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北大学子的家庭教育艺术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qiz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教育是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撰写家庭教育的文章、出版家庭教育的书籍甚至成为一种时尚。由于北京大学的名牌大学效应,有关北大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经验之类的书籍不少,但是对北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著作不多。骆风副教授长期从事家庭教育研究,近年他先后主持国家和省级家庭教育研究课题四项,出版过《现代儿童家庭教育艺术》、《新世纪家庭教育指南》等专著。2000~2001学年,他在北大社会学系做家庭社会学方向高级访问学者期间,运用"质的研究方法"探索北京大学学生成长中的家庭教育因素,其研究成果《成才与家教》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骆风先生在确定《北京大学学生家庭教育探索》的课题时,与社会学系、教育学院的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反复讨论了运用质的研究方法研究北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可行方案,制订出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他严格按规则选取受访人、开展访谈、分析材料、撰写报告。为了获得深层材料,他不辞辛苦,对多数学生作了三次以上的访问;他对每个学生的研究都非常详尽、深刻,内容上包括这些家长对于子女的成长寄予什么样的期望(教育目标)、平时对子女是什么态度(亲子关系)、对子女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教育(教育内容)和如何进行教育(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理由(内在动机和外在条件)、家长的道德-文化素质与家庭生活方式(家庭背景)、家庭教育的效果(当时孩子接受的情形,以及最终体现在孩子目前的发展水平、特点上)。作者深知现实的需要,他把自己研究的落脚点放在应用上,在对每个受访学生家庭教育材料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绘制出了一张张纵横交错的从幼儿到小学、从中学到大学时期的家庭教育的立体图景,综合运用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理论解剖这些学生家庭教育的得失;最后他还把这些不同的家教图景连接起来,建立家庭教育的模型,揭示了北大学生家庭教育的要素、结构、功能、意义,概括出北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经验,给了那些希望了解北大学生家庭教育经验的读者多方面的启发。
  该书前两章是关于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主体部分是北大学生的家庭教育访谈和分析,包括1999年上海高考文科状元张杨的家庭教育访谈和分析,从天津到北大荒的老知青女儿陆律红、来自福建莆田海边的渔家女林萱、陕西蒲城的农家儿子李秦、华北油田工人的儿子郑中华、来自阿克苏的维吾尔知识分子家庭的艾买提的家庭教育访谈及分析,给读者展现原汁原味的北大学生家庭教育面貌。最后一章通过由浅入深的分析,揭示了北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真谛;为拓宽家教研究人员和家长读者的视野,作者还论述了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书的附录收录了最近刚刚回到北大工作的一位德国社会学博士关于当代西方家庭教育经验的访谈录。
  (《成才与家教》,骆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30.00元)
其他文献
"白银时代"俄罗斯作家和思想家深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宗教哲学家更对陀氏思想有深刻而独到的研究,别尔嘉耶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舍斯托夫的《悲剧哲学-陀斯妥耶夫斯基与尼采》等,都很精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大法官》更受到他们的特别关注,一些研究者曾对其进行单独研究,如别尔嘉耶夫在《俄罗斯思想》的第八章专门探讨了《宗教大法官》关于自由问题的理论和思想;洛扎诺夫则写有专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期刊
