周肌肉力量为不平衡状态。本次研究结合了患者病理机制,通过常规运动疗法、肌内效贴治疗,能够发挥贴布尾、朝、锚的回缩特性。贴于局部软组织上,可对膝股四头肌内侧构成作用,确保膝关节的稳定[5]。在自然拉力效应下,肌内效贴能将皮肤拉起,加大皮下组织的滑动性,因此利于有效减轻患者的肿胀、疼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此外,还可改变膝关节不稳、退化所致恶性循环,改善膝关节不适表现。
  总之,肌内效贴应用于脑卒中膝关节不稳、退化治疗中,临床效果确切,而且能改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下肢功能,有临床应用及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俊,雷迈,朱林平,等.肌内效贴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静脉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7,39(6):779-781.
  [2]李亚斌,冯海霞,梁学镖等.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2017,32(1):6-9.
  [3]杨正文.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7,26(20):100-101.
  [4]吴澄,朱玉连,刘强等.肌内效贴辅助下肢训练对腦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康复,2017,32(2):131-132.
  [5]卢战,唐艳,胡凤丹.触发式功能性电刺激训练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09):100-102.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将深入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研究,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我们选取了专门的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并且将病例分为两组,保证两组人数相同,将两组分别命名,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通过不同的方法给予两组护理,在最后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对于脑卒中病情的知识了解程度。根据本次的实验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康复锻炼处方的价值及对其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02月-2018年06月)接收的颅脑损伤患者(n=72)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为基准,分为实验组(n=36,康复锻炼处方)、对照组(n=36,常规健康指导),对72例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质量评估。结果:肢体功能:实验组肢体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实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与健康教育路径结合在五官科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五官科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且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与健康教育路径结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疾病知识了解度、护理满意度等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
期刊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烧伤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烧伤的康复治疗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烧伤治疗后期的烧伤部位功能恢复情况尤为重要,直接影响了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的质量。本院在2018年使用可塑板材制作了多个康复支具,这种材料具有在80 ℃及以上温度下变柔软,冷却后可变硬的特点【1】。本院烧伤科利用该特点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为患者针对性的设计制作了多种康复支具,用于固定和支撑治疗康复期
期刊
摘要:目的:在临床心理健康管理中应用心理咨询联络护士进行沟通,以此分析心理咨询联络护士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00例(2017年2月~2018年2月),分2组:对照组、研究组,并选拔20名心理咨询联络护士,对护士进行心理学知识培训和沟通技能培训,其中,研究组患者的临床心理健康管理中应用心理咨询联络护士进行护理,而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管理,以此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士遭遇暴力事件发生率。结果:研
期刊
摘要:在现代医学发展中,工程科学与临床医学不断融合,相互进步。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虚拟与增强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与医学不断的融合发展,衍生出一系列的医学诊疗技术,仪器。大大推进了医学发展。可见,智能与医学的结合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必须构建医工结合的医学生培养体系。为培养复合型智能人才。不仅需要理工科与医科知识的进行叠加,而且要根据社会需求将相关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发挥 1 +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对卒风后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100例卒风后偏瘫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式,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进行减重步行训练、常规康复训练,此项试验在2017年6月22日至2018年6月22日期间进行。结果:观察组FMA评分(91.58±2.65)分、FAC评分(4.18±0.35)分、SF-36评分(92.43±2.33)分高于对照组(P0.05)。  1.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医院儿科急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从我院儿科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急诊患儿资料中选取20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均分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0%,护理满意度为98.0%,均优于对照组的9.0%和 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急诊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控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对闭合性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手术结果为参照,选择我院收治的65例闭合性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给予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对比统计诊断准确率。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诊断患者实质性脏器损伤,包括脾损伤、肝损伤、肾损伤、胃肠损伤、腹腔积液等符合率,超声诊断检出率较高。结论:超声对闭合性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边缘性鼓膜穿孔患者应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边缘性鼓膜穿孔患者,均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n=50)采用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观察组(n=50)采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分析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