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筹“黑洞”效应暗藏危机
中国的资本市场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沸腾年代,股票市场的狂飙造就了轰轰烈烈的大牛市,以至于没有人会怀疑它将被载入中国甚至世界资本市场的史册。在这场全民参与的运动中,中国新的金融资本崛起,取代了传统的制造业资本,由经济强劲上升带来的巨大资金流动造就了资本市场的空前繁荣,而地产、股票市场成为了这股力量的宣泄的主要渠道。
曾几何时投资者曾经“以小为美”,大盘股被遭到了一致抛弃,不过目前这个趋势已经被彻底的扭转了,而且被推倒了另一个极致。投资者的审美观念也为此彻底地转变,大盘蓝筹股票如中国神华,中国石油、中国铝业等,成为了大众投资者的新宠,并成为各媒体热议的话题,而当年受到万般宠爱的小盘股票则被无情地打入了冷宫。
蓝筹大盘股的崛起带动了指数的飞速上涨,不过这场指数的狂欢注定只是少数股票的盛宴。对于大多数股票来说,蓝筹股票已经变成了一场梦魇,它们愈来愈像一个黑洞,要把市场中的资金全部吞噬。“二八”现象现在成了一种常态,甚至有专家叫嚣着“一九”才更符合价值投资的真谛。
2007年5月30日,被网友们戏称作“五卅惨案”,这是中国证券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从这天起,普通投资者和私募基金共同接受了一场股市风暴的“教育”,也是从这天起,基金公司开始成为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无可争辩的主导力量。
“5•30”成了一个分水岭,市场中股票的交易情况开始出现了极大的分化,众多中小企业股票被蓝筹“黑洞”的引力所绞杀,成交量大幅度萎缩,其值仅为最高峰的几分之一。无数中小股票的市场走势远落后于大盘的步伐,其中不少股票还创出“5•30”之后的新低。2007年7月初,拓邦电子(002139)上市,盘中最高达到了71元,当天收于60元,其后一路滑落,10月29日,创出了23.01元的上市新低,让无数的投资者万劫不复。8月初上市的宏达经编(002144)当日最高曾见到35.97元,仅仅不过3个月,就下滑至11.40元,目前还看不到止跌的迹象。类似这样上市以后被腰斩的股票还数不胜数。
有投资专家认为,低价股和小市值的股票估值并不便宜,且流动性较差,很难吸引市场的关注,同时未来股指期货引发的资金对大盘蓝筹股的追逐,也成为小市值个股被边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未来市场资金逐步流向大盘蓝筹股将是大势所趋。
然而,证券市场的魅力在于其博弈的不确定性,市场走势也往往出人意料,蓝筹股票的强劲走势恰恰孕育着未来的危机,超越其合理估值的股票最终不可避免地要回归价值,谁能预料它们什么时候开始坠落呢?
投资中小市值股获利远超蓝筹
中小板指数从2005年6月的最低998.66点,上升到10月12日的5740.9点,上升了近六倍。纵观中小板股票成立的这几年,其所表现出来的魅力和风险要远大于主板市场,让投资者又爱又恨。
一方面,中小板股票是孕育黑马的温床。中小板股票中有不少企业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具备核心竞争力,正处在高速成长期,上市以后累计股票涨幅惊人。如苏宁电器(002024),公司于2004年7月7日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250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每股发行价人民币16.33元,上市当天收于29.7元,而后经过反复送股除权,截止10月12日,复权价位已经高达1341.1元,股票总市值高达921.55亿元,接近深发展的股票价值。假设投资者在上市当天购买苏宁电器1000股,仅仅三年,目前市值可达134万元,翻了40多倍。
另一方面,不少中小板股票由于上市前包装过度,首日上市的高定位透支了短期业绩的增长。因此,不少企业上市后业绩一落千丈,曾经的市场明星如今也陷入了微利甚至亏损的境地,如德豪润达、凯恩股份、威尔科技、江苏琼花等。这类中小板股票的遭遇源于中国股市炒风盛行,投资者往往被激动人心的概念所吸引,诱以过高的价位去购买那些高市值的IPO股票,并造就了中国股市上一个又一个新股不败的神话。
当所谓的“专家”鼓吹抛弃中小盘股票、去追逐大盘蓝筹股的时候,投资者要当心避免落入这个“美丽的陷阱”。大盘股票由于知名度高,流通盘大,总是吸引无数的散户投资者,使得他们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媒体的宣传。然而实际情况却常常与投资者所想背道而驰。就像无数投资者在1997年买入长虹和海尔、2000年买入清华紫光和青鸟天桥、2002年买入TCL和波导的股票,而事后证明,这些投资决策都是最不明智的。不少人投资者在股价高峰的时期购买这些在当时如日中天的知名企业的股票,他们相信了那个购买可口可乐股票美国老太太的神话,结果一生的积蓄打了水漂。