自严复翻译《天演论》(1898),总结出"信、达、雅"以来,翻译家评判译文优劣,规矩总是这三个字,可见其在翻译界一统天下的地位。时至今日,人声鼎沸的中国译坛已是奇谈迭出,猛将如云,有建造通天宝塔的,有拆除语言篱笆的,有主张"异化"的,有赞成"归化"的,有在细微处提炼原文精华的,有在宏观处把握译文质量的,翻译学者们乘全球化之长风,正孜孜不倦地建造着所谓中国的"翻译学"。在震耳欲聋的喧嚣声中,"信、达
期刊
当英国著名科学家霍金的《时间简史》在世界发行达数百万册之后,美国科学家格林的《精致的宇宙》(中译本书名为《宇宙的琴弦》)又在公众中激起了新的轰动。  虽然霍金与格林的书全都采用了非数学、非专业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生动描述,向广大非专业公众敞开了科学迷宫的大门;虽然先后于1992年2月、2002年1月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这两本书的中译本也吸引了不少热心的读者,但这两本书在中国却远远没有达到国外那
期刊
光绪三十二年夏,八十六岁的朴学大师俞樾在苏州寓所写了一副楹联,匆匆寄给浙江瑞安的孙诒让。联曰:  到老不离文字事,所居合在水云乡。  曲园加注道:"仲容世仁兄早举孝廉,不乐仕进,文章经术,推重一时。所居飞云渡,余曾至其地,虽山乡,实水乡也。"  居住在水云乡的孙诒让,此时年届五十九岁,因为他的巨著《周礼正义》、《名原》、《札》、《墨子间诂》、《契文举例》等,正受到儒学界的推崇。不但沉溺于古文经的章
期刊
武汉大学刘绪贻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老一辈社会学家。改革开放以来,先生老当益壮,在中国美国史研究的学科规划、队伍组织、人才培养、著书立说、翻译介绍等诸方面,贡献彰著,德高望重。2003年5月13日,将是刘绪贻先生九十华诞。为此,吾等联络学界同道友好,组编《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刘绪贻教授九十华诞祝贺集》,以表达我们对刘先生的由衷祝贺之忱。  在我们看来,编辑和出版学术文集是对学者学术生涯的
期刊
《用生命拥抱文化-中华二十世纪学者散文的文化精神》,是一部超出我的期待的专著。  我曾在《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3月)的《绪论》中说,中国的文学理论批评,在解决了"融合中外,统摄古今,以促进理论批评的现代化和民族化"这个问题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如何积累和建构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当代形态‘的文学理论概念、范畴系统"的问题。喻大翔的《用生命拥抱文化-中华二十世纪
期刊
据有关资料,我国每年出版的新书品种有数万种之多,要读本好书真需要沙里淘金的耐力。  我最近有运气读到了一本好书。于朋友处看到这本《心灵边缘》,我当即被它轻松俊朗的风格所吸引,它那方方正正的开本甚至让我想到了"围城",人生的围城,心灵的围城。一口气读完,我仿佛也站到了自己心灵的边缘,不由自主地去关注、去审视、去绸缪:机会与选择、坚守与成功......诸多感想、感叹、意念相交织,一时间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期刊
这是一本值得静下心来阅读的作品。  最好是有雨的秋夜。万籁俱寂之时,你半卧在沙发上,拧亮一盏光线柔和的台灯,沏上一杯新绿的毛尖置于茶几,然后轻轻地打开《孤独仰望》。茶香袅袅地在四周飘散,灯光若隐若幻,一篇一篇,《早市》、《养母》、《荒原上的女人》......你读着读着,不由会被一个个真情的故事所打动,打动你的,还有文中渗透出的淡淡的忧郁和感伤。窗外沙沙的雨声带着秋韵,伴着你的无眠。合上书页,一遍遍
期刊
对于政治首脑,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态度。今天,美国人看小布什觉得他和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叔叔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一样的穿着、一样的谈吐、一样的会用错词讲错话,但他是总统。在有的国家,政治首脑频繁地更换,人们对于拥有崇高权力领袖好像不太信任,拥有崇高权力的领袖发生了信任危机。  剑荆的近著《我们时代的领袖危机》就讲述了最近显现出来的领袖危机的种种症候,并且作了详尽的理论分析。书中三分
期刊
起意要作一篇"闲坐说□□"的文章,正赶上给扬之水《先秦诗文史》写书评,遂拟定题为《闲坐说先秦》。语出元稹之句,不过断章取义,就某些素所关心的事情"闲坐"而"说"之。此意甚惬,乃是求之不得也。虽然具体落实到这本书,该是"闲坐说先秦诗文"才对,却未免不大顺嘴,而且我们如若与先秦有点情分,也是因为诗文之故;舍此之外,那个年头儿似乎并无多大意思。想说的不止关乎先秦而已,至少尚有魏晋、晚明、五四等,差不多都
期刊