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与魔鬼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新世纪的演出又开始了,充满了兴奋和恐惧,美国主导着许多猜想。
  对目前美国的世界地位,美国自誉为世界领袖,中性则是唯一超级大国,另一端是霸权主义。美国因其实力无可争议地拥有战略先手。
  那么,美国这个主演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这不仅决定美利坚这一大国的兴衰,对世界政治否与泰和经济衰与荣,将产生关键性影响,不可不慎不可不察。
  
  天使--福利国际的领头羊
  
  美国已经有了机会成为全人类的超级天使。
  唯一的超级大国并不好当,美国无可回避对世界的长期安全与繁荣承担首要责任。从政治军事来看,1989年,苏联解体,美国的最大对手颓然倒下。1991年击溃伊拉克,更是让美国一扫二战以来一连串军事屈辱的阴影,登上世界霸主之巅。
  诚然,冷战也让美国在经济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92年,克林顿入主白宫时,美国经济愁云惨雾,在欧洲和日本咄咄竞争面前,债台高筑,商业萎缩。
  在摆脱了冷战的负担后,美国在历史上第二年轻的总统克林顿带领下,恢复了企业朝气,全面抢滩新经济,在航天技术、生物基因工程以及互联网领域遥遥领先,带动美国经济持续攀高前无古人。
  冷战结束后,美国摘取的另一枚熟了的红苹果是,它将自主设计的自由世界市场的游戏规则--WTO几乎推广到全球,随着东欧的市场化,中美WTO双边谈判的结果,WTO的规则几乎悄然通行了整个世界。
  在美国坐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福惠时,潜在的危机和责任也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相伴而至。这不仅是唯物辨证法的基本规律,也是自由市场的本质,通过全球化市场的双重财富分配效应所引致。
  随着WTO的全球自由市场的成形,社会发展开始了新的螺旋循环。
  与本世纪初不同的是,上一轮危机的原因更多是国内贫富严重分化,这一轮则更多可能表现为强国与弱国之间的两极分化。
  全球化的确带来财富增量效应。随着各国贸易投资壁垒的消失,世界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会产生一种割据时没有的财富增量,这无疑是全球化合理的一面。
  然而,新增财富和既有财富分配,在现实中不可能清浊分明,WTO是将既有财富和新增财富一起分配的,分配的多寡取决于各国竞争力。换言之,弱国可能不仅不能从全球化中分得红利,甚至连老本都输掉。
  过分强调全球市场自由,将会把全球经济演绎成弱肉强食的丛林。特别是藉IT、基因等新技术,数字鸿沟不断扩大,富国与穷国的竞争力差距迅速扩大,马太效应愈显弥彰。这种国际市场达尔文现象并不吉祥。近3年,美国从政府到商人乃至国民的财富急剧膨胀。与此同时,东南亚、日本、韩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出现了多米诺骨牌式的金融危机,国民的生活水平大打折扣。
  基于穷人的消费率高于富人,穷国的消费率高于富国的基本前提,如果财富向少数国家集中,更多穷国更加贫瘠,则国际市场消费行将萎缩,这在高档消费品上表现更烈,美国高科技高价格的垄断产品在劫难逃。因此,在世界经济边缘区的一系列金融动荡后,2001年这种冲击终于蔓延到美国身上,其新经济泡沫的破裂,高增长神话轰然落地也在情理之中。最糟糕的时候尚未到来,由于美欧诸强在极力踏破别国商品和资本的贺兰山缺,使商品和资本可以更自由流动,而人--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却被西方国家严防死守,弱国释放危机的最后一条通道被堵死。
  一旦国际竞争因经济萧条更趋残酷,弱国难免深陷经济危机,资本外逃了,人却被困住了,民众可能幻灭全球化梦想,弱国国内极端民族主义抬头,贸易保护主义接踵而至,世界市场重复支离破碎之残局。
  此反作用将对美国经济釜底抽薪。美国新经济的本质是IT网等新技术降低了全球采购交易成本,当弱国重新画地为牢后,这必然成为空中楼阁。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恶性循环,好在世界各国有识之士已经锁定这一难题,提出用福利国际来制衡它。
