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教育生态 提升教育均衡水平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ua0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阴县作为区域内教育领域改革的先行者,近几年来,汉阴县委、县政府切实把教育放在民生工程之首,坚持“五个优先”。做到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从顶层设计打造绿色教育生态。
  ◎打通教育人事管理绿色通道
  在汉阴县人社局、编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制定了以教体局为主体的教师流动机制,破解了因教师编制、职称晋升难而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全面化解了教师借调、职称晋升等历史遗留问题。教师流动严格按照“遵循编制、岗位空缺、学科配套、网上公示”的原则,实现了“深山向浅山、浅山向川道、川道向城区、城区反赴农村”的良性循环,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得到了一线教师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成为全省各县区学习借鉴的先进经验。全县农村中小学叠加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人员工作津贴两项制度,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扎根农村山区的积极性。
  2019年,汉阴县出台了《汉阴县中小学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的指导意见》,将學校正式在编在岗教师年人均新增6000元纳入教职工绩效考核,同时制定了《关于县级教育骨干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绩效工资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改革,突出“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进一步激发了全县教职工办优质教育的激情。
  ◎搭建教育经费管理直通车
  在汉阴县委、县政府的主导下,县财政、审计等部门尊重教育发展规律,推进教育领域简政放权、创新管理方式、优化服务意识,将教育资金的管理主体由县财政局管理为主调整为县教体局管理为主,县财政局、县审计局负责监管,将教育系统原34个财政一级预算单位调整为现在的1个一级预算单位和32个二级预算单位,减少了行政运转环节,发挥了教育经费的最大效益。
  县财政局每年对4所学校进行财务检查,县审计局每年对3所学校进行财务审计,教体局每年对6所学校进行财务内审,同时严格执行校长离任审计制度,在教育系统形成两年一轮回、三年全覆盖的财政、审计、内审三重教育经费后期监管机制。同时在教育系统内部推行“云之家”财务审批系统,让学校财务人员不出校门即可完成财务报账审核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学校财务全部实行预算管理,给予学校充分的财务支配权,提高了教育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
  在县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汉阴将学校食堂收归学校自主经营,实施学校明厨亮灶工程和学校餐厅建设。加强和规范营养改善计划招标采购监管,实施大宗食品和米面油肉“四统一”政府采购,落实食品验货、试尝、留样、食用等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营养、操作规范、安全运行。将学校保安、炊事员、寄宿制学校后勤岗位临聘人员的基本工资和养老保险金纳入县财政统一预算核拨,学校公用经费集中保障教育教学需求,切实减轻了学校经济负担。
  ◎规范开设评价三级课程
  作为教育均衡指标之一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均衡,汉阴县严格落实国家中小学课程设置标准要求,在全县所有中小学规范三级课程开设。一是坚持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特别注重农村中小学音、体、美、综合实践等学科的课程开设,同时各学校结合实际,将研学综合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做到有内容、有师资、进课表,确保每一位中小学生参加有效的研学综合实践。在德育课程上,汉阴县创新实施“德育作业”,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并在全国推广。二是结合汉阴实际,开设特色地方课程。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研究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自2016年开始在起始年级试点开设国学,目前已全面普及。依托三沈故里优势,编印《沈尹默书法》学习材料在全县中小学使用。2019年由汉阴县刘康奇老师主编的本土书法教学学习材料《临写字帖》于秋季开学走进各小学课堂试点使用。三是开设门类齐全的校本课程。各级各类学校自主研发开设校本课程,课程涉及乐器、球类、手工、舞蹈、绘画、机器人、微电影制作、“STEAM”等系列课程以及汉调二黄、皮影戏等非遗项目,同时,各校注重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
  为全面保障三级课程教学质量,汉阴县对三级课程实施全学科检测。汉阴县除了对所谓的“主课”检测外,还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经反复调研、讨论制定了体音美学科评价检测办法,并按照统一检测时间、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考核的原则进行实施。地方课程国学、阅读纳入全县统一检测范围,各校校本课程由学校自主检测。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县、校二级考核,有效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全面深入推进,保障了“五育并举”的全面实施和教育均衡质量的提升。
  汉阴通过系列举措,打造绿色教育生态,教育发展环境全面向好,全课程育人全面实施,为巩固提升汉阴教育均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汉阴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
其他文献
