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A153监测在早期诊断乳腺癌复发转移中价值研究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wang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监测在早期诊断乳腺癌复发转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的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乳腺癌患者117例,通过荧光免疫法检测患者复发转移前后血清CA153水平。血清CA153升高阳性为CA153>33 U/ mL。分析复发前后、转移后血清CA153水平及CA153升高情况,CA153升高者化疗后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复发转移后CA153升高阳性比例高于复发前3个月(P<0.05),复发转移后血清CA153水平高于复发前3个月(P<0.05);多发脏器转移者CA153升高阳性比例高于局部转移或单一脏器转移者(P<0.05)。多发脏器转移者血清CA153水平高于局部转移或单一脏器转移者(P<0.05);95例CA153升高者中化疗有效者CA153降低且绝对降幅>50%67例,占比94.37%(67/71),而化疗无效者中CA153降低且绝对降幅>50%4例,占比16.67%(4/24),两者比较具显著性差异(χ2=122.236,P<0.01)。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早期诊断可通过监测肿瘤标志物CA153,可反映临床疗效,且血清CA153水平可直观反映病期与疾病进展情况。
  【关键词】血清CA153;早期诊断;乳腺癌复发转移;化疗;CA153升高阳性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2-0151-02
  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一直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当前临床对于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已逐渐转变为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多数患者预后效果甚佳,但调查发现仍有部分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发生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降低生存率[1]。临床诊断肿瘤时多采用血清肿瘤标志物,特点为简单易行、具一定特异性与敏感性,当前临床主要将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应用于癌症初诊与治疗后的预后监测[2]。乳腺癌诊断中肿瘤标志物包含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及β2微球蛋白(β2-MG)等,其中血清CA153单项检测时敏感性最高[3-4]。为进一步探究乳腺癌经过综合治疗后的复发转移情况,通过检测血清CA153这一即敏感又经济的指标,分析复发前后血清CA153變化等情况,为肿瘤科室治疗提供有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乳腺癌患者117例。患者年龄为26~71(48.53±3.55)岁;手术方式有保乳术28例,改良乳腺癌根治术89例;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局部转移或单一脏器转移72例、多发脏器转移45例。
  纳入标准:均经乳腺钼靶X射线拍片、穿刺活检、病理学活检诊等确诊,且均接受手术治疗;均符合圣安东尼奥召开的第41届乳腺癌研讨会中公布的乳腺癌相关标准[5];预计生存期限均>6个月;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合并患其他肿瘤病症;临床治疗及随访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1)血清CA153水平检测。①血清制备。于患者复发前3个月、复发后(化疗前)、住院化疗后抽取患者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3 mL,置于干燥抗凝管中,后使用医用低速离心机(江苏正基仪器有限公司,型号:LDL-5L),转速3500 r/min,离心10 min后,获上层血清,置于冰箱中贮存待检[6]。②检测方法。通过荧光免疫法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国欧蒙医学诊断有限公司,型号:RAAnalyzer15)及其配套试剂盒(美国海尔斯公司)进行检测,期间需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执行。
  (2)评价标准。①CA153的正常范围为0~30 U/mL,且CA153升高阳性为CA153>33 U/mL。②化疗效果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肿瘤病灶完全消除,持续时间>1个月,且无其他临床表现;部分缓解(PR):病灶缩小程度>50%,但未出现新病灶,持续时间>1个月;疾病稳定(SD):症状未好转,且病灶缩小程度为25%~50%,持续时间>1个月;疾病进展(PD)为肿瘤病灶增大或出现新病灶,且增大幅度>25%。化疗有效评价以CR+PR判断,本研究评价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化疗2周后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1)分析复发前后血清CA153水平及CA153升高情况。(2)分析复发转移后血清CA153水平及CA153升高 情况。
  (3)分析CA153升高阳性患者化疗后CA153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录入处理,计量资料以(x±s)代表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代表行χ2检验,当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分析复发前后血清CA153水平及CA153升高情况
  117例患者中复发前3个月CA153升高阳性比例为60.68%(71/117);117例患者复发转移后CA153升高阳性比例为81.20%(95/117),复发转移后CA153升高阳性比例高于复发前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转移后血清CA153水平高于复发前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分析复发转移后血清CA153水平及CA153升高情况
  局部转移或单一脏器转移患者中CA153升高阳性比例为76.39%(55/72),而多发脏器转移患者中CA153升高阳性比例为88.89%(40/45),多发脏器转移者CA153升高阳性比例高于局部转移或单一脏器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脏器转移者血清CA153水平高于局部转移或单一脏器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分析CA153升高陽性患者化疗后CA153变化情况
  经化疗,117例患者中CR33例、PR50例、SD17例、PD17例,化疗有效率=70.94%(83/117),而95例CA153升高者中CR28例、PR43例、SD12例、PD12例,其中化疗有效者71例、无效者24例,化疗有效率=74.74%(71/95)。化疗有效者中CA153降低且绝对降幅>50%者67例,占比94.37%(67/71),而化疗无效者中CA153降低且绝对降幅>50%者4例,占比16.67%(4/24),两者比较具显著性差异(χ2=122.236,P<0.01)。见表3。


  3 讨论
  临床肿瘤诊断、疗效判定、预后评价等均需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而在乳腺癌的预后诊断中血清CA153应用甚广[7]。CA153属于糖蛋白,且分子量较大,是糖类抗原的一种,且研究发现CA153位于肿瘤病灶细胞的表面,一旦发生癌变,细胞膜上唾液酸酶与蛋白酶的活性均增强,从而破坏细胞骨架,致使细胞表面的抗原凋落,进一步升高血清CA153的水平。
  本研究分析血清CA153监测在早期诊断乳腺癌复发转移中的价值,通过分析发现,117例乳腺癌患者中有95例出现CA153升高,而其中71例在复发前3个月已经出现CA153升高,表明乳腺癌患者CA153升高阳性率伴随疾病进展会有所增加,但无明显差异。而进一步分析发现复发转移后,多发脏器转移者CA153升高阳性比例高于局部转移或单一脏器转移者,多发脏器转移者血清CA153水平高于局部转移或单一脏器转移者(P<0.05)。上述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复发转移后患者机体血清CA153水平随病期加重而升高,在复发转移诊断中具较高敏感性[8]。分析95例CA153升高者化疗2周后CA153的变化,结果显示,化疗有效者中CA153降低且绝对降幅>50%占比94.37%,而化疗无效者中CA153降低且绝对降幅>50%占比16.6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血清CA153水平可间接反映乳腺癌的化疗效果。研究报道CA153具有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因其能强化细胞粘附作用,且还会T淋巴细胞、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的作用形成抑制,因此在乳腺癌复发转移时,血清CA153水平会明显提升,故可充分依据血清CA153上升程度判定有无复发、转移。所以CA153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首选指标,可早期监测部分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情况。