  福利国际源于福利国家的概念。西方资本立国之初,以亚当·斯密之"自由市场"理论为圣经,仇视马克思的《资本论》,但掩耳盗铃终尝恶果,一轮接一轮的经济社会危机,并最终导致登峰造极的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西方国家被迫正视市场之弊,加之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压力,它们普遍认同凯恩斯理论,以福利国家制度,给自由市场这匹狂马套上辔头。
  福利国际同样是用人类的神性对冲全球自由市场狂魔的一面。其基本目标应该是可以宽容富国变得更富,但不能令穷国更穷。穷国的红利可以分得少一点,但不能让他们连最后的本钱都输掉。
  这就需要有类似联合国的国际组织来运作,但更重要的使命必须由美国承担,唯有它有能力制定规则,并付诸实施--从美国囊中掏更多财富帮助穷国现代化。倘若如此,实为世界之幸,人类之福,更有利于美国的长远战略利益,美国会从人类的目光中读解"天使"的含义。
  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我们在美国史上曾看到过"天使"时刻:在华盛顿坚辞总统,归隐田园时;在杰弗逊从所住的小旅馆走着前去宣誓就任美国总统,然后又步行返回住所时;在林肯解放了黑奴,自己倒在枪声中时;在罗斯福呕心沥血,逝于任上时。最近一次,克林顿离任前,频繁穿梭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间,以至于以色列人推举他当总理--在那一场朦朦细雨中,其离去的背影令世人感到脉脉温情。
  
  魔鬼--单极世界的妄想狂
  
  同一个美国,还可能有另一张面孔,就像美国总统有个富兰克林·罗斯福,还有一个西奥多·罗斯福一样,后者则以大棒挥舞著称于世,更像魔鬼。
  魔鬼美国骨子里充斥着私欲,以所谓"独霸世界的单极世界理想"为根本战略指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全球经济规则首先会因魔鬼心态产生微妙变化。
  魔鬼意志会表现在新一轮的WTO规则谈判中,它更无视发展中国家或弱国的利益,最大限度地摧毁这些国家仅存的发展中保护条款,让资本和商品更无阻碍地横冲直撞,不论各国国情,一律扶持更加"自由"(其另一面是软弱和动乱)的政府,对弱国贫困和极端匮乏的教育却熟视无睹。
  以单极美国的一己私利以求天下一统,犹缘木求鱼,必遭反弹。
  弱者的反抗,魔鬼不会在乎的,可以用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将其围困起来,将其剜出自由世界之外毁掉之,如对待伊拉克。
  但这种扼杀战略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双方实力有天壤之别。因此,魔鬼最担心的是,有朝一日会出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与其旗鼓相当的国家或国家联盟,比如欧盟,亚洲经济圈,大中华圈,挑战美国的单极世界。
  为了扼杀潜在趋势,美国除了减税侧重扶持本国富裕工商业者,全力提高本国经济竞争力,拉大与各国的经济差距外,在军事上通过NMD等树立绝对的军事政治战略优势。
  NMD的存在,除了威慑,还可将潜在竞争者拖入新冷战中,通过迫使对方军备竞赛而拖垮对手的经济,如同当年拖垮前蘇联一样。
  魔鬼的难题在于,随着冷战结束,现在毫无"异类阵营威胁"之类的堂皇理由,用于将欧洲和日本等昔日盟国捆绑起来。因此,魔鬼极可能千方百计无中生有,趁火打劫。
  这不是已经在南斯拉夫上演了吗?欧盟与美国曾因是否派出地面部队发生严重的分歧,美国力主,北约坚决反对。其实,谁会不清楚,地面部队将导致事态恶化,更严重地拖累欧盟经济,打击欧元,使基础并不坚实的欧盟更趋瓦解。那样,美国将少了一个新世纪最重要的战略对手。但显然,欧盟对此心中有数。
  最遭的是美国走火入魔,如果国家机器的某一部分为单极世界狂人所操控,将会苦心孤诣地制造一个对手。比如,几枚炸弹正中中国驻南使馆,说那是误炸,无非是想激怒中国人,令中国放弃和平发展的战略选择,由美国的假想敌变成真对手;或者使台湾局势复杂化,手足相残,亲者痛而仇者快;抑或在WTO谈判中设置极端苛刻的条款,使中国失去耐性,退回闭关锁国中,等等诸如此类的魔鬼伎俩都可以想像。
  如果中国真的落入魔鬼陷阱,则其一石三鸟:中国在冷战或热战中彻底丧失大中华千载难逢的伟大复兴机遇;将欧洲和日本更紧地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上,使其失去自立挑战能力;亚洲经济圈注定南柯一梦。
  届时,美国真的要独霸天下。
  
  在天使和魔鬼间荡秋千
  
  两张反差极大的美国面孔--天使与魔鬼,到底哪个更真实?