投资者总是健忘的,被市场中专家的意见所蒙蔽。当那些所谓的专家鼓吹投资大盘蓝筹股的时候,券商和基金公司可能正在一旁偷着乐,因此中小投资者一定要非常谨慎。因为,大资金的赢利模式与小资金的不同,当股指期货面市,大资金根本不需要从股票的涨跌当中获得收益,只要控制指数就可以从期货当中轻松赢利;另外借着股指期货推出,大资金还可以更加有效率地对冲风险。当投资者被所谓的“价值投资”理念所催眠,实际上是陷入了一个更大的陷阱。也许有不少投资者目前可以从这些股票上获利,但可以断言,这部分赢利“终归是要还的”。
2007年的中国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凭借资金优势出尽了风头,大多数投资基金都获得丰厚的收益,大盘蓝筹股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掘,一时风头无二。然而,从世界股票发展史来看,很少有投资基金可以持续地战胜指数,作为中小投资者,要想战胜市场,必须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策略,而不仅仅只是做一个跟随者。
真的像那些专家描述的那样,成熟市场都是“二八现象”,投资中小板股票真的就没有希望了么?事实上,无数研究表明,股票市场普遍存在着一个“小盘股效应”,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在相同的风险条件下,投资于中小市值股票可以获得远远超过市场平均水平和大市值股收益水平的超额收益率。
1981年,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拉尔夫•班茨公布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股票的市值能够对该股票的收益率变化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总收益率和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都有随公司的相对规模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股票的市值越低,投资于它的回报率越高。为了证明他的理论,他把所有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按公司规模分成五组,结果发现,最小规模组的平均年收益率比那些最大规模组的公司要高19.8%。
而在《华尔街秘诀》一书中,詹姆士•奥沙尼斯研究了不同的投资策略在1951年至2003年间的表现,发现微型市值中最小的即市值在2500万美元以下的公司表现最佳,年均收益率高达28%,更大一些的股票市值在2500万美元到1亿美元之间的公司,平均收益率为16%,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公司,收益率只有12%。
善于寻找中小板的隐型冠军
中小板成立三年以来,总体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2007年前三季度业绩显示,中小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8.34%和38.78%,其中78%的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增长,中小板上市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8.45亿元,实现净利润5834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32元和8.76%。其中有6家中小板公司每股收益超过1元大关,华峰氨纶以每股收益达到1.53,有7家中小板公司预计全年业绩翻番。
我国的中小板多为高科技板块,企业规模偏小,很多企业经营时间不长,虽然不少企业发展速度惊人,但管理上还不成熟,隐藏着非常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在投资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时候,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那些中小板上市公司中的“隐型冠军”。
1986年,管理学大师赫尔曼•西蒙提出了“隐形冠军”的概念,他认为了“隐形冠军”企业应当具有八大特质:一是要成为它们所专注的这个领域或市场的全球领袖;二是高度专注于一个窄小市场的公司,不搞多元化;三是抓老客户关系;四是成为卓越者的伙伴;五是不断创新;六是跻身于世界顶级竞争行列中;七是相信真正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就在于有些事情只有他们才做得了;八是隐形冠军企业有非常强大的企业文化,有高效率的员工和好的认同感和积极性。
当我们把视野集中于中国的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时候,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当中的很多企业都已经在行业内名列前矛,甚至有不少已经成为细分领域内的“世界冠军”。中小板上市公司当中,有很多是发源于江浙或沿海地区,这些地区中小企业众多,竞争极其激烈,在长期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没有盲目的扩张业务范围,很多优秀的企业采取集中战略,在“集中中生存”。
