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索·丁杰水墨画作品展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huidiann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多年前余观丁杰先生之山水画,似有一种气象,文意荡漾。其家学渊深在于道,在于德。因以艺蕴仁,则笔墨厚润华滋。丁杰先生为艺之道发乎仁人之心。故在自然中体验宇宙气脉,在历史文脉中心悟诸大师之感悟,与古人通息,与山河对语,由内化而外化,循环往复,得神通而情畅。笔墨近慕可染大师为山河立碑,故光色形影中具雕像之纪念性;又心追宾虹大师,笔墨乃于秋风干裂,春雨滋润之矛盾中,获得浑茫之光明,于散淡、于厚重、于浓密、于点画漫不经意间弥漫诗情。丁杰山水的市美意象是融古法今,師造化而得神工之妙造,其象苍浑,其意古朴,其境高远,是今之贤者可游可居的精神所栖乐土。
  吴长江(原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丁杰先生是近年来我国画坛较有实力的山水画家,同时他还是中国美协的领导,读到他的作品,我又进一步认识了丁杰,虽然平时工作繁忙,却能利用工作之余积极创作,专心研究,相信大家与我一样有—份晾喜有—份感动。丁杰先生南人北居,作品走的是一条南北交融,传统、变革继而创新的艺术道路。既有北派山水的雄强浑苍,又有南派山水的秀蕴清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艺术风格。
  袁运甫(清华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丁杰在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功与创作实践方面,以及个人艺术修养与实际成就都取得卓著的进步和成效,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面貌。
  他一方面重视接受并学习前人的艺术经验,另一方面他重视深入生活、记录、观察、发现大自然中最生动最打动心弦的形象、色彩、结构,并以自己的表现语言和处理方式重现于画面之中。他来之于生活之源,但高于源。这个高,正是艺术的魅力,也是中国画的表现魅力。丁杰把生活里的形、影、光、色部充实了自己的画面!
  薛永年(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
  丁杰的山水画,融合中西、打通南北、衔接古今,这几个特点都有。他是北上的南方画家,是南通地区的人,长期在北方工作。北方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对他的画起了重要作用,使他的画雄厚、有阳刚气,也还有些南方的滋润。
  丁杰的画有时代气象,这跟他的位置有关系,他能感受这个时代,感受时代的生活,感受时代的精神。丁杰的画很有庙堂气,不是山林气,不是朝市气,但也有书卷气。我所谓的庙堂气,就是代表国家的这种正大气象,这种气象传统也有,但当代画家作品的庙堂气,主要不是来自传统,更多是由时代、身份、修养、阅历和抱负导致的。丁杰在美协工作,虽占时间,费精力,但是帮了艺术,使眼界开阔了,对自己要求更高了。
  韩美林(中国著名艺术家)
  丁杰的作品非常气派。他这么忙,还这么有空,还写《水浒传》蝇头小楷,我非常感动。我自己感觉我是挺用功的人,这一比起来我就不行了。另外,我感到他画里面的特点抓住人家不画的东西,也是抓住人家画的东西。丁杰画了好多好多梯田的题材,都表现得非常到位。
  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丁杰作品在风格上、笔墨上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把他的山水放到整个山水格局里面,或者说放在21世纪以来中国山水画变革的历史脉络里面,或者说放在整个世界性的人和自然山水之间来看,可能看得更清楚。我觉得中国山水本意的回复、回归,我觉得这是丁杰山水画很重要的特点。我觉得丁杰的山水是一种表现方式,经过写实的改造,我觉得吸收两个方面的经验。一个是来自传统,包括书法的一些经验。另外一个,也吸收到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图式集合,把写生和目识心记这两种方法融合起来,所以他的山水既有现代感,但是很容易超越现实。我觉得越来越“抽”。这个“抽”不是抽象,而是遵循于内心的召唤,而不是简单的对自然物体来画。这个比去年更厉害,更多的从写实里面超越出来,和传统的观察方法接近,他越来越接近于大道,越来越体现一山一树以及人对自然的感受。
  孙晓云(中国书协副主席、江苏书协主席)
  我是第一次看丁杰的作品,真是很感动,看了好多遍。他的作品受黄宾虹影响,这是一个很高的起点,而且他的基本功是非常娴熟和老练的,另外他的画中间笔头的功夫非常好。因为我是搞书法的,我特别在乎笔头的灵动性。他的每一笔部有语言,都有内涵。他的每一笔都偏向于重、浓、厚,颜色搭配得也很好,很注重基调,有褚色,有蓝色,有红色。他的大画和小画都很成功,他有驾驭大画的能力,也有布局小画的能力,部非常好。作品“石魂”就是一种创新,构图、视觉角度都很新,非常现代。我坚信丁杰将来的发展具有大家的潜质,现在不是初见端倪,而是卓有成效,我应该向丁杰学习。
  陈履生(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我非常佩服丁杰先生的探索精神,他不满过去的一种语言和方式,从题材内容、从写生中得到新的画法,得到新的图像。特别是我们从这次展览中看到不管是石材应用或者水彩应用,都表现出了新的境界,对我们有新的提示和影响。在21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我想每一位山水画家都能够有这样一种精神去对待自己的礼物,对待自己的图像,对待自己每一幅创作的话,我想中国山水画一定会以起文化的独特性而伫立于世界东方。
其他文献
1999年早春二月,我与朋友第一次通过私人邀请走进东南亚,游历了缅甸……  那个时代,好像是从北京飞缅甸仰光未有直航,只能到泰国曼谷机场转机。没有想到泰国机场候机大厅这么大且高级,金碧辉煌,免税店琳琅满目,旅客却寥寥无几。为留个纪念,我花10美元买了一个粉色象皮制品钱夹。  缅甸人憨厚朴实,与人为善。这里气候只有两季,旱季、雨季,人们生活成本超低,不分男女,好像是一件T恤衫、一條沙龙、一双人字托鞋