  都是真实的,就像人一样,有善的一面,必有恶的一面,人总会挣扎其间;换言之,这是美国国策的两极,美国总会在这两端中摇摆。
  美国人有三层利益冲突。第一层是美国民众的利益,世界长期稳定和平发展符合美国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他们能长期从良性新增蛋糕中分得较大份额,他们希望减税更多针对国内中下层,给发展中国家更多帮助;第二层是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他们不仅要独享新鲜蛋糕,更要抢夺别人的原有蛋糕,他们渴望更无遮拦的国际市场原野供其狂飙,但不希望战争;第三层是军火垄断集团的利益,这种人从古至今都惟恐天下不乱,希望全世界都生存在它的导弹阴影之下。
  天使与魔鬼的对立分歧最典型地表现在1999年10月,美国亨利鲁斯基金会的民意测验显示:3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朋友和可以合作的伙伴,这比1989年的比例上升了16%。47%的人认为台湾问题应该"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美国对此"应保持低姿态";一旦台海发生武装冲突,支持美国武装介入的民众只有26%。对于美国民众的选择,前众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要成员汉密尔顿竟然评论说:公众在亚洲问题上缺乏常识,应该加强教育。
  摇摆则由美国的三权分立、政治制衡所决定的。虽然美国平民数量众多,但他们并没有足够的金钱让政治家们为其效劳。而越是有能力的政治家越容易陷入君临天下的魔鬼欲望中。身居高位而不失善良平民本色,对世界各国领袖都是绝大的考验。
  在可以想像的未来,美国常常会在这两极中荡秋千,当霸权行为受挫时,天使就会占据上风,反之,魔性嚣张,天使与魔鬼总是在此消彼长中角斗。
  期待美国成为天使,时刻警惕其魔性一面,恐怕是世界人民包括美国公众的共同态度。在此局面下,把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对发展中的中国尤为重要,韬光养晦,胸怀大志,排除干扰,以开放的态度博采世界之长,以不懈改革夯实伟大复兴的体制地基。
  忍耐将会向人类证明,中国是世界和平和发展的进步力量。□
其他文献
编者按:  随着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向深度发展,要求对审批制、"图章经济"做进一步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北京大学的张维迎教授甚至不无偏激地指出,要像戒毒一样戒除审批制。那么,国外的审批制度究竟如何?对我们有何启示?国务院体改办国际司的蒲宇飞先生在本文中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世界各国政府或多或少都拥有一些审批权力。由于审批权力容易孳生腐败,所以实行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在行使审批权时对以下几个问题比较注意
期刊
编者按:  这是中国贸易史上最大的一起索赔案。  16年前,同样是三菱汽车,在中国遭遇了一场空前的"信任危机",当时中方的反应和索赔手法颇值得现在遭遇帕杰罗质量问题的消费者借鉴。  当时,三菱公司为5800辆FP-418载重汽车付出60亿日元的赔偿,现在,面对7.2万帕杰罗用户,三菱公司下一步会做出怎样的一个交待?  冯世鑫(杭州)    2001年2月9日,国家检验检疫局发出紧急公告,决定禁止进
期刊
河南商人能给自己烧一把火吗?    今年元月初,新华社、《人民日报》等首都15家新闻单位评选"2000年中国十大新闻",其中一条是:"11月下旬到12月初,河南省棉花造假案和有毒大米案被相继曝光。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紧急行动,有力打击假棉花、毒大米等造假活动。"  连续两起假货大案轰动全国,河南市场"一假再假"引人关注,河南商品甚至河南人的形象一再蒙羞,代价沉重。  河南是个大省也是个穷省,百姓生活
