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约瑟夫.康拉德作品中的现代主义特征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康拉德是英国19世纪末的一位杰出小说家。虽生于波兰,他却精通英语写作,并由于擅长写海洋小说题材而被评论界誉为“海洋小说大师”。康拉德的时代(1857-1924)正是西方文学现实主义潮流与新兴现代主义交汇的时代。为了突出康拉德作品中的现代主义特征,本文选取了他的《吉姆爷》、《诺斯托罗莫》、《黑暗的心》等作品并对其进行了多方面分析,不仅研究和揭示了中其中包含的现代主义因素,如作品中的现代主义时空观、多元叙事策略以及文学中的印象主义等,还讨论了其在具体作品中的运用。
  关键词:现代主义 时空观 多元叙事 印象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现代主义运动最先起源于西方20世纪早期的艺术领域。作为对传统的突破,现代主义更强调艺术创作的实验性原则。在文学领域,由于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现代主义文学的主题更加关注人在宇宙中存在的意义与目的。在西方文学界,这一时期涌现出如艾略特、伍尔夫、福克纳、乔伊斯等现代主义大师。本文研究的约瑟夫·康拉德并非典型的现代主义代表作家,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康拉德的作品形态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交融与过渡,因其作品一方面具有深刻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又呈现出现许多现代主义的特征。
  一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融
  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的作品主要以19世纪末西方世界的社会环境为背景,而这些作品中所体现的社会现象以及主题内容成为了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前奏。康拉德在一些小说作品中所使用的独特叙事技巧也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所以说,康拉德的作品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在西方文学作品上的过渡与交融的体现。当代许多评论家都视约瑟夫·康拉德为具有现代特征的作家,无论是从其作品的主题还是从叙事结构上,都可以认证这一点。
  从康拉德的社会背景及个人的复杂生活与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他大部分作品的现实根基及其来源。作为19世纪后期的一位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出生于波兰南部的别尔吉切夫,或许是他童年生活的不幸使他的作品中投入了很多人性的黑暗与阴影。这个对于世界很早便感受到怨恨和疑虑的少年,有着敏感和郁郁寡欢的性格。在他成为一名知名作家前,约瑟夫·康拉德度过了近20年的航海生活,这段生活使他了解了当时世界上具有最发达文明的国家,增长了见识。同时他也去过当时原始落后的亚非殖民地,生活中的这段经历不仅为他的写作提供了复杂而又多维的素材,也让他有机会体会不同文化间的异同与碰撞,并将这些以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故事投射到作品中去。
  就其作品风格而言,约瑟夫·康拉德的语言精炼优美,具有伍尔夫在《论未来小说》中所提到的散文体风格,同时他也在其充满冒险与传奇色彩的作品中深入探索了许多现代社会的问题,如人性的黑暗、对利益的贪婪、现代社会的异化与孤独等等,这些看似陷入困境的现代题材正是其作品中现代主义特征的表现。另外,康拉德的作品总体来说体现了现实主义以忠实反映生活为核心的创作原则,但又非是绝对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小说。在现代主题的描写中,约瑟夫·康拉德不受传统现实主义创作三要素的限制:首先,他的小说中具有独特的时空观,这种突破传统时空局限的写作为他的小说增加了探索事件在人们意识中反映的新视角。在他的笔下,冒险故事的情节相比内在的心理真实只是背景,而人物本身的心理时空、感觉与印象才是创作的核心所在;其次,故事中独特的叙事方式也为其脱离纯粹现实故事的所在。在多元的叙述中,谋篇布局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再加以充分的心理描写,人物、情节、场景也因此增加了神秘色彩。此外,在揭示现代生活中的矛盾和危机的同时,故事本身也引申出极强的象征意义。在《黑暗的心》与《吉姆爷》等作品中,象征几乎无处不在。而康拉德作品中最受人关注的特征就是其文学作品中的印象主义特征,这种文学叙述中的主体反映则是为作品带来如画面般的色彩。这一特征对许多现代主义作家如伍尔夫,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 康拉德作品中的现代主义时空观
  现代主义小说的产生受到现代心理学及现代哲学的影响,如19世纪80年代起源于法国的直觉主义哲学思想。他们认为真正的时间是一种主观的、非理性的心理过程,即心理时间是脱离物质的没有静止的绝对运动。凭着这种直觉可以达到能指向事物的内在生命的真实运动。尽管这种哲学缺少理性基础,但心理时间的概念使文学作品中的描写趋于用主观世界的时间与空间,以及对世界的直觉和象征暗示来代替客观世界的反应。具体表现为作品中时间顺序的颠倒、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
