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昂山素季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7313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4年,我在英国牛津大学上学时遇到了昂山素季的丈夫,牛津大学教授迈克·阿里斯。个子高高的迈克骄傲地告诉我:“我的妻子是缅甸人。”1975年,我和丈夫搬进了牛津大学居住,和昂山素季一家三口成了朋友。我和昂山素季都是亚洲人,所以我见到她时比见到别人更感亲切。
  初次见到昂山素季时,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正推着婴儿车散步,她的长发扎着马尾辫,额前留着刘海。她看上去宛如一位少女,我不敢相信她那时已经29岁了。她说,朋友们都叫她“素”,后来我也这样称呼她。
  素和我喜欢交流厨艺,也喜欢一起去逛牛津校园里的商店,我们经常去的是打折店。素很节俭,她的头巾是自己织的。虽然迈克身为教授,但是他们俩的收入都很低,一天,素对我说:“纪子,我们就剩10英镑了!这点儿钱让我怎么花呢?”好在素的厨艺相当高超,她能用便宜的材料做出一桌美味可口的饭菜。一次,她在圣诞节到来的六个月前就做好了圣诞布丁!
  后来,我和丈夫回到了日本。1985年,我在日本再次遇到了素,她那次是去京都大学参加学术交流,跟在她身边的是她8岁的小儿子吉姆。她们母子俩经常去乡下看我们,我们一起眺望远方的琵琶湖。新年那天,我和丈夫带着她们母子去附近一座寺院里游玩,寺里响着悠扬的钟声。第二天,我在素的脸上看到了她对缅甸的深深眷恋。我告诉素,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缅甸寺院,她问我是不是能去一次。
  到了那座缅甸寺院后,我们看到了一位面目慈祥的缅甸和尚。素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虽然她一直省吃俭用,但是那次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了5000日元捐给了寺院,然后用缅甸语在佛像前祈祷着什么。
  我和素在英国与日本见过面,但是从来没在缅甸见过,所以,在我的眼里,她始终是个流落异乡的外国人。此时,在日本乡下这座缅甸寺院里,在缅甸佛像前,她好像一下子打开了她那颗“缅甸心”。此情此景让我萌生了一种感觉:她只能在缅甸那块土地上才能实现她的人生理想。她会在安逸的英国了此一生吗?在她自己国家的土地上,虽然面临艰险,但是会不会让她更快乐?
  素在离开日本前的一天,再次来看我,拿着我们最喜欢的日式点心。一杯茶过后,我对她说:“素,如果我是你,我会回缅甸。你的国家需要你,你在那里可以做很多事情,不说别的,你的英语就会派上大用场。迈克可以在印度大学找份工作,孩子们也可以在那里读书,你们不会离得太远。”
  素一向是个说话爽快之人,但此时的她沉默了。我们面前的那盘点心一块都没动。沉思良久,她抬起头来对我说:“纪子,你说的对。”两年之后,她回到了缅甸。那次分手之后,我至今没能再次见到她。后来我和丈夫每年仍然会去一次牛津大学,但是只能看到已经长大成人的素的两个儿子,他们都极为崇拜他们的妈妈。
  1988年8月,近百万缅甸民众在仰光大金塔前集会,素的丈夫和两个儿子也在人群里,素面对众人发表了演讲,她说:“是的,我多年以来一直住在国外,并且和一位外国人结了婚,但是这些从来没能阻挡我对祖国的热爱。”
  后来一次我在牛津大学见到迈克时,我们谈起了素和她对祖国做出的奉献。迈克对我说:“纪子,我最初认识素的时候,就想到了会有今天。多年前我就向素承诺,如果缅甸需要她,我不会拖她的后腿。”
  听着他的话,我想到了在缅甸为人民受苦受难的素,不禁悄然流下了眼泪。
其他文献
1  这些年,无论走多远,还是最想念放哥的面。  放哥在我中学母校门口开了家刀削面馆,三十出头的年轻人,雷打不动地搭一条毛巾在脖子上,乍看颇像古装剧里的店小二,只是胖乎乎的圆脸和稍带笑意的眯眯眼,在提醒着南来北往的客人,他是面馆的老板。放哥放哥,学生们都这样亲切地叫,一届届传下来,他的真名已不详。虽说是老板,但除了一个偶尔来打杂的大妈之外,采购、切洗、上灶、收款,包括迎来送往,所有事情都是放哥亲自
要做到“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其实是一种“奋力拼搏”的生活态度。  纵观自然界,动物也好,植物也好,都在奋力拼搏地生存着。反之,以“懒散随意”的方式活着的,就只有人类而已。人类得益于高超的智慧及灿烂的文明成果,所以即便懒散一点,也能存活。  我最近听说有一群“啃老族”,他们到了三四十岁还依靠父母的照顾生活着,有的甚至不去工作。这种情况,真的只有在人类中才会有。  让我们