作为教育工作者,当此大疫和抗疫时刻,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坚守教育的根本,反思教育的目的。比起落下几个月的功课更为重要的是,面对这一灾难,我们要用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能不能把灾难当做教材,把危机变成机遇,真正地重新构建我们的教育?  面对灾难之中冲锋在疫情最前线、奋斗于施工建设现场、忙碌于物资补给、奔波在社区街道的英雄们和种种不端表现甚至丑陋行径、违法行为,我们能不能把这次灾难看成对孩子进行教育
期刊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陕西基础教育坚持推进内涵发展,引领育人实践回归初心、回归本真、回归生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目标,凝练本土实践创新经验成果,推进“三个课堂”建设,体现了立足新时代、发展新理念、基于新手段,彰显了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地方智慧。锚定“三个课堂”主音调、调准“课堂革命”主旋律,面向
期刊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详细步骤和具体措施,这对于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无疑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国情在农村尤为突出。广大农
期刊
近年来,旬阳县紧紧围绕“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的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创新举措抓好做实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和家访工作,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家校合力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建强家长委员会。以镇、校为单位组建了家长委员会,制订了《学校家长委员会章程》,明确了家长委员会工作职责,推行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工作计划、重要决策等提出意见建议,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
期刊
杜斌丞:   “既作业师,又作人师”  杜斌丞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民主革命时期深受西北人民爱戴。他“倡导文教,育人树人;协助革命,坚持正义”,毕生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民主事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毛泽东曾称他是“彻底的民主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最忠实朋友”;周恩来称他是“鲁迅式的共产党员”“革命的教育家”;习仲勋称他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1888年5月10
期刊
校长对于一个学校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我们具体负责实施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名园长)发展工程近8年,感到校长的专业发展与成长还有一些要素需加以关注和重视,因为它们为校长走向卓越提供了成长的支架。  支架一:研究力。2010年,我们在为该工程做顶层设计的调研中发现,虽然“科研兴校”的理念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提出,但中小学里研究与教学、管理“两张皮”的现象仍然突出,不会做研究、假研究的情况普遍
期刊
疫情来临,陕西省教育系统积极行动起来,延期开学、线上教学、积极防控、主动应对,把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坚守教育阵地。  推迟开学 开展线上教学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月26日,陕西省教育厅发出通知,推迟全省中小学幼儿园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2月10日,省教育厅再次明确,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省各级各类学校2020年春季学
期刊
人类社会发展将目光从物质生产转向幸福生活,这一诉求是新时代的特征之一。回应时代发展对人现代化的诉求,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的现代化在现实社会发展中,不仅仅是人的理性化,社会情感能力提升也是其中重要内容。社会情感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性基础,这种人性基础构建了社会秩序,规范了社会行动,牢固了社会团结的纽带,形成了具有正能量的社会基础。  关注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提升,是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期刊
本刊讯 近年来,西安市阎良区不断挖掘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吸纳各类优秀课程资源参与社区教育,2020年社区教育成效凸显。其中,凤凰路街道社区教育学校王桂荣、新华路街道社区教育学校刘瑛、北屯街道社区教育学校魏鸿海及区社区教育学院纪中仁获2020年西安市“百姓学习之星”荣誉称号,武屯老寨村教学点“党建小院”教育学习基地、新华路街道润天花苑社区教学点“诵读国学经典,构建书香社区”国学公益读书会获2020年西
期刊
陕西省全面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大荔县实现了义务教育城乡均衡一体化发展,这是大荔教育史上的一次壮举,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需求的一次跨越。  近年来,大荔县委、县政府坚持“人民至上”发展理念,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义务教育均衡创建工作为抓手,克难攻坚,促使全县中小学校旧貌换新颜,基础建设和设备配置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小财政大投入、穷县办富教育”,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