  综上所述,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早期诊断可通过监测肿瘤标志物CA153,可反映临床疗效,且血清CA153水平可直观反映病期与疾病进展情况。
  参考文献
  [1] 王运伟,刘中强,夏熙学,等.联合检测HIF-1α,ET-1,VEGF,CEA,CA153在乳腺癌转移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0,27(1):123-127.
  [2] 颜廷俊.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动态检测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1):42-45,48.
  [3] 邱晓阳,吴璇,刘君,等.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联合CA153检测在乳腺癌筛查及分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9(3):331-337.
  [4] 王辉,张慧芳,周金强,等.Ki-67、P53及CA153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9):1518-1520.
  [5] 赵树强,郭建平,曹荣,等.外周血CD62P和CA153水平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9,21(7):1011-1014.
  [6] 单洪涛,杨迪,滕璐心.血清CA153和CA125表达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20,35(8):56-59.
  [7] 张韶彤,王素贞,于清溪,等.乳腺癌术后远期复发转移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26(6):406-409.
  [8] 李江涛,刘薇.乳腺癌切除术后血清TSGF、CA153、CA199、CA125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J].实用癌症杂志,2019,34(3):378-38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膝骨关节炎患者96例(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均进行X线(对照组)与核磁共振检查(观察组),观察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准确率96.33%,误诊率1.04%,漏诊率2.08%,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半月板变形诊出率77.08%,关节积液诊出率76.04%,韧带断裂伤诊出率71.88%,软组织肿胀诊出率78.13
【摘要】目的:分析健脾化痰活血汤结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诊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中筛选出104例参加实验,并按要求分成两组,给予实验组患者健脾化痰活血汤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而给予对照组患者左甲状腺素钠片口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从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来看,实验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实施盐酸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时间段本院收治的10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盲选法将其分至两组中,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盐酸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与同组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行个性化护理的有效价值。方法:选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以信封随机化模式,35例设置研究组,35例设置对照组。对照组行基础干预和血液透析操作指导,研究组行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临床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各项质量因子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0分[4]的患者,属于病情不稳定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沙门氏菌全面生化反应检测诊断价值。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疑似沙门氏菌感染患者中抽选76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腹泻,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检测和全面生化反应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结果。结果:全面生化反应检测阳性率(25.00%)明显高于常规检验(11.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8,P<0.05)。结论:在疑似沙门氏菌感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在静脉输液治疗中预防静脉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入院的60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对其实施循证护理,比较护理前后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患者的静脉炎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发生静脉炎的几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
【摘要】目的:探讨花藤子外洗治疗新生儿皮疹的影响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诊断为新生儿皮疹患儿80例纳入本项研究,随机分组。其中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40例观察组应用花藤子方外洗方案,并相应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两组新生儿护理干预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新生儿家长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比较,并采用科室自制满意度问卷展开
【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手术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开展此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患者入选的顺序为分组依据,患者被均分为两组。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常规护理在对照组中进行实施,同时以对照组为基础,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
【摘要】目的:探究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以67例(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经胃肠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留置胃管治疗。入组:按照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组。即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组。就患者管道发生不良事件情况、心理情绪状态、满意度评分等指标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综合组患者的管道不良事件发生较少(P<0.05)。综合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检出率及价值。方法:挑选本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接受糖尿病治療的10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来医院进行身体检查的10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医院抽血检验血脂的结果,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检查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指标及检出异常率。结果:观察组中研究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