老鼠经过特殊训练,也能掌握特殊技能哟!近期,柬埔寨使用一种经过特殊训练的老鼠来搜寻田间没有引爆的地雷。这种老鼠的搜寻速度可以达到11秒一个,而人工使用的扫雷机需要5天才能找到一个地雷。  这些老鼠来自南非,它们凭借地雷的特殊气味寻找方向,然后挖洞作为信号,告诉人们地雷位置,而奖励就是它们最爱吃的香蕉。如果天气好,它们找雷的速度会更快。  这些地雷和炮弹都是动乱时期留下的,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
中国古代社会很注重诚信、礼仪,话语上对“奸诈”、“小人”之类是排斥的;就算是官方也推崇“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流传下来的诸如“无奸不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又令人匪夷所思。  其实,这是后人的一种误读。  “无奸不商”原为“无尖不商”。是说古时候开粮行卖谷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卖谷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也可
人类居住的地球早已不堪重负,很多国家都在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离地球最近的火星自然成了首选目标。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这个事情,尼尔森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27岁的尼尔森是纽约一家艺术中心的负责人,随着媒体对火星报道的增多,火星的神秘面纱在一点点地被揭开。尼尔森开始想,人类如果移居火星,饮食习惯会不会随着人口迁移和新的居住地而发生变化呢?我们的食物该如何适应火星环境?当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同事格拉
单细胞都是天然呆,因为完全没有神经结构,就更谈不上有脑子了。什么真菌啊、细菌啊,很多都是单细胞,它们无处不在,是一帮让我们既恨又爱的家伙们。  单细胞不可怕  一提到这些家伙,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将它们和疾病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能够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只是少数。其实我们身体里只有十分之一的细胞属于我们自己,另外的90%则属于微生物,不过微生物特别是细菌的细胞体,比人体细胞小得多,因此,
人的舌头只可以品尝出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而研究表明,嗅觉却能分辨出不计其数的香味,这些香味会刺激人的神经中枢,对食欲、满足感均产生影响!  基于此,加拿大的一家企業开发出了一种叉子,为我们带来了享用美食的新方法。其着眼点就在于嗅觉。它是一种可以凭借香味增进食欲的全新发明,能使菜肴的美味度提升两倍以上。  这种叉子的结构非常简单明了,在叉子柄端贴上特制纸片,再往上面滴几滴易挥发的芳香液。这样
在很多人看来,小拇指都是可有可无的,就拿玩手机来说,不管你习惯用大拇指还是用食指,或者用中指,反正,都没小拇指什么事儿。它真是手指家族中最清闲最没用的一个小成员,就像阑尾,除了让人多份牵挂,其他的,纯属多余。  事实真是这样吗?  为了验证小拇指的功用,有人做了个有趣的实验,邀请一些男士和女士,让他们随意使用手机,发短信,查找联系人,浏览新闻,OQ聊天,想干吗干吗。而在这个过程中,你知道你的小拇指
有些决定的确让人很为难,尽管考虑了所有可能的角度,但还是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此时,你需要做出一个明智的决定:把灯光调暗,或者直接把灯关掉,让你处于黑暗中,这会对你做出正确、客观的决定有所帮助。  西北大学董事长艾莉森和管理学副教授阿帕娜·拉伯诺,对照明光线和人类情感之间的关系做了一系列研究,希望弄清光线和情绪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明亮光线下,人的正面和负面情绪都会比较强烈,由此做出的决定掺杂着情感因
2014年元旦,白思豪以高达73%的选票获得压倒性胜利,成为纽约市的新市长,打破了历届选举的最高记录,成为名副其实的“最受欢迎市长”。可是,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那天,白思豪忙完一天的工作,早已饥肠辘辘,恰在这时,朋友打电话请他共进晚餐,他欣然应允。  他们选中了一家披萨店,这家店里的披萨味道鲜美,很受人们欢迎,因此,店里早已座无虚席。他们好不容易等到空位置,当热腾腾的披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