集中战略要求企业在战略目标市场中或者拥有低成本优势,或者具有高度差别化,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隐形冠军”企业通过高度专注于细分市场,在产业内选择一个狭小的竞争范围,集中资源投入到这些细分市场而获得竞争优势,虽然整体规模不大,但却是细分行业中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公司。
这类隐形冠军公司广泛存在于多个行业中,但由于很多企业非大众消费品企业,往往由于默默无闻而被投资者忽视。但实际上,这类企业的股票具有着非常大的增长潜力。例如,东信和平、鑫富药业、伟星股份等,仔细分析其公司主营业务及其近年来的业绩,我们会发现这类企业的股票具有较强的潜在爆发力(如表一)。例如鑫富药业(002019),作为一只小盘股票,从上市直到2007年初,鑫富药业的表现远逊于大盘,从2005年牛市开始直到2006年底,表现一直非常低迷,在6元多到10元之间波动,至2006年12月16日,股价才7.98元,而其D-泛醇产量达185吨,是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大的D-泛酸钙生产商,是国内唯一的D-泛醇生产企业,竞争压力较小,具有一定的自主定价权,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并购了湖州狮王,进一步巩固了在行业地位。从2007年初,公司通过主导产品的价格调整,业绩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公司的股价也随之飚升,随后十个月里,公司的股价从今年年初的8元一路上涨到10月10号的135.71元,十一个月上涨17倍,其表现让人瞠目结舌。
隐形冠军往往是在细分行业内具有领先的竞争优势,由于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一些企业还具备了相当的市场定价权。投资中小板,挖掘大黑马,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和足够的耐心,仔细研读公司的新闻报道和年度季度报表,关注公司主导产品的价格,从中发现重大的投资机会。中小板公司正是孕育金矿的温床,2007年以来,涌现出了苏宁电器、鑫富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苏泊尔等一批牛股,谁能挖掘到一个这样的公司,谁就等于挖掘到一座大金矿。
选股中小板也能跑赢基金公司
中小板公司经过三年的培养,已经初具规模,其中也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上市公司。它们通过高效率的资本市场的运作,奠定了其成为作为行业的龙头的地位。我们相信,具有着丰富上市资源的中小板市场仍将是孕育黑马的温床,虽然其中仍然危机四伏,不少企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这也是企业发展的自然规律。万物生生死死,新的物种孕育,旧的物种淘汰。企业亦是如此,企业在嬗变中不断地进化,一些企业遭到淘汰,一些企业则变的越来越强大。
经过股票市场的几次暴风骤雨,一大批中小板次新股票经历了大幅度的下跌,投资者遭受的损失不亚于一场熊市,然而否极泰来,我们相信其中的不少股票正在或者即将步入转折点。证券、基金公司由于投资的限制,主要投资于大盘的股票,而忽略了中小盘的股票,这恰恰给予了投资者战胜基金的机会。基金由于规模大,几乎已经拥有了整个市场,因而很少能够超越市场,正如一个举重运动员,可以举起千斤的重物,但却无法举起自己。积极的投资者应当善于去发掘投资机会,勇于超越基金,最终战胜市场。
根据研究,我们在此列出了一个选择股票的标准,供投资者们参考:第一、具备相当的行业地位,具备一定的成长性。第二、总股本和流通盘都比较小。我们选取的股票大都流通盘在6000万股以下,其中不乏2000万以下的超级迷你小盘股。第三、流通股票集中度高。我们选择的股票中,如广东鸿图、得润电子、三变科技等流通股东不过几千人。第四、近期跌幅巨大,孕育着反弹动力。第五、业绩优良。我们选取的这些股票大都市盈率在三四十倍,不少股票市净率在三倍多。第六、价格相对较低。虽然中小板公司中还有很多素质更高的股票,但由于绝对价格太高而被剔除,我们认为,在中国股票市场上,相对较低的股票价格可以带来一定的安全边际。
《私人理财》观点:
随着股票市场的持续下跌,市场中“二八”现象愈演愈烈,不少中小板上市公司被投资者所抛弃。然而我们相信,随着这些股票的逐步滑落,不少企业开始进入价值区域,投资者可以开始关注这个板块中被错杀的超跌个股,等待,等待,然后像猎豹一样出击。
投资者必须注意的是,与主板的上市公司相比,中小板的个股还不是非常成熟,风险略大。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用投资的眼光看待这些股票,立足于长线投资,耐心地等待上市公司的成长,充分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丰厚收益。