期刊
很多科学家是一辈子做一个领域,但他是一辈子只做一个雷达。这件事情要是做不成功,他这一辈子的科研可能就被耽误了。  82周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永坦尽管年岁已高,但依然骨骼硬朗。40年来,他致力于中国新体制雷达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筑起了“海防长城”。  刘永坦是中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与技术奠基人和引领者,著名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曾于1991年和2015年在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
期刊
刘玄炫外向、能闹、机灵夏玉婷却相对内向、文静、乖巧……  用苦尽甘来形容刘玄炫,夏玉婷的这两年是贴切的,她们连续两年冲击亚青赛女双冠军未果,在2017年携手不同搭档双双止步世青赛半决赛,终于在2018年世青赛成功登顶女双冠军。  她们练得很狠,也练得很好  球迷大概是首先认识刘玄炫的,而且是因为奥运冠军张楠。2017年中国公开赛,张楠/刘玄炫这样的组合出现在了赛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大家都惊讶于这
期刊
王叔晖,字郁芬。她是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大家,尤擅长女性人物画的创作,甚至可称“第一人”,是连环画史上的一代传奇。  《西厢记》连环画和特种纪念票  解放后,王叔晖通过考试,进入了出版总署工作,她接受的第一个任务是为小学课本画插图、地图。当时,共和国刚成立不久,急需创作一批健康的连环画。1949年,她接连创作了连环画《木兰从军》和《孟姜女》等。不久,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她又调到了那里,任连环画册编辑
期刊
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传递经历五个大洲,境内传递经过1 16个城市,境外传递经过19座城市,传递时间共130天,总路线13.7万公里。这是迄今为止圣火传递路线最长,参与人数最多,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传递。  2005年12月北京奥组委开始征求设计方案时,我正担任联想集团全球创新设计中心总经理,我们设计团队最初是以“参与至上”的精神参与其中而已,没有对结果抱太大期望。  祥云是“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的最终产物
期刊
即便是“中规中矩”,也不能阻挡媒体和球迷对王霜的格外关注。因为当下,还在海外高水平联赛踢球的中国球员已凤毛麟角。1月12日,巴黎圣日耳曼女足将迎来新年后的首轮联赛,随后,王霜就回国参加了在梅州举行的女足四国邀请赛。精妙的助攻、灵巧的过人、犀利的突破、飘忽的跑位……新科亚洲足球小姐王霜用自己半场的表现让球迷眼前一亮。留洋仅半个赛季,王霜自信心和能力的提升都显而易见。  她的个性签名“没有人是完美的”
期刊
尽管对父亲有些成见,后来,梁小凉慢慢发现,爸爸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着她。梁小凉一直保存着父亲写给自己的两封家书。整整11年了,这两封信已经泛黄。  去年9月14日,由梁小凉和梁青儿编剧、  导演,粱天主演的电影《让我怎么相信你》,在全国上映后好评如潮。这对姊妹花的处女作,还一举斩获上海电影节组委会特别荣誉金奖。在现实生活中,梁小凉和粱天是亲父女。与影片中的女主角一样,她也在单亲家庭中长大,一度与父
期刊
对于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最大的心愿,莫过于拥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那“别人家的孩子”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英国有一档综艺类竞技节目——《天才儿童》。这个节目是在2013年6月开播的,现在已播到第五季了。能上这个节目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而且是比一般“别人家的孩子”还“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在各个环节中展开比拼,只有最优秀的,才能捧得冠军奖杯,笑傲群雄。  超级牛娃之间的比拼  12岁的
期刊
多情未了身先死 化作芙蓉也并头  前文我们说到马慕薇要湘兰拜王稚登为师。湘兰怯生生地把目光投向王稚登,并没有马上参拜,但见他一直笑眯眯地望自己,终于鼓气勇力,向他正拜了三拜,说:“王老师,你肯收我为徒吗?”王稚登顿时大笑道:“好,今天我就收了你这个女弟子!”之后,他又对马慕薇说:“慕薇,恭贺你呀!有道是‘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想用不了几年,她就会成为这秦淮河畔的‘第一芳’了,但这几
期刊
丁杰,江苏南通如东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并入中央美院国画系学习。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全国美术展览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國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顾问、特聘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工笔画学会顾问,中国美术馆展览资格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  家乡南通政府兴建了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