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荃:最爱一首歌,情也不会变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报讯(记者陈文)从小家的脉脉温情,到大国的壮阔豪情,世间千万种情感汇流而成的,就是印刻在我们心中的浓浓家国情。在2月16日播出的广东卫视《流淌的歌声》第七期“家国情怀”中,汪明荃、李丽芬、曾淑勤、魏雪漫4位“有情人”深情开唱。
  艺术人生长盛不衰的汪明荃,今年已经72岁了,源于对演艺事业的热爱,她一直没有离开过舞台,无论是同行还是观众,见到她都会恭称一句“阿姐”,演出时唱到兴起处,汪明荃还会载歌载舞,引发全场大合唱,这就是阿姐自带的耀眼光环。
  这次来到广东卫视《流淌的歌声》,汪明荃唱起了让人怀念的《万水干山总是情》和《勇敢的中国人》,一席玫瑰红色长裙登台,让人想起了1980年經典电视剧《万水干山总是情》里那个鲜活的爱国学生庄梦蝶,也让人不禁哼唱起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这首主题歌和电视剧插曲。一首歌,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
  阿姐说:“我每一次唱《万水干山总是情》都有一些不同的感受,因为随着自己人生的经历,对祖国、世界的感受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不同,而这一首《万水干山总是情》歌词很简单,山不会变,水不会变,情也永远不会变,哪怕世界怎么样,也要不忘初心。这个情字,不仅仅只是男女之情,亲情、恩情、爱情、爱国之情,无论周遭环境怎么变,但我的感情是不会变的。”
  阿姐出生于上海的崇明岛,成名于香港,50多年活跃在香港影视圈,成为永远的“香港荧幕一姐”。她说,“我其实是上海人,我的根在上海,但香港是我成长的地方,香港也是我的家。”
  《流淌的歌声》广东卫视每周六21:10播出
其他文献
本帮菜是上海菜的别称,是江南吴越特色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所谓本帮,即本地),以浓油赤酱、咸淡适中、保持原味、醇厚鲜美为其特色。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后为适应上海人喜食清淡爽口的口味,菜肴渐趋向淡雅爽口。本帮菜烹调方法上善于用糟,别具江南风味。  《吃喝玩乐大搜索》主持人和嘉宾为大家盘点藏匿在京城里的本帮菜。  美昧斋  美味斋饭庄源于上海,1956年12月在周总理“全国支援北京建设
期刊
【食材】  牛肉,小苏打,酱油,食用油,玉米淀粉,大蒜,青、红辣椒,黄酒,盐,糖,白胡椒粉  【步骤】  1.牛肉洗净,切成丝,把切好的牛肉放入碗中,加入小苏打、酱油、黄油、盐和白胡椒粉,搅匀放置30分钟。辣椒切成丝待用;  2.炒菜锅中放两勺油,等到油热时放入腌制好的牛肉,进行翻炒,看到牛肉变色时将其盛出待用;  3.加油热锅,放入切好的大蒜和辣椒,炒香;  4.放入牛肉,加入鹽、糖、酱油和胡椒
期刊
说到川荣,大家第一想到的,可能就有回锅肉、鱼香肉丝,可以说,这些菜肴已经从四川走向r仝世界,以下文章将介绍这两款经典川菜的做法,以及它们引发的故事。  回锅肉有一种诱惑力,让人难以抗拒。没吃想吃,吃了一次想二次,吃了上次想下次,难怪名列川菜之首!它的做法很简单,所以深入干家万户,就像白乐天的诗,通俗畅晓,才能在市井流传。  回锅肉,是川菜中的一道名菜。做法很简单:把猪肉煮熟,捞起切片,再下锅爆炒,
期刊