中国的资本市场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沸腾年代,股票市场的狂飙造就了轰轰烈烈的大牛市,以至于没有人会怀疑它将被载入中国甚至世界资本市场的史册。在这场全民参与的运动中,中国新的金融资本崛起,取代了传统的制造业资本,由经济强劲上升带来的巨大资金流动造就了资本市场的空前繁荣,而地产、股票市场成为了这股力量的宣泄的主要渠道。
曾几何时投资者曾经“以小为美”,大盘股被遭到了一致抛弃,不过目前这个趋势已经被彻底的扭转了,而且被推倒了另一个极致。投资者的审美观念也为此彻底地转变,大盘蓝筹股票如中国神华,中国石油、中国铝业等,成为了大众投资者的新宠,并成为各媒体热议的话题,而当年受到万般宠爱的小盘股票则被无情地打入了冷宫。
蓝筹大盘股的崛起带动了指数的飞速上涨,不过这场指数的狂欢注定只是少数股票的盛宴。对于大多数股票来说,蓝筹股票已经变成了一场梦魇,它们愈来愈像一个黑洞,要把市场中的资金全部吞噬。“二八”现象现在成了一种常态,甚至有专家叫嚣着“一九”才更符合价值投资的真谛。
2007年5月30日,被网友们戏称作“五卅惨案”,这是中国证券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从这天起,普通投资者和私募基金共同接受了一场股市风暴的“教育”,也是从这天起,基金公司开始成为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无可争辩的主导力量。
“5•30”成了一个分水岭,市场中股票的交易情况开始出现了极大的分化,众多中小企业股票被蓝筹“黑洞”的引力所绞杀,成交量大幅度萎缩,其值仅为最高峰的几分之一。无数中小股票的市场走势远落后于大盘的步伐,其中不少股票还创出“5•30”之后的新低。2007年7月初,拓邦电子(002139)上市,盘中最高达到了71元,当天收于60元,其后一路滑落,10月29日,创出了23.01元的上市新低,让无数的投资者万劫不复。8月初上市的宏达经编(002144)当日最高曾见到35.97元,仅仅不过3个月,就下滑至11.40元,目前还看不到止跌的迹象。类似这样上市以后被腰斩的股票还数不胜数。
有投资专家认为,低价股和小市值的股票估值并不便宜,且流动性较差,很难吸引市场的关注,同时未来股指期货引发的资金对大盘蓝筹股的追逐,也成为小市值个股被边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未来市场资金逐步流向大盘蓝筹股将是大势所趋。
然而,证券市场的魅力在于其博弈的不确定性,市场走势也往往出人意料,蓝筹股票的强劲走势恰恰孕育着未来的危机,超越其合理估值的股票最终不可避免地要回归价值,谁能预料它们什么时候开始坠落呢?

投资中小市值股获利远超蓝筹
中小板指数从2005年6月的最低998.66点,上升到10月12日的5740.9点,上升了近六倍。纵观中小板股票成立的这几年,其所表现出来的魅力和风险要远大于主板市场,让投资者又爱又恨。
一方面,中小板股票是孕育黑马的温床。中小板股票中有不少企业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具备核心竞争力,正处在高速成长期,上市以后累计股票涨幅惊人。如苏宁电器(002024),公司于2004年7月7日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250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每股发行价人民币16.33元,上市当天收于29.7元,而后经过反复送股除权,截止10月12日,复权价位已经高达1341.1元,股票总市值高达921.55亿元,接近深发展的股票价值。假设投资者在上市当天购买苏宁电器1000股,仅仅三年,目前市值可达134万元,翻了40多倍。
另一方面,不少中小板股票由于上市前包装过度,首日上市的高定位透支了短期业绩的增长。因此,不少企业上市后业绩一落千丈,曾经的市场明星如今也陷入了微利甚至亏损的境地,如德豪润达、凯恩股份、威尔科技、江苏琼花等。这类中小板股票的遭遇源于中国股市炒风盛行,投资者往往被激动人心的概念所吸引,诱以过高的价位去购买那些高市值的IPO股票,并造就了中国股市上一个又一个新股不败的神话。
当所谓的“专家”鼓吹抛弃中小盘股票、去追逐大盘蓝筹股的时候,投资者要当心避免落入这个“美丽的陷阱”。大盘股票由于知名度高,流通盘大,总是吸引无数的散户投资者,使得他们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媒体的宣传。然而实际情况却常常与投资者所想背道而驰。就像无数投资者在1997年买入长虹和海尔、2000年买入清华紫光和青鸟天桥、2002年买入TCL和波导的股票,而事后证明,这些投资决策都是最不明智的。不少人投资者在股价高峰的时期购买这些在当时如日中天的知名企业的股票,他们相信了那个购买可口可乐股票美国老太太的神话,结果一生的积蓄打了水漂。
投资者总是健忘的,被市场中专家的意见所蒙蔽。当那些所谓的专家鼓吹投资大盘蓝筹股的时候,券商和基金公司可能正在一旁偷着乐,因此中小投资者一定要非常谨慎。因为,大资金的赢利模式与小资金的不同,当股指期货面市,大资金根本不需要从股票的涨跌当中获得收益,只要控制指数就可以从期货当中轻松赢利;另外借着股指期货推出,大资金还可以更加有效率地对冲风险。当投资者被所谓的“价值投资”理念所催眠,实际上是陷入了一个更大的陷阱。也许有不少投资者目前可以从这些股票上获利,但可以断言,这部分赢利“终归是要还的”。