  约瑟夫·康拉德最成功的作品《诺斯托罗莫》在叙事方面就采用了这样一种充满现代性特征的手法。作品中的现代主义时空观不仅是康拉德创作中现代特征的体现,更证明了康拉德对于小说叙事时间娴熟的处理艺术。作品描写了一个家族开矿历史过程中经历的政权变化与军事叛变以及如何保护银矿等一系列故事。但康拉德却完全打破了历时顺序,将整个故事以事件为内容为核心重新安排:第一章是整个故事的概况部分。在这里,再细心的读者也找不到具体明确的时间标记,整个故事的背景交代都是作者一笔带过。从第一章开始作者便运用了独特的时间处理方法,他以电影镜头的拍摄方式交代着一个个场景。尽管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发现“从第一部第二章一直到第二部第六章作者的时间转换非常频繁,但种种事件交织在一起,互相照应,但都围绕一个主题:银子和银矿——物质利益。”(杜明业,155)。
  这种手法的好处之一在于其情节的模糊性能够引发读者积极地思考,为吸引读者的阅读创造了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应该从印象与碎片入手去挖掘整个故事的全貌而不是跟着作者的思维在游走。其二,这个打破时间的故事安排可以突出主题,通过时空视角的转换,给读者留下凌乱的印象线索去拼凑,同时在此理解过程中为读者留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对于康拉德来说,这种叙事的倒错一方面为突出故事情节和吸引读者;另一方面,整个叙述的时间安排也并非是凌乱无序的,正是这种内在的联系,这种倒序预序相穿插的叙述方式,要求作者对于时间描写有着高超的技巧与把握,同时也要求读者具有整合时空与理解故事核心与真相的理解能力,否则很容易陷入混沌的阅读状态。因此,康拉德的这种时空观不仅是小说叙述方式上的一次微妙布局,更体现出作者本身独特的时间处理艺术。他的成功正是在于用“巨大的时间和空间跨度,写了几代人在古老的文化和现代物质文明的冲突中的遭遇和不同命运。”(王佐良等,212)。
  三 康拉德作品中的传统叙事模式与多元叙述模式
  在康拉德的作品中并存着传统叙事成分与多元叙述模式。这种多元叙述模式也是现代主义特征的体现之一。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叙述模式不同的是,康拉德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场景三大要素,一般在作品中不按照发生、发展、冲突、高潮、结局的一个完整故事情节模式来进行。对于传统线性叙述模式的突破,为康拉德小说的叙述带来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读者必须时刻警惕辨别故事的真与伪以及小说的发展是否进入了另一个轨道或者循环。就小说的结局而言,与绝大多数传统作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康拉德小说中的主人公最终很少以成败而论。在其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复杂的局面、灵活的表述,以及对人物内心深入的探究与揭示。通常小说的结局是在高度象征的背景下出现的,而有时语言使用上的模糊性也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余地,似乎其蕴意深远,却又无法明白说出。或许在这样一个世纪之交,作家面临的世界过于复杂;或许作者不再相信语言所能表达内容的深度;亦或是作者期待读者不再扮演传统阅读意义上的被动角色,而是试图在作者、读者和作品之间创造一种新的关系。
  例如在《吉姆爷》中,传统意义上的全能叙述者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文中的人物马洛。而在马洛看来,完全真实的关于吉姆经历的角色又刻上了讲述者本人的情感与认知的烙印,这使得一个故事的多个叙述版本成为可能。康拉德通过马洛之口,讲述了一个有关吉姆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本身具有多重阐释的特征。这种叙述手法和语言形式的变化不仅增加了作品本身的多意性,同时也昭示着一个不同时代的到来;在一个严重异化的社会群体中,必然发生着荒诞的故事与复杂的呈现方式。
  在多元叙述方式上,康拉德是成功的。他不仅通过多重声音赋予了作品丰富的含义,也让读者体会到自我解释的重要性。在探讨人性问题的同时,这种多元叙述的使用也丰富了小说人物的性格。因为人物的展示在康拉德笔下已经变成多角度、多侧面与复杂多变的时空推移的综合描述。在现代主义时空观的映照下,康拉德以他高超的实验性叙述使得整部小说的叙述构成一个多元而有机的整体。
  四 康拉德作品中的印象主义表达手法
  印象主义于19世纪70年代进入文学领域,它以唯美主义和自然主义为基础并崇尚高度个性化的写作手法。康拉德是将印象派画家竭力捕捉景色给予人的光感和对象的模糊轮廓应用到文学作品中的大师。很多人都曾评论康拉德作品中的印象主义之美不仅在于能让读者听到,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到和看到。康拉德本人也认为小说的魅力在于通过感觉传达印象。这种朦胧的印象之美可以由作家的描写转化为人物内心深刻的情感、瞬间感受经验转为感情状态,并且更倾向于感情的描述。正如生活的本质是模糊而凌乱的,只有通过无数个印象的重叠与反馈才能够慢慢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意义本身也就逐渐从各种印象中浮现出来。在康拉德的许多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样的描写。例如,《黑暗的心》中:“响起了一声沉闷的爆炸声,脚下的大地在颤动,一股白烟从峭壁中冒了出来,后来就没动静了。山崖表面看不到有什么变化。”
