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指导性案例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245940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指导制度是我国司法机关立足于现有法律体系框架,在借鉴普通法系判例制度的基础上所创设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截至2020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已公布了19批72例检察指导性案例,为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规范司法办案、维护社会公正提供了有益参照.在司法办案中,检察指导性案例的“存在感”和“活性”还不足,根本原因在于司法人员对指导性案例的规范性应用缺乏方法论的引导.因此,有必要立足检察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和价值,从检察指导性案例的应用内容、应用方向、应用方法和应用规范入手,对检察指导性案例制度进行系统性检视,并提出改进路径.因此,要找准检察指导性案例的定位、科学确定指导性案例、建立指导性案例应用机制,以充分优化释放检察指导性案例的最大效能.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把强化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新疆民族大团结的创新实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始终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夯实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新时代党的治
新时代赋予了红色文化资源新的内涵,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红色文化资源价值重构.通过驱动力、状态、响应的分析构建红色文化资源价值重构的(DSR)驱动机制,从要素、形式、功能、环境四个基本维度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大价值层面对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价值进行重新界定与阐释,进一步实现四个层面价值全面并举与叠加融合的理想状态,由此引发可能产生的新的研究方向与发展问题,为红色资源续写时代发展新篇章奠定基础.
当今,国内外冲击频繁加剧,对经济韧性的研究便被赋予了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深入探究了金融发展对一国宏观经济韧性的影响.文章采用产出损失的方法来衡量经济韧性,构建了不同阶段中金融发展与宏观经济韧性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8-2018年的数据来验证假说和理论模型的合理性.结果发现:在抵抗冲击阶段,金融主要通过促进闲置资金的投资转化来增加经济体的抵抗力韧性;在经济恢复阶段,金融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有限,过快的金融发展会阻碍经济发展,降低恢复力韧性;在经济重构阶段,金融对经济韧性
本文将舆论理解为公共议题、事件或人物可见性与注意力分配与竞争的社会及传播过程.可见性与注意力的分配与竞争具有媒介物质性的视角,与媒介技术架构密不可分.从大众传播发展到智能传播时代,舆论基础逻辑发生重要的历史转换,即算法成为可见性与注意力的新生产机制与逻辑.算法驱动的可见性包括个性化推荐与集体化热点两种方式,具有平台差异性和圈层差异性,并作为元逻辑在新传播生态体系中展开可见性的循环.在智能时代,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算法可见性与注意力的分配正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