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青年患者ASCVD传统危险因素与美国相关研究结果的差异分析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rtgwdrtwertwe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分析中国与美国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青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传统危险因素水平及变化趋势。

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7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18~44岁初次诊断为AMI的住院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年龄、性别、出院诊断等一般临床资料以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肥胖、吸烟5项ASCVD传统危险因素相关信息。美国相关研究结果来源于Yandrapalli等的文献报告。该研究通过美国住院病历样本库收集2005年1月—2015年9月初次诊断AMI的18~44岁患者的ASCVD传统危险因素信息。分析我国初发AMI的青年患者传统危险因素特点及变化趋势并与美国相关文献报告结果对比。

结果

共纳入中国初发AMI的青年患者2 866例,年龄(39±5)岁,男性2 739例(95.6%)。美国初发AMI的青年患者280 875例,年龄(39±5)岁,男性203 700例(72.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构成比分别为77.3%(2 214/2 866)和46.4%(130 326/280 875)。中国初发AMI的青年患者ASCVD传统危险因素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血脂异常2 254例(78.6%)、吸烟2 084例(72.7%)和高血压1 170例(40.8%),美国分别是吸烟159 537例(56.8%)、血脂异常145 212例(51.7%)和高血压139 876例(49.8%);至少具有1项传统危险因素的比例分别为96.0%(2 752/2 866)和90.3%(253 630/280 875)。中国初发AMI的青年患者吸烟率及血脂异常率男性高于女性,糖尿病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P均<0.05)。美国初发AMI的青年患者吸烟率以及血脂异常率男性高于女性,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压患病率女性均高于男性(P均<0.001)。中国青年男性患者吸烟率、血脂异常率高于美国(分别为75.5%比58.1%,79.3%比54.6%,P均<0.001),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低于美国(分别为13.1%比18.6%,14.9%比19.9%,40.6%比49.3%,P均<0.001)。中国青年女性患者血脂异常率高于美国(63.8%比44.1%,P<0.001),吸烟率和肥胖率均低于美国(分别为12.6%比53.4%,10.2%比26.9%,P均<0.001)。中国初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青年患者肥胖率、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20.1%比10.9%,17.6%比14.5%,47.4%比38.9%,P均<0.05)。美国初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青年患者肥胖率、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24.0%比17.0%,25.0%比20.0%,54.6%比44.2%,P均<0.001),吸烟率和血脂异常率低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53.5%比60.5%,51.4%比52.1%,P均<0.001)。中国高血压和肥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吸烟率呈下降趋势(趋势P均<0.001);美国5项ASCVD危险因素均呈上升趋势(趋势P均<0.001)。两国上升幅度最大的危险因素均为高血压,分别达到15.6%和14.5%。

结论

吸烟、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是中、美初发AMI的青年患者前3位的危险因素,两国不同性别和心肌梗死类型之间ASCVD传统危险因素的差异较大。中国高血压和肥胖呈上升趋势,美国5项ASCVD传统危险均呈现上升趋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术前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高淋巴结负荷的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1日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2 6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胸部多层螺旋CT(MSCT)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腋窝高淋巴结负荷(HNB)组和非HNB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负荷的影响因素,建立MSCT对HNB的诊断模型,采用受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气手术术后患儿使用纳布啡与地佐辛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腹腔镜疝气手术的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成A、B、C三组,各28例。手术前15 min,A组采用纳布啡麻醉,B组采用地佐辛麻醉,C组注射生理盐水,比较三组患儿苏醒期躁动、不良反应、镇痛效果、镇静效果及麻醉满意度情况。结果:A、B组躁动率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呼吸抑制、躁动不安、恶心呕吐发生率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CHFrEF)患者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部2019年5-12月收治的80例CHFrE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规范化治疗的前提下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照组在规范化治疗的前提下加用培哚普利。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FMD)、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环磷酰胺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3月-2019年6月治疗的76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对照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充治疗牙周病逆行感染所致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12月广州市东升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00例牙周病逆行感染所致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接受一次性根管填充治疗,对照组接受多次根管治疗。对比两组术后24 h自发痛情况、术后不同时间段叩痛情况、治疗前后PAI分值、治疗前后牙龈情况、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自发疼痛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目的:探究风痰方介导TLR2TH17IL-17应答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新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信必可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炎的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0年10月本院接诊的90例AECOPD合并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注射用胸腺肽α1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
目的:探究吴茱萸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痰浊上蒙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梅尼埃病(痰浊上蒙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眩晕障碍量表(DHI)、耳鸣致残量表(THI)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DHI、T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HI、T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目的:探讨采用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内痔,对患者临床疗效、细胞免疫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临床收治的内痔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细胞免疫指标、临床治疗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90.0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目的:探讨小儿导尿管在麦默通微创旋切治疗乳腺良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优势及价值。方法:本研究系回顾性研究,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6月-2020年8月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治疗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入组对象按引流方法分为无引流组(n=30)、皮片引流组(n=30)和小儿导尿管组(n=30),其中无引流组患者仅接受微创旋切术,不采取任何引流方式;皮片引流组患者通过微创旋切术切除患者肿块后采用皮片对手术残腔进行引流;小儿导尿管组患者则在手术后选择小儿无菌导尿管对残腔进行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