  关于康拉德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与印象主义一起常被提及的还有作品中象征主义主义的运用。它们如同一对翅膀,共同构架起康拉德小说的美学特征。评论家认为康拉德之所以能够在作品中将印象主义描写得如此精妙,主要在于他采用了浓缩透视法并善于营造一种颓败的环境。在颓败背后,也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对于康拉德本人世界观的影响。而象征主义的运用,也正暗合了现代主义的主张。另外,从对康拉德小说《诺斯托罗莫》中的时空观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心理学及现代哲学如法国的直觉主义对康拉德创作的影响。而康拉德作品如《吉姆爷》中的独特多元叙事策略在《黑暗的心》等代表作中也有精彩的体现。这种虚构的真实与多元的真实不仅影响了了现代主义叙事美学,甚至间接作用到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方式之中。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康拉德作品中渗透的现代主义特征。尽管本文中主要研究的是约瑟夫·康拉德并非典型的现代主义代表作家,作者本人也未对此做出肯定表态,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康拉德的作品内涵丰富,其形态根据历史时期判断可以看作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交融与过渡,其作品不论从思想观念还是具体写作技巧在某种程度上都呈现出现代主义的特征。虽然康拉德的作品似乎始终在传统故事与现代表现之间徘徊,但他对以后的现代派作家产生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
  
   参考文献:
   [1] 李维屏:《英国小说艺术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 安德鲁·桑德斯,谷启南等译:《牛津简明英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弗吉尼亚·伍尔夫,瞿世镜译:《论小说与小说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4] 康拉德,熊蕾译:《吉姆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康拉德,胡南平译:《黑暗的心脏·“水仙号”上的黑家伙》,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6] 杜明业:《〈诺斯托罗莫〉的叙事时间探析》,世界文学评论出版社,2009年版。
   [7] 王佐良等主编:《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简介:马莉,女,1973—,河北阳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现实生活中,由于旧的观念仍残留在人们的心中,一 想起以前的癌症病人大多死亡,便给癌症冠以“不治之 症”。恶性肿瘤的治疗难度较大,人们在潜意识中往 往把“难治”与“不治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与美国癌症研究院在2007年底发表了研究报告《食物、营养、身体活动与预防癌症》,参与的专家们整理了7000篇顶尖癌症研究,历时5年才完成。报告指出,
王伯伯今年60岁,平时带带孙子,逛逛公园。他饮食正常,起居规律,身体健康,心宽体胖。春节期间,外地回来探亲的孩子感觉他消瘦了许多。王伯伯开始没在意,还称自己“千金难买老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逐渐意识到整个交通路网的布局、规模都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自那时起,我国开始初步探索发展高速铁路,并在10年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上世纪90
编前语:201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今年75岁仍老当益壮、新作迭出的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乃深受我国读者喜爱且深刻影响我国文坛的一位当代域外大师,从多家出版
专业、专注、全力打造金昌品牌公司简介浙江金昌弹簧有限公司坐落在西施的故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诸暨市城西工业区,这里山青水秀、美丽而富庶,交通四通八达,浙赣铁路以及杭
在劳伦斯的文学创作主题的发展和演变方面,一个共同的认知就是“以作品主题多样性和互相关联性”而著称的手法的应用。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对于故事主人公“眼睛”的独特描写无
日本杰出的存在主义作家大江健三郎是继川端康成之后,日本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指出:“人生的悖谬、无可逃脱的责任、人的尊严。”(《我在暧昧的日
宁波康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有各类塑料管道高速挤出生产线,各类塑料异型材挤出生产线,各类塑料板材、片材、流涎膜挤出生产线;各种用途的单螺杆、双螺杆挤出机;各类
2010年10月以来,我国黄淮、江淮等地降雨偏少,北方部分冬麦区旱情发展较快,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天津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