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1987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内蒙古自治区具有民族团结进步的光荣传统,被誉为“模范自治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遇到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内蒙古日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也面临诸多新挑战。分析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中的现状,厘清其中的不足并且提出改进建议,对于进一步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自治区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  宣传报道  实践
  内蒙古自治区具有民族团结进步的光荣传统,被誉为“模范自治区”。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内蒙古始终保持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历届政府也都极为重視民族团结问题,把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紧密联系,视为全区工作的大局。
  作为自治区党委的机关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直以来,《内蒙古日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将“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融入到各类报道中,通过多种策划加大民族团结宣传力度,营造民族团结氛围,为内蒙古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遇到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内蒙古日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也面临诸多新挑战。所以,分析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中的现状,厘清其中的不足并且提出改进建议,对于进一步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自治区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的成功实践
  多民族地区带来的多种语言、文化、习俗的交流和融合,使报纸文本的意义传达变得错综复杂也更具难度。民族团结是《内蒙古日报》创刊以来就始终秉承的宣传和报道主题之一,在宣传模式和传播效果上有着自身一套体系和策略。特别是在民族团结主题的构建中,地方性和独特性体现尤为突出。
  在宣传民族团结政策、营造民族团结氛围、讲述民族团结故事时,新闻报道的体裁、内容和组合方式都需要经过反复思考和精细加工,如何使普通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潜移默化地理解并接受民族团结这一主题,是《内蒙古日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的重点和难点。
  (一)报道的内容
  民族团结工作涉及到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其报道内容也包罗万象,所以从新闻报道的内容上来看,不能将民族团结报道简单地归结为一个单独内容。
  宣传报道主题不同,对其分类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分析《内蒙古日报》汉文报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报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民族团结进步为核心内容的新闻报道,2016年这部分稿件为50篇左右,另一种是在稿件中涉及民族团结内容的新闻报道,2016年这部分稿件已经超过500篇。
  (二)报道的体裁
  新闻报道体裁即新闻作品的各种载体形式,它赋予新闻以不同的形式,传达社会事实,体现作者观点。不同的新闻体裁具有其独特的表现特征,给予读者不同的阅读感受。视新闻事件和报道时机的不同,作者选取的新闻报道体裁也会相应变化。
  综合多种新闻报道体裁分类方法以及在资料搜集中体现出的实际情况,《内蒙古日报》民族团结进步的相关新闻报道体裁分为五大类,分别是消息、通讯、评论、理论和图片。
  消息以绝对优势占据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的半壁江山,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全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少数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对自治区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报道,《加强交往交流交融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等报道,内容多与当下的政治、文化、社会民生事件紧密相关。
  通讯相较于消息,其承载的信息更为丰富,对事件的报道也更具深度和广度。通讯在《内蒙古日报》的占比虽然较少,但是每一篇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如《筑起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纪实》《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内蒙古70年发展报告之民族团结篇》这两篇长篇通讯,都是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刊发的,都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评论是《内蒙古日报》近年来不断加强的一项重点工作,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方面,评论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2017年,《内蒙古日报》汉文报共刊发民族团结的评论20余篇。其中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召开之际,《内蒙古日报》创设“塞北屏”重点评论文章,推出《自信,在坚持中激扬》《脚步,在跨越中奋进》《力量,在新征程上汇聚》三篇大型署名评论,总计1万余字。文章大气,文风清新,文字凝练,论证缜密,论据精当,素材丰富,准确生动深刻地阐释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启示和对美好前景的坚定信心。围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的成功实践、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新贡献等撰写系列评论员文章,营造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理论文章和评论一样,是党报的旗帜,其特点是政治性很强,文章具有理论深度,是报纸宣传的重型武器。这样的特点,同样也体现在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报告中。2017年《内蒙古日报》对于民族团结进步的理论文章分两大块,分别是“学习论理”版和“论道”版。“学习论理”刊发了《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民族地区好干部要做到“三个特别”》等7篇文章,文章被人民网、《求是》等多个网站转载;“论道”刊发《让“五个认同”扎根各族人民心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根基》等4篇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性。
  图片新闻作为纸质媒体与电子媒体抗衡的主要报道形式,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简洁、直观地反应新闻事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字新闻在直观性上的不足,提升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的说服力。由于图片新闻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其使用的方法也极为灵活,可单幅照片作为完整新闻,也可为消息、通讯等作配图,也有以多图组合,大容量、多角度地反映某一事件或主题,比如《内蒙古日报》的“影像力”版,就是这种形式。   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2017年《内蒙古日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情况,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报道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既有新情况,也有老问题,既有理论的,也有实践的。
  (一)硬新闻多,软新闻少
  硬新闻和软新闻是西方新闻界新闻业务中老生常谈的两个基本概念。硬新闻是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新闻;软新闻是指那些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形式上多样、内容上通俗易懂的新闻。前者以时政报道、理论报道为主,后者以社会新闻、文化新闻居多,评论稿件介于二者之間。
