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苗家钧窑

来源 :理财(收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2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苗家钧窑,由禹州市神垕镇苗氏家族的19世传承人苗锡锦先生于1985年创立,初名“神垕华新古陶瓷研制室”,位于钧瓷之都神垕镇.这家钧窑占地3600多平方米,现有职工32人,拥有双火膛煤烧传统倒焰窑3座,天然气烧成窑炉4座,炉钧窑2座.2002年建成2000平方米钧瓷陈列馆一座,馆藏钧瓷珍品1200件.2005年在首届钧瓷名窑评选中,位列“七大名窑”第二名.
其他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是“历史活化石”,是某一种传承百年以上的优秀文化的基因承载体.从历史认知上来看,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汁原味”非常重要和必要.脱离“原汁原味”的传承,虽然在文化发展上没有错误,但在非遗传承上就是严肃的本源错误问题,脱离“原汁原味”的非遗创作,应该叫“衍生品”,而非“非遗当代化”.非遗没有当代化,非遗就是非遗,是在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群体审美或需求的产物,是当时人们审美和心灵的寄托.我们不能阻挡工艺美术的当代化改良,而应当鼓励这种在非遗基础上的改良,但改良之后,受当代人审美认同的艺术品
期刊
我国是陶瓷的故乡,在世界上享有“陶瓷之国”的美称.rn陶瓷装饰艺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光辉历史且非常发达,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很多装饰的方法,其中除釉上釉下、彩绘外,还有雕刻、艺术釉及综合装饰等,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雕刻是陶瓷装饰最早出现的方法之一,在明代以前的陶瓷彩绘方面还没有发现很多颜色时,受青铜器、漆器以及后来的建筑艺术和佛教艺术的影响,雕刻便一直流行于市,因此很长一个时期内,雕花在陶瓷装饰艺术上居首要地位.
期刊
幼承庭训,风霜志泪,历十载芸窗冷月,唯鸣琴键舞心语.rn就教严师,朝夕黾勉,得百年坠子真诠,藉女书叙怀古风.rn我还记得,那是个春风沉醉的晚上,抬望眼,远天一弯镰月斜倚云屏,脉脉向人间低语.成都柏斯音乐厅里灯火通明,悠扬的琴声萦绕屋宇,如潺湲的溪流,滋养着人们渴盼艺术的心灵——这是由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与柏斯琴行举办的姚思琦钢琴独奏音乐会.自从思琦5岁学琴,不觉已历经10个寒暑,这样的演奏会她参加过不少,然而却是常历常新,每次都有着不同的收获.
期刊
中华玉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历久弥新,传承有序,玉文化的内涵也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愈加丰富.在玉文化的浸染下,中国成了一个崇玉、尚玉、用玉的国度,视玉为美好、高尚、宝贵的象征.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玉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玉雕已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在中国漫长的玉文化历史长河中,玉文化的媒介角色愈加重要.笔者根据个人的经验谈几点浅陋见解,希望与业内同仁一起交流、探讨.
期刊
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极易引发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本文利用YOLOv4-tiny轻量化、实时目标检测等特点设计电梯内电动自行车检测模型,避免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解决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的问题.
周口市,原名周口镇,是中原四大名镇之一.沙河、贾鲁河、颍河汇聚于此,自然形成三岸鼎足之势,素有“子武汉”之称.明清时期是南接江淮,北通山陕的重要商品贸易集散地,当时车水马龙,商贾兴盛,市场繁荣.新中国成立初,周口镇归属淮阳行政专员公署管辖.1965年6月,周口地区专员公署成立,署地设在周口镇.周口镇成为周口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0年10月周口镇改为周口市.2000年6月,根据国务院文件,撤销周口地区和县级周口市,设立地级周口市,原县级周口市改为川汇区.
期刊
苗锡锦,1930年生,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人,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民间工艺美术家.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在神垕工作70余年.现任禹州市神垕镇钧瓷行业管理协会名誉理事长,曾任禹州市神垕钧瓷工业公司钧瓷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rn几十年来,一直从事钧瓷的研究,参与了钧瓷恢复的全过程,不但对新中国成立后钧瓷的发展情况了然于胸,而且对古代钧瓷的发展历史也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并有不少新的发现,特别是在神垕镇境内的下白峪村首先发现了唐代黑釉花瓷古窑遗址,为钧瓷始于唐,在神垕境内找到了可靠的历史依据,陶瓷界认为是一次重大发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产品体量和复杂程度逐渐增大,对消防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火灾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必须对建筑内的消防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进行合理配置,在发生火灾时起到更好的应用效能,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主要针对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苗育耀,1991年生,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人,非遗传承人.rn受家族传承及祖父苗锡锦和父亲苗长强影响,自幼酷爱钧瓷艺术及制作技艺, 2012年毕业于许昌学院,毕业后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明老师学习陶瓷雕塑,2015年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雕塑专业,师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老师,2016年毕业后就职于禹州市苗家钧窑有限公司,并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致力于钧瓷的设计和制作技艺.2020年获得禹州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期刊
苗长强,1962年8月生,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rn受其父苗锡锦的熏陶,自幼热爱钧瓷艺术. 17岁便进入神垕镇新华瓷厂工作,曾任该厂技术科科长,25岁毕业于西北轻工业学院硅酸盐工程系陶瓷专业,1987年进入苗家钧窑有限公司担任苗家钧窑艺术总监.第七届许昌市人大代表,主创钧瓷新釉色的开发和新造型的设计,使钧瓷的造型以及釉色更显恢弘大气.打破了“钧不过尺”的传统理念,大型方体钧瓷的制作,传统釉色的研制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