期刊
过年我回了趟老家。  我的老家在湘西溆浦县。  又是一年没回去了。但这块养育过我的土地上发生的一切,我是知道的;我也曾热切地关注过,然而我又无能为力。当我踏上这片热土的瞬间,眼前又倏地掠过一张张求助无望的脸庞,我是愧对他们的。他们的苦难和希望,奋斗和挣扎,都分明写在脸上,但我除了道义上的支持和感情上的同情,别无他法--因为,这里发生的一切,在别的地方也同样发生着。  在我去双井镇花口村坑坑洼洼的道
期刊
“你们这些农民不好好种地,乱跑什么?!"--在北京的公车上,3名青年农民遭遇一京城老太好一顿劈头盖脑的数落。慈眉善目的年纪,对农民仍是那般刻薄,城里人对乡下人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架势,由此不难想像。只不过,老太太可能健忘了:既然城里人"努力找工作"与"工作不努力"没啥关系,农民"乱跑"跟"不好好种地"又有何干!  市场经济,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源随市场需求合理配置,只要不抱残守缺,盯紧适应处求生存寻
期刊
准备下一回合的竞争    在经济进入低潮的时候,硅谷上空飘荡着大量互联网公司倒闭、高科技公司裁员的消息,高科技产业业绩下降的实际状况比人们原先预期的还要差。但只要细心看看就会发现,这些公司缩减的主要是生产线和市场销售的力量。而对于技术和产品研发部门,各公司则利用这个机会进行前瞻性的调整与充实。  不少公司的领导人都经历过经济低潮和衰退,在面对目前的状况时,他们至少在外表上没有表现得惊慌失措。大部分
期刊
春暖花开,梁山泊大寨召开生猪屠宰会议,二龙山要选举一名代表参加。按照惯例,鲁智深、杨志和武松连夜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代表人选问题。  鲁智深说,我刚从开封府旅游会议回山,汗还没顾上擦一把,这一次,我就不代表了。杨志说,我对生猪屠宰是外行,我也不代表了。鲁、杨二人直瞪瞪地看着武松。武二郎也是风尘仆仆,刚从清河县开完白酒研讨会回山。他说,不如让操刀鬼曹正代表一回吧。杨志坚决反对说,这事马虎不得,不是
期刊
回到企业的本质    最近,我一直在观察和思考一些现象,比如爱立信停掉中国区以外的手机生产,摩托罗拉关掉欧美部分手机厂,高通出售手机制造公司,IBM向Dell转移电脑的生产与销售,惠普大幅度调整经营策略,等等。所有这些举动,都是为了“恢复利润”。为什么要“恢复利润”?因为企业经营者没有完成利润计划,当期经营质量或者效益不好,偏离了经营的目标和方向,需要调整。  其实,进入2001年,我国家电业也在
期刊
我们国家不承认司法判例的法律渊源,法院判决也无须遵循前例。但是,这不妨碍我们把案情大致相同或者判决结果大致相同的案例放在一起比较,看看案情大致相同的案子,判决结果有怎样的差别,或者判决结果大致相同的案子,在案情的轻重上是否也差不多。这样的比较,每每让我们品出一些值得回味的东西。  我手头就有两个案件,判决结果大致相同。为了充分说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行为的客观危害性,我稍微详细一些叙述案情。第一个案
期刊
20世纪是一个知识高速增长的世纪,尤其是在最近20年里,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在知识开发和传播方面有了先进的技术基础,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知识。人类已经进入知识时代,至少在经济方面是如此。但是,对于政治发展来说,却并不如此乐观。知识时代到来了吗?要回答这一问题,并不轻松。    美國和英国的经验    可以说,知识与权力的结合,一直是人类的理想。从柏拉图的哲学王,到儒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