  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第一,规定动作(重要会议、重大活动以及指派任务)多。编辑和记者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应付这方面的新闻,在自选动作方面,要不就是没有时间策划和采写,要不就是写出来不能及时发布,没有了时效性。第二,记者走基层的力度和深度不够。很多记者虽然人到了基层,心却没有沉下去,对于基层的一些民族团结的好故事、好事例挖掘不够,写出来的新闻报道缺乏故事性,不够生动,影响了稿件的阅读和传播。
  (二)蜻蜓点水的报道多,深入分析的文章少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综述类报道以及理论报道方面,综述类稿件的主要问题是新闻事例罗列多、总结提升少,很多稿件大而无味;理论类稿件的主要问题是稿件质量有高有低,部分稿件是老观点的总结归纳,缺乏新东西。
  综述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原因在于记者和编辑对于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掌握的不够扎实,对于我区民族工作的整体性认识也不够深入,稿件深度自然就会有所欠缺;理论类稿件出现上述问题,主要原因在于2017年各种重大活动较多,我区的一些专家学者既有自己的选题任务,还得应对一些紧急的约稿(个别专家是多次约稿),时间紧任务重,造成了部分稿件质量下降。
  (三)点赞报道多,问题意识少
  在诸多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中,展示成就的多,报道问题的少,分享经验和做法的多,分析矛盾和不足的少。一言以蔽之,就是在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报道中,缺少问题意识。
  当然,这里所说的报道问题,绝不是进行负面报道,而是在新闻报道中应该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体现一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不足以及矛盾。很多时候,如果不让问题暴露出来,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当然,作为党报,讲政治是第一位的,所以在这方面必须严格执行稿件三审制度,对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矛盾和不足,能公开发表就公开发表,不能公开发表的以内参或者调研报告的形式上报,不能让问题一直潜伏在水下。
  三、需要不断探索的几个问题
  (一)对民族团结报道的形式、内容和效果等进行评估
  简而言之,就是要有一个综合评价体系。比如说一篇稿子见报了,阅读量和转载量有多少,新媒体的点击量有多少等,都需要用数据来说话,以此为基础,既要分析这篇报道中的问题与不足,也要分析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可以以部门研讨的形式进行小范围商讨,有不足的地方要找出改进方法,有好的经验也要总结继承下去,以便在下一次写作的时候扬长避短,提升稿件质量。
  (二)加强对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的学习
  新闻报道讲究“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行,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宣传报道自然也不例外。如果说提升走转改的力度和深度是为了更接地气,那么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学习,就是为了和“天线”对接得更准。对于党报的记者和编辑而言,只有将我们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烂熟于心,才能提升对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相关选题的敏感度;只有不断行走在基层一线,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了解基层民族团结工作遇到的问题、矛盾或者好的经验,才能让自己的稿件切中要害、言之有物。
  (三)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的范围
  “谁写的谁看,写谁的谁看”,这不是一句戏言,在融媒体时代,对报纸而言这样的趋势更加明显。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的范围。一方面,要通过扩大报道对象,将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宣传报道做得更富有故事性和人情味;另一方面,还要将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报道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总而言之,就是既要注重典型的培养和树立,更要注重全面的推动和铺开,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不留死角、没有空白。
  (四)进一步提升新媒体的报道力度
  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报道,除了要发挥好《内蒙古日报》(包括蒙、汉文报)、内蒙古新闻网的作用,还要充分利用好“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对日常生活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活动进行报道传播。首先,要打造一支成熟的融媒体工作团队,对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为受众提供更多、更鲜活的融媒体产品;其次,要增加新媒体平台的推广力度,增加受众。建议和盟市旗县的宣传部展开合作,双方共同进行推广,提升内蒙古日报融媒体的受众数量,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报道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相恒义,内蒙古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编辑;李振南,《内蒙古日报》汉文报理论评论部评论员
  编辑:孟凌霄
其他文献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提高食品安全责任险投保率,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一直是保险机构研究主题之一.本文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对宁波中小餐饮企业实施实地调查,重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但小学低
本文基于吉林省科技金融体系不完善、资本结构相对单一化、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专业人才缺口比较大、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优
目前.农村教育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之所在.而农村的小学教育又是农村教育的主阵地.为培养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着坚实的基础。一所学校教学工作固然重要.但没有
电视新闻节目是当前观众了解社会新闻、国家政策走向的重要平台和途径。电视新闻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和其他产品一样,同样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要实现电视新闻节目
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学科,其对于学生身心素质的提升都有着一定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逐渐增多,丰富了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下
介绍SIEMENS PLC在化学工厂污水处理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对控制系统的PID参数整定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目前我国较为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许多乡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业。由乡村第三产业逐步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业是国家精准扶贫
沃尔夫冈·韦尔施的《重构美学》在21世纪初传入中国,在与本土正在讨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想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理解偏差,带来一定程度的误读。他所主张的审美化包含两种:一
随着我国社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使职业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在我国的中职教学专业中,代表着先进制造业能力的数控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