我是鱼香肉丝的忠实粉丝,每次到饭馆吃饭,总要叫上两盘鱼香肉丝,再配上几碗白饭。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胖姑娘。  一天早上,有个男同事打趣地说我是现代版的杨贵妃,可见谈恋爱也只能走古典路线了。同事们笑得喘不过气来,我差点气晕。我暗下决心,要脱离古典路线,要谈一份浪漫的恋爱。  我开始相亲。先是碰到一位文学博士。他面貌清秀,眉宇间满是浓浓的浪漫气息。现代相亲,经常是从一顿饭开始的,饮食与恋爱似乎也有了一
期刊
从2007年起到今年,我已经坚持在首都博物馆做志愿讲解服务12年了。这12年的每个正月初一早上,我都兴致勃勃地去首都博物馆迎接第一拨观众。  正月初一这天有走亲访友的,有烧香拜佛的,谁来博物馆参观啊?大有人在!  2009年初一这天一大早,我就到了首都博物馆开始讲解。有个外国小伙子一见我先用中国话说:“吴阿姨,我给您拜年了!”我逗他:“你怎么给我拜年啊?”他说:“老北京人是不是这样啊?”说着他就要
期刊
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请你泡一杯柠檬茶。  五味杂陈的日子,需要我们不斷梳理。日子就是有欠缺的,并不都是甜甜蜜蜜无忧无虑。柠檬水一杯,酸酸的,舒缓情绪,最好不过。食品专家说:“柠檬是水果的皇后。”是因为它富含大量维生素C,柠檬味道很酸,正是它含的维生素C的缘故。用柠檬泡的茶,清爽怡人,既提神醒脑,又保持VC的摄入,如果怕酸,可以在柠檬水中放一小勺蜂蜜,这样口感极佳。据说,常饮用柠檬水,可预防癌症。柠
期刊
退休后,我爱上了摄影。没有高级相机,没有长镜头和其他高档设备。只有一只小巧玲珑的佳能相机,只有巴掌那样大,放在書包里,捏在手掌中,走到哪里,拍到哪里。回到家,将拍摄的影像输入电脑,打印出彩色照片,反复比较,一次次去体会摄影的要领,滴水石穿,收获颇丰。  金秋十月,我来到长城脚下的古北水镇,陶醉在小镇优美的景色里。“青山绿水石径斜,小桥流水伴人家,金秋十月风光好,霜叶红似二月花。”进入景区,汤河在眼
期刊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大红灯笼是必不可少的点缀。红色代表着红红火火,吉祥如意,红灯笼上丰富多彩的图案,也寄托着我们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寻常百姓家,到了元宵节家家都会制作红灯笼。从遥远的年代开始,红灯笼就被我们赋予了不同寻常的含义。我们扎灯笼,挂灯笼,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高悬起来。扎灯笼的任务,一般是家里的男主人负责。过年是一年中难得的清闲日子,他们也乐得享受这样闲
期刊
和堂妹多年没有见面了,有次探亲回老家,从婶妈那里得知她退休后学会了剪纸,经常参加剪纸活动。那次堂妹从沪来京,除了送我们剪纸作品外,还亲手为我们每人制作了一幅生孝剪纸图。看着精美的图案,我不禁赞叹,并感受到浓浓的兄妹情谊。 堂妹原是一位幼儿教师,1999年退休后,她参加了剪纸培训班,凭着心灵手巧,很快学会了徒手剪十二生肖、花鸟、窗花等图案。  我知道,堂妹自小喜欢剪纸。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属猴,生性
期刊
1995年夏秋之交,我携妻带子去天津我的发小锡俊家小住。老友久别重逢,自然少不了海聊神侃、喝酒聚餐、逛街购物……美中不足的是,对我这个“舞迷三道”的人来说,没地儿跳舞就好像生活中缺了点什么,感觉没着没落。“你家附近有舞厅吗?”“有,出门往南一站地左右。”锡俊肯定地回答。  按照锡俊所指方位,没费吹灰之力便找到了舞厅,我迫不及待地买票进入。初来乍到,我仔细观察发现,此地的舞,无论是跳法、力度还是花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