2007年的中国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凭借资金优势出尽了风头,大多数投资基金都获得丰厚的收益,大盘蓝筹股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掘,一时风头无二。然而,从世界股票发展史来看,很少有投资基金可以持续地战胜指数,作为中小投资者,要想战胜市场,必须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策略,而不仅仅只是做一个跟随者。
真的像那些专家描述的那样,成熟市场都是“二八现象”,投资中小板股票真的就没有希望了么?事实上,无数研究表明,股票市场普遍存在着一个“小盘股效应”,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在相同的风险条件下,投资于中小市值股票可以获得远远超过市场平均水平和大市值股收益水平的超额收益率。
1981年,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拉尔夫•班茨公布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股票的市值能够对该股票的收益率变化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总收益率和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都有随公司的相对规模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股票的市值越低,投资于它的回报率越高。为了证明他的理论,他把所有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按公司规模分成五组,结果发现,最小规模组的平均年收益率比那些最大规模组的公司要高19.8%。
而在《华尔街秘诀》一书中,詹姆士•奥沙尼斯研究了不同的投资策略在1951年至2003年间的表现,发现微型市值中最小的即市值在2500万美元以下的公司表现最佳,年均收益率高达28%,更大一些的股票市值在2500万美元到1亿美元之间的公司,平均收益率为16%,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公司,收益率只有12%。

善于寻找中小板的隐型冠军
中小板成立三年以来,总体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2007年前三季度业绩显示,中小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8.34%和38.78%,其中78%的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增长,中小板上市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8.45亿元,实现净利润5834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32元和8.76%。其中有6家中小板公司每股收益超过1元大关,华峰氨纶以每股收益达到1.53,有7家中小板公司预计全年业绩翻番。
我国的中小板多为高科技板块,企业规模偏小,很多企业经营时间不长,虽然不少企业发展速度惊人,但管理上还不成熟,隐藏着非常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在投资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时候,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那些中小板上市公司中的“隐型冠军”。
1986年,管理学大师赫尔曼•西蒙提出了“隐形冠军”的概念,他认为了“隐形冠军”企业应当具有八大特质:一是要成为它们所专注的这个领域或市场的全球领袖;二是高度专注于一个窄小市场的公司,不搞多元化;三是抓老客户关系;四是成为卓越者的伙伴;五是不断创新;六是跻身于世界顶级竞争行列中;七是相信真正的竞争优势的基础就在于有些事情只有他们才做得了;八是隐形冠军企业有非常强大的企业文化,有高效率的员工和好的认同感和积极性。
当我们把视野集中于中国的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时候,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当中的很多企业都已经在行业内名列前矛,甚至有不少已经成为细分领域内的“世界冠军”。中小板上市公司当中,有很多是发源于江浙或沿海地区,这些地区中小企业众多,竞争极其激烈,在长期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没有盲目的扩张业务范围,很多优秀的企业采取集中战略,在“集中中生存”。
集中战略要求企业在战略目标市场中或者拥有低成本优势,或者具有高度差别化,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隐形冠军”企业通过高度专注于细分市场,在产业内选择一个狭小的竞争范围,集中资源投入到这些细分市场而获得竞争优势,虽然整体规模不大,但却是细分行业中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公司。

这类隐形冠军公司广泛存在于多个行业中,但由于很多企业非大众消费品企业,往往由于默默无闻而被投资者忽视。但实际上,这类企业的股票具有着非常大的增长潜力。例如,东信和平、鑫富药业、伟星股份等,仔细分析其公司主营业务及其近年来的业绩,我们会发现这类企业的股票具有较强的潜在爆发力(如表一)。例如鑫富药业(002019),作为一只小盘股票,从上市直到2007年初,鑫富药业的表现远逊于大盘,从2005年牛市开始直到2006年底,表现一直非常低迷,在6元多到10元之间波动,至2006年12月16日,股价才7.98元,而其D-泛醇产量达185吨,是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大的D-泛酸钙生产商,是国内唯一的D-泛醇生产企业,竞争压力较小,具有一定的自主定价权,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并购了湖州狮王,进一步巩固了在行业地位。从2007年初,公司通过主导产品的价格调整,业绩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公司的股价也随之飚升,随后十个月里,公司的股价从今年年初的8元一路上涨到10月10号的135.71元,十一个月上涨17倍,其表现让人瞠目结舌。
隐形冠军往往是在细分行业内具有领先的竞争优势,由于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一些企业还具备了相当的市场定价权。投资中小板,挖掘大黑马,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和足够的耐心,仔细研读公司的新闻报道和年度季度报表,关注公司主导产品的价格,从中发现重大的投资机会。中小板公司正是孕育金矿的温床,2007年以来,涌现出了苏宁电器、鑫富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苏泊尔等一批牛股,谁能挖掘到一个这样的公司,谁就等于挖掘到一座大金矿。
选股中小板也能跑赢基金公司
中小板公司经过三年的培养,已经初具规模,其中也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上市公司。它们通过高效率的资本市场的运作,奠定了其成为作为行业的龙头的地位。我们相信,具有着丰富上市资源的中小板市场仍将是孕育黑马的温床,虽然其中仍然危机四伏,不少企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这也是企业发展的自然规律。万物生生死死,新的物种孕育,旧的物种淘汰。企业亦是如此,企业在嬗变中不断地进化,一些企业遭到淘汰,一些企业则变的越来越强大。
经过股票市场的几次暴风骤雨,一大批中小板次新股票经历了大幅度的下跌,投资者遭受的损失不亚于一场熊市,然而否极泰来,我们相信其中的不少股票正在或者即将步入转折点。证券、基金公司由于投资的限制,主要投资于大盘的股票,而忽略了中小盘的股票,这恰恰给予了投资者战胜基金的机会。基金由于规模大,几乎已经拥有了整个市场,因而很少能够超越市场,正如一个举重运动员,可以举起千斤的重物,但却无法举起自己。积极的投资者应当善于去发掘投资机会,勇于超越基金,最终战胜市场。
根据研究,我们在此列出了一个选择股票的标准,供投资者们参考:第一、具备相当的行业地位,具备一定的成长性。第二、总股本和流通盘都比较小。我们选取的股票大都流通盘在6000万股以下,其中不乏2000万以下的超级迷你小盘股。第三、流通股票集中度高。我们选择的股票中,如广东鸿图、得润电子、三变科技等流通股东不过几千人。第四、近期跌幅巨大,孕育着反弹动力。第五、业绩优良。我们选取的这些股票大都市盈率在三四十倍,不少股票市净率在三倍多。第六、价格相对较低。虽然中小板公司中还有很多素质更高的股票,但由于绝对价格太高而被剔除,我们认为,在中国股票市场上,相对较低的股票价格可以带来一定的安全边际。
《私人理财》观点:
随着股票市场的持续下跌,市场中“二八”现象愈演愈烈,不少中小板上市公司被投资者所抛弃。然而我们相信,随着这些股票的逐步滑落,不少企业开始进入价值区域,投资者可以开始关注这个板块中被错杀的超跌个股,等待,等待,然后像猎豹一样出击。
投资者必须注意的是,与主板的上市公司相比,中小板的个股还不是非常成熟,风险略大。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用投资的眼光看待这些股票,立足于长线投资,耐心地等待上市公司的成